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0年的超級大國是誰?印度?澳大利亞?還是肯定是中國?
之前,一直總結歷史教訓,想著讓大家不走彎路,少走彎路。
今天,展望下未來,我們將勢商用到接下來的5年10年20年中,這才更實在。勢商用得好,你可以在同齡人中率先財務自由,也可以在45歲前後就給自己退休。
否則,你50歲時肯定還在打工,領導叫你張大媽、陳阿姨,否則你59歲時肯定被叫做「老王」,注意下,還不是隔壁的老王,你是單位里的老王,因為你65周歲才退休,虛歲67。
美國,顯然是當下的超級大國。目前,它在幾乎所有的自然科學領域,都是領先的,至於軍事、政治、軟實力等等,就更不談了。它還推行霸權,想給你100發導彈,就發射過來,懲罰你的中興,你還不敢虐待我的蘋果。
西歐,確實發達國家較多,但沒有超大型國家,所以之前被定義為「第二世界」,目前的歐盟整體,可以算作一個「超級大國」。
當下亞洲的形勢也不錯,很多亞洲大國在成長,包括中國、印度,以及一半面積在亞洲且軍事強大的俄羅斯,還有傳統經濟強國日本。但,亞洲大國目前還都是地區大國,卻不是超級大國。
那麼,2040年呢?
【「人均收入」≈GDP?】
今年2018,美國人均GDP大概六萬美元,人均收入五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5萬的樣子。下表為2017人均GDP排名。
亞洲還有個大國,人口是它的4倍,人均GDP也號稱即將一萬美元了,自己也有好企業叫BAT的,但人均收入只有人均GDP的1/3,大概3千美元,摺合人民幣2萬塊,反正肯定不到5萬。
我們如果將人均收入用API來示意,則美國API接近人均GDP,這個亞洲大國的API才佔GDP30%的樣子。為何這麼低?這話題就大了,你就算人均GDP逆襲十倍,達到美國的3倍,這API都不一定趕得上美國。何況才1萬美金GDP下的3千美元收入,這根本算不上富。人均GDP是人家的1/6,人均收入是別人的1/17,為何現在就老要做第一的?因為吹牛。
將這倆數據做比較:
- 人均GDP,主要反映經濟的體量——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 人均收入,則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經濟的質量——當地的居民生活水平。
你居民生活水平極差,經濟總量極高,又有啥用呢?自然成不了超級大國啊。
經濟發展也是個長期的過程,顯然,再過10年20年,美國還是超級大國。屆時,剛剛吹牛的那個,顯然不是。兩者API能追平,沒一個世紀,至少也是80年。
【怎麼會「未富先老」的?】
這第二要素,則是老齡化。
過去我們強調老年化最嚴重的的亞洲國家,自然是日本。但,日本是先富後老的。
現在,確定無疑的,亞洲大國比如中國,老年化問題會更嚴重,不僅僅因為我們確實人多,更重要的原因,我們未富先老。此類文章太多,各位自己搜索。
從「未富先老」的角度來看,亞洲大國在2040年能成為超過美國的全球超級大國,也有點懸。這方面,印度年輕人口更多,稍微好一點,但印度屆時也成不了超級大國。印度即使有「人口紅利」,接下來也好不到哪裡去,你繼續看。
【真的有「人口紅利」?】
之前多年,印度等亞洲大國,有一個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就是利用美國等守成大國的經驗,少走彎路。這裡有個「人口紅利」概念,大家注意下,人口紅利就是講的勞動力充足。但是,人工智慧時代遲早到來,比如2030年時,機器人的成本很有可能低於人工。這也是必然的趨勢,只不過這個時間點要麼在2028,要麼在2035?此後,人口就不再是紅利,而是負擔了。
所以,結果顯而易見,在2040年時,美國還是超級大國,但不是印度及其鄰居這樣的亞洲大國。
「人口紅利」在過去是有的,但往後就沒人口紅利了,而是人口負擔。所以,未來的超級大國並不看人口,也就是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很可能成為超級大國。
至於有人說自己IT外包比較發達,比如班加羅爾,也有某國說自己的移動支付經濟發達還有BAT,等等,那都是吹牛,往自己臉上貼金。這些都屬於應用經濟學,跟將鞋子做到1塊錢1雙一樣,也類似將手機製造成本做到「手機里的戰鬥機」,等等,這些是戰術層面的技能,不是自然科學,不能讓國家如何強盛。
【未來哪些行業和工作,更緊俏?】
運用到我們職場人身上,你就要研究下自己在人工比機器貴的時候,比如2030或者2040年,你能幹什麼。
最簡單的,生產自動化設備的工廠,開發機器人的公司,這肯定是好的方向,他們肩負造出幾十億假人來幫真人工作的重任。
給你提個醒,你在看《X戰警》《變形金剛》等等描述未來戰爭的影片時,沒必要當真,那些是科幻片,並不是未來的樣子。我們還是務實一點,先看下自己的餘生,在你的有生之年,你能看到的所謂「太空站」,那是人工操作機器的戰鬥,主要圍繞衛星之間的攻防戰。
一句話,你所能看到的太空站,並不是1980年時代提出來的「星球大戰」,太空站只是地球上工程師控制的戰鬥,這些工程師是懂得無線電波技術並能應用的人,包括黑客在內。即使科技再發達,那也是人控的大機器,這點大家參照《環太平洋》。
當然,到了2040年,人還是要上班的,可以參考電影《頭號玩家》中真人的工作和生活場景,只不過失業率更高一點而已。
在人工智慧如此發達的未來,你要做的是什麼呢?就是如何去設計、製造、使用和控制這些智能化機器。所以,各類工程師還是需要的,與此相關的市場和後勤這樣的文科類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當然,還有能夠提供新能源的部門,提供更加便捷出行服務的汽車公司,更迅速的快遞公司,更人性化的購物中心,更少線下課程的大學,態度更好利率更高且無處不在也不需要排隊取號的銀行......這些都是勢商可以看得出來的,祝你能夠預見未來。
至於未來的超級大國,絕不是「中國超過美國,印度再超過中國」那麼簡單。
職場路,很長,幽哥只講乾貨。你可以轉發本文給需要的朋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共性知識之外,如果有私人諮詢,可點擊值乎-幽哥,或公眾號職場蛙(hoppings)內留言。
推薦閱讀:
※【墨爾本美食】吃貨必收!貓本十大低於$10好吃不貴的高逼格美食!
※這座存在感很低的城市,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海運到澳大利亞悉尼,最賺的一次經歷!
※用自己種的食材打造餐廳是怎樣一種體驗?
※與澳洲有綠卡的人結婚什麼時候能申請永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