在江南過春天,我吃了這些筍
江南的春天是屬於筍的,無論多麼水靈靈的野菜、矜貴的河鮮,都無法撼動「春筍」在餐桌上的女王地位。
筍一直被認為是最有肉味的蔬菜,唐代的白居易先生毫不吝嗇對筍的讚美,「每日逢加餐,經時不思肉」。起因是他在早市上買了一大把春筍,和米飯一同煮,感嘆「每天這麼吃的話,很快就不想念肉味了。」
筍身上的東方屬性非常強烈,像豆腐一樣,西方語境里根本沒有這個單詞,只能勉強翻譯成「Bamboo Shoots」,竹子的嫩芽。而中國早在《詩經》時代,筍就作為食物登場了。
1月份在香港天香樓吃了雪裡蕻炒冬筍,轉眼就到春筍的季節。相比起來,春筍更鮮嫩、水分足,還有纖細感。筍這種東西,畢竟在家從小吃到大,反而沒有特意去餐廳吃的念頭。
今年春天,跑了幾個周邊城市,順便吃了些餐館裡的筍,看看有沒有合心意的。
老吉士
在最會吃筍的江南,每個地方都有幾道關於筍的名菜,上海人最推崇腌篤鮮,鮮豬肉、鹹肉以及春筍一起燉。
甚至不需要加鹽調味,燉到豬肉和筍在湯里水乳交融,再加入百葉結,又是一樣本身無味,卻可以充分盛載美味的利器。
老吉士酒家,常被一些頑固的老上海人認作不倫不類,他家的腌篤鮮就別出心裁地加了萵筍,綠油油地在春天裡甚是好看,味道倒也沒太大差別。
油燜筍甜到讓人感覺在吃甜品,筍也老,實在吃不來本幫菜館的這一道。
江南灶
江南灶的春季時令菜單,筍相關的菜肴就佔了一大半,春筍香菇油麵筋,雖然是紅燒,絲毫不甜膩,調味恰到好處,肥淥淥的香菇和油麵筋,和筍的鬆脆一對比,整道菜就有立體感了。
瑤柱菊葉煮春筍,看似寡淡,實則有一點點苦,加上來自大海和大山的鮮味,這大概就是清代文學家兼大吃貨李漁所推崇的「素宜白水」。
如果米其林指南進軍南京,江南灶一定會榜上有名。
湖濱28
筍的美味相當兩極分化,要不然就配大葷,而且牛羊雞鴨怎麼搭總感覺不對,非得配豬肉才行。
像腌篤鮮,讓筍充分吸收肉汁,就可以帶出那股層次分明的鮮味,芳香馥郁。
或者就是索性走清鮮路線,一素到底。
中國菜里做筍,除了煮湯,就是快炒,主要強調清脆的口感,比如這道薺菜鮮筍,鑊氣足,薺菜末勾芡勾得恰到好處,均勻包裹筍片,菌菇偽裝成筍隱藏在裡面,一口裡面有脆有軟,三者都是鮮。
還有還有,打開金字塔形的金牌扣肉,裡面滿滿都是吸飽了紅燒醬汁的筍乾。
醬油熏筍炒飯,應該是這幾年吃到最美味的炒飯了!
金沙廳
又是腌篤鮮!不過金沙廳這道菜里的筍略不像春筍,叫來服務員問,說也是這個季節的竹筍,形貌像冬筍多一些。湯底是這幾家裡最好的,筍的口感有些毛糙。
油燜筍,精緻的版本,配了小菜心,調味比上海的版本好多了,至少適合我的舌頭。
福和慧
主菜是粽葉包原支春筍,裡面塞了黑松露糯米飯,也是福和慧的特色。香氣很足,就是筍是軟塌塌、水撲撲的,還是更喜歡清脆有力的口感。
雍福會
還是腌篤鮮,做成一人一份的小盅,湯清澈見底,還以為是點了個廣式老火靚湯。撈了半天,裡面只有小小兩塊筍,倒是兩大塊豬肉,實在讓愛筍之人惱火。腌篤鮮難道不是主要吃筍喝湯,肉是配角啊喂!
不過說到底,對江南人來說筍是很家常的,總覺得還是自己做的筍最好吃。
就拿油燜筍來說,上海的本幫菜館子大多太濃油赤醬,甜度過高,好像糖不要錢似的。你說這是正宗也沒錯,但正宗不等於自己喜歡,對吧。
春天拜拜,再回來就是夏天了,搗鼓點什麼吃好呢?
我的新書《命運早晚會讓我們相遇的》已經上市
噹噹、京東、亞馬遜等網店均有銷售
推薦閱讀:
※土豆中的澱粉能被吸收嗎?
※有哪些可以用電冰箱輔助製作的美食?
※古卷食遺——魏晉南北朝
※蘭州牛肉麵在甘肅人心裡是一種怎樣的地位?
※低油低脂做不會失敗的燒烤雞翅/雞腿(水浴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