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俗大雅 看王家訓的畫,愛上生活

王家訓的畫中有一種溫暖和從容的感染力,而這種感染力的來源就是他擁有來自傳統、來自生活的深深情結。這些情結促使他到古典藝術和民間藝術中尋求語言,說出他的「畫」。

文人情結。文人畫是畫中帶有文人情趣,畫外流露著文人思想的繪畫。單從畫中來看,王家訓的作品裡隨處可見書、筆、畫、棋等具有古典文化意象的元素。連孩子也是書痴。

《讀書趣》中小孩子雙手托著透著靈氣的小臉,目光中流露著歡喜,俯卧地上,赤足快樂地擺盪——看書是件多麼開心的事,連小貓也在一旁伴讀。即便獨處的袒胸露肚的粗莽漢子,也沉迷在閱讀的意境中。

如《出門一笑青天高 猶如半仙醉意足》,一醉漢倚靠山石,背後一壇蘭草,一匣書,兩枚青果,一本打開的冊子胡亂丟在腿邊,繞腿半卧,兩手解開白衫,輕扇衣襟,拂去醉後的熱意,眼遙瞥書冊,不覺睡眼朦朧;背後雲霧裊裊、山幽林森,好一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再看《我本書中仙》,一老者席地而坐,幾塊石磚支起一個鐵鍋,破蒲扇棄在一旁,肚子可能還是飢餓的,他卻興趣盎然地捧著書,都快貼到臉上了,眉目間漾溢著由心而發的歡欣。旁邊的書封印著「故事新編」「工農兵出版社」。——來自那個時代精神的力量。

除了畫內元素的交代,畫外功夫更能傳達文人畫的思想情趣。王家訓的作品也是如此。

陳寅恪解釋文人畫時講「不在畫里考究藝術上功夫,必須在畫外看出許多文人之感想」。「知畫之為物。是性靈者也,思想者也,活動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單純者也。」說明了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抒情性。因此,文人畫重意,通過常規細節的有意犧牲,換來某種情緒的舒放,凸顯他們的個性。倪贊道:「畫者不過意筆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娛,寫胸中逸氣耳。」 董其昌有論:「畫山水唯寫意水墨最妙。何也?形質畢肖,則無氣韻;彩色異具,則無筆法。」明代徐渭題畫詩也談到:「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據皆吾五指裁。」這種寫意的特點在清代表現得格外明顯,如八大山人、石濤以及後世的「揚州八怪」等。王家訓的畫中書法便依稀可見板橋、金農的影子。他畫作中的寫意,且不談人物形象的塑造,單是看他對山石草木的布局皴抹處理,就別具匠心。

《新晴風日更清酣》:人物本是不起眼地蹲坐在一角,畫幅十分之九由山石草木充盈。畫家的處理是:巨大的山石輪廓線條呈半個直角,斜倒向右方。樹的葉子用淡墨暈染,筆勢向右。右實左虛,「有」的形體暗示「無」的力量催動。畫家用有形的線條和筆勢傳達了無形的力源。觀者的視線自然而然被引導到右邊畫幅空白一角,那裡是暖風吹來的地方。那裡的人物,因此成為了默默享樂的主角。真乃冥然兀坐,萬籟有聲。王家訓的這幅作品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哲學。

另外一幅《陶陶之性》山木的傾倒之勢與拉胡琴的老者的身形姿勢相合,彷彿天地也隨樂曲而動。

《盡將此景屬閑身》中枝葉濃密,大風掠過,樹影翻飛,依稀辨識其中三張相視而笑的臉。這大風反倒成了他們意興盎然的「幫凶」。這幾幅作品以偏鋒塗抹,大墨塊寫意,唯此方能酣暢淋漓。

王家訓用一顆快樂的心,在傳統文人畫和生活中提取了最溫暖的那一部分,表達自己。在大雅中追尋大俗的精神,在大俗中提煉大雅的真諦。看王家訓的畫,你會愛上生活。

推薦閱讀:

?[藝術其實很簡單]新媒體持續觀察 —— 中堅力量
有的時候想要拋開一切
看道 |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袁小良老師拍攝記
別再問到底哪款水乳好了 !最好的水乳CP都在這裡!
奈良美智:他筆下的邪惡小女孩,治癒了全世界

TAG:藝術 | 國畫 | 美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