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 護法品第九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機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請迎,願師慈念,速赴上京。」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雲,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凈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凈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師云:「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凈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凈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凈名,託疾毗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焉。」

唐中宗禪龍元年(七○五)正月十五日,則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詔書說:「朕曾迎請惠安和神秀兩位大師到宮中來供養,在治理紛繁的政務餘暇,經常參究一佛乘的教理。但是兩位大師都很謙遜的推讓說:『南方有惠能禪師,曾受五祖弘忍大師密傳衣法,是傳佛心印的人,可以迎請他來參問。』現在派遣宮中內侍官薛簡, 帶著詔書速往迎請。希望大師慈悲,迅速來京。」

六祖接到詔書之後,上表稱病謝辭,表示願意在山林終其一生。

薛簡便說:「京城裡的禪師們都說:『想要體會佛道,必須要坐禪,修習禪定功夫;如果不透過坐禪習定而能得到解脫,那是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大師的看法如何?」

六祖說:「道要從自心去悟,怎麼是在坐呢?經上說:『如果有人想從坐卧相見到如來,這就是行邪道。為甚麼呢?因為如來是無所來,也無所去。』無生無滅就是如來的清凈禪,諸法空寂就是如來的清凈坐。究竟的真理本來無有一法可證,那裡還有甚麼坐或不坐呢?」

薛簡說:「弟子回京城以後,皇上必定要問我,希望大師慈悲,指示佛法心要,讓我能奏聞皇太后與皇上兩宮,並且告訴京城中所有學道的人。這就好比點亮了一盞燈,輾轉燃點百千盞燈,使幽暗的地方全被照亮,光明將永無窮盡。」

六祖說:「道沒有明、暗的分別,明、暗是新舊更替的意義。說光明永無窮盡,也是有盡,因為明暗是互相對待所建立的名稱。《維摩經》說:『佛法是無可比擬的,因為沒有對待的原故。』」

薛簡說:「明譬如智能,暗譬如煩惱。修學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能的光去照破無明煩惱,如何能出離無始無終的生死呢?」

六祖說:「煩惱就是菩提,並不是兩個東西,也沒有甚麼區別。如果說要用智能的光來照破無明煩惱,這是聲聞、緣覺二乘人的見解,也就是以羊車、鹿車譬喻的根機。有上智大乘根性的人都不會作這樣的見解。」

薛簡問:「如何才是大乘的見解呢?」

六祖說:「明和無明,在凡夫看來是不同的兩種東西,有智能的人了達它的性體沒有兩樣,這無二的性體,就是真如實性。所謂實性,在凡愚身上並不曾減少,在聖賢身上也不會增加,住於煩惱之中不會散亂,處於禪定之中也不滯空寂,不是斷滅,也不是恆常,沒有來也沒有去,不在中間也不在內外。不生不滅,性相一 如,永不改變,稱之為道。」

薛簡又問:「大師所說的不生不滅,和外道所說的有甚麼不同呢?」

六祖說:「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以滅來終止生,以生來顯現滅,如此滅還是不滅,生也只是說不生。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本來就是無生,現在也無所謂滅,所以和外道不同,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只須對一切善惡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凈心體,澄明常寂,妙用無窮。」

薛簡得到指示教誨,忽然大悟,於是禮謝辭別大師,回到京師,將六祖的話表奏皇帝。同年的九月三日,又有詔書獎諭六祖說:「大師以年老多病辭召,願意終 身在山林中為朕而修道,真是國家的福田!大師猶如維摩詰居士,託疾居住毗離耶城,弘揚大乘佛法,傳授諸佛心印,講說不二法門。薛簡回宮表奏大師所指授的如來知見,是朕積善而有餘慶,宿世種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師出世教化,得到頓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師法恩,當頂戴感激不盡!」同時並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賜名六祖的新州故居為國恩寺。

註:不生不滅,在唯識中有所謂三無性之說

問世尊依何密意。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答由依彼彼所化勢力故。說三種無自性性。一相無自性性。二生無自性性。三勝義無自性性。云何相無自性性。謂一切法世俗言說自性。云何生無自性性。謂一切行眾緣所生緣力故有。非自然有。是故說名生無自性性。云何勝義無自性性。謂真實義相所遠離法。此由勝義說無自性性。如觀行苾芻於大骨聚生假勝解。不能除遣。於此骨聚勝義無自性相恆無間轉。如是應知勝義無自性性。此中五事非由相無自性性故。說無自性。然由生無自性性故。勝義無自性性故。隨其所應說無自性。謂相名分別正智。皆由二種無自性性。真如不由無自性性說無自性。是故世尊依此密意。於伽他中說如是言。我說一諦更無第二。

1、相無自性性,指的是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是故無生無滅。

2、生無自性性,指的是離言的依他起自性本身需要眾緣和合,其次即使生了,也沒有生出凡夫看出的萬法。

3、勝義無自性性,指的是圓成實自性為無為法,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為真如實性。

若是以空看,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無明即明,明即無明。因為既沒有明,也沒有無明。這就是無二之法,證入此法,方知本來涅槃,本來清凈,本無動搖,本自具足,不生不滅。


推薦閱讀:

心往好了想,事便往好了走 | 僧敲月下門
12個字,道盡《金剛經》主旨
每一念都沒有安插《自己的見解》,都以「平等心」,無所障礙 | 慧律法師:見性是功,平等是德
不以佛法當人情-大慧宗杲禪師的風骨(下)----張正玄老師
愚者求運氣,智者修氣運

TAG:禪宗 | 佛教 | 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