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山裡的古民居,吃一頓熊肉火鍋如何?
在京都北部大山裡,隱藏著一條充滿亮點的一日游路線,痛點是交通不便,除非包車或自駕,想憑一己之力搭公共交通,可能會半夜被困在山中進退不得。
上次飯搭子去比叡山就是,不小心錯過了巴士,後來是搭上某寺院住持的順風車才下山。
這條畫風清奇的路線如下:
西教寺賞楓——延曆寺朝聖——滋賀縣排名第一的比良山莊吃野味——夜宿比叡山星野酒店
沒什麼觀光客的西教寺
比叡山星野
這次和匙叉美食團一起前來,全程包車,遊覽這些小眾目的地一點壓力也沒有。相比人山人海、擠滿旅遊團的清水寺,西教寺真是難得清靜,只有零散自駕來的日本遊客。櫻花可以湊熱鬧看,楓葉還是得安靜些賞才好。
接下來搭乘比叡山觀光小火車,上到一個妖風陣陣的半山腰,走一段路才能去到延曆寺——日本佛教之母山。
大殿在修繕,宛如一片大工地,脫下鞋子,赤腳走在冰涼的地板上,腦子都凍成漿糊了。
身披袈裟的和尚興緻盎然地給我們講解「不滅明燈」的火種延續歷史,我稀里糊塗地給同行朋友翻譯,只盼著時間快點過,可以坐在暖暖的屋子裡打邊爐。
完成景點參觀任務,急匆匆跑去附近的比叡山羅特爾德check-in,這家星野酒店地處半山腰,左手滋賀,右手京都,直接能一覽琵琶湖全景,但很少國內旅行者涉足。
這裡位置偏僻,主打比叡山風光和寺廟觀光,帶點有輕奢的法式鄉村情調,還偶遇了NHK團隊和兩位著名藝人在裡面拍攝節目。
餐廳外面就是琵琶湖了
上酒店的高速路有門禁時間,晚上9、10點就關閉,大多客人會選擇在酒店用餐,當星野的小姐姐聽說我們要驅車一個多小時去大山裡吃晚飯,露出了日本人慣有的擔心表情,「啊,不知道能不能回來呢。」
我脫口而出,「頑張ります!(會加油的!)」因為時間緊迫,也沒認真聽工作人員介紹,反正我們主要就是來睡個覺而已。
房間窗外景色
於七拐八拐的山路上疾馳一小時,終於準時趕到比良山莊門口,這應該算是我在日本吃過最隱秘的餐廳了,不是大隱隱於市,而真的是隱於山野。
它所在小村莊只有幾棟房子,幾乎沒有燈光,比起同樣吃野味的柳家,比良山莊更是散發著遺世獨立的氣質。
然而一走進玄關,如預想中那樣,身穿和式便服的女招待在迎客,觥籌交錯的歡聲笑語從別的包廂里傳出來,客人都像從任意門穿梭而來,總覺得能在走廊上跟一位坂本龍馬、高杉晉作之類的人物擦肩而過。
比良山莊根據時四季令提供不同的野味料理,春天是山野菜、夏季是香魚、秋天吃松茸,冬天則是熊肉和野豬火鍋。
不論吸引力還是稀有程度,冬季應該是最適合造訪比良山莊的季節。
八寸的精緻度不亞於京都著名料亭,仔細看組成內容,卻幾乎都是此沒有嘗試過的山野菜、香魚發酵壽司(熟鮓)、新鮮生鹿肉、醬煮松茸等。
刺身也夠特別,鯉魚養在清水裡充分吐泥後,沒有一絲奇怪的青草泥土氣;
鰻魚血里有毒素,幾乎不用作生吃,他家是巧妙地用火在表面炙烤一下,成了脂肪香氣滿溢的「霜降鰻魚」。
因為擔心寄生蟲的原因,兩者皆是養殖的。聽到「天然」就腎上腺素飆升,聽到「養殖」就認為是劣等貨,這種看法未免太過偏激。
如今的技術,什麼樣的天然環境條件模擬不到,關鍵還是懂得將生物轉變為美味食物的那個中間人。很多時候,「天然」意味著無謂的高價和對生態鏈不負責任的破壞。如何有持續地的吃,也是對一名優秀食客的考驗。
蒸物是鯉魚的白子和香菇,比較多見的是鱈魚和河豚白子,這裡是做成著蒸薯蕷的感覺,糯糯的。
比良山莊厲害之處在於和獵人關係很好,能夠搞到其他店搞不到的頂級熊肉和野豬肉。熊是直接一頭購入,聽起來很霸氣有沒有,後來問小哥,
「除了這點兒肉,剩下的頭啊,皮啊都去哪裡了?」
小哥好像有些不確定,「大概都扔掉了。熊掌可能會留下來。」菜單上的確有一款叫「熊の手」,連鵝掌雞爪都不敢吃的人無法想像。
這種拿來吃的高級熊叫「月輪之熊」,因此熊鍋也有了個更雅緻隱晦的名字——月鍋。
關於熊肉有一個非常玄妙的說法:它的脂肪熔點很低,接近於室溫,所以說如果真有什麼能夠入口即化的東西,這才是吧。
大將親自涮了一片熊肉給我們其中一位品嘗,我被大家推舉成「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本來就對肥肉無能,何況連瘦肉部分也很重口,眾目睽睽之下,只好硬著頭皮往嘴裡塞,做出一副微妙的表情打算糊弄過去。
煮完後脂肪部分反而筋道了,怎麼咬也咬不斷,更別說去品味熊肉的內涵了。
說到吃野味,中國人的涉獵面不要太廣,曾跟日本友人說起我們不僅吃蛇肉、狗肉、兔肉,還吃穿山甲、果子狸、鱷魚、老鼠、狍子、青蛙、癩蛤蟆,嗯就是你們不歸家的蛙兒子,把人家聽得一愣一愣。
我們習慣的做法是加一堆香料紅燒或油炸、椒鹽、燉湯,努力蓋掉野腥味,還要加以食補養生的理念,何偉在《奇石》里提到他去東莞野味城吃老鼠,老闆推薦了黑豆燉老鼠,「經常吃鼠肉頭髮會變黑,還可以防止禿頂。」
但日本會更強調油脂的香氣和肉的原汁原味,用盡手段讓野味更野,除了涮就是烤,只加點鹽調味的烤熊肩肉,吃起來倒是更香一些。
熊肉和大蔥搭配涮完鍋之後,再加入味增,繼續涮野豬肉。
粉色和白色對半開,像一片片薄切的紅白蒲鉾(魚餅),多麼希望真的是魚餅啊,有幾片幾乎看不到紅色,不明白日本人為何如此執著於脂肪之美。
栃餅,用栃的果實和糯米一起製成的年糕,放鍋里煮軟後吃,作為主食的一種。
最後在這鍋混合了種種野味精華的湯里,加入手打烏冬面去煮,柔糯和Q彈的麵條與湯底融為一體,算是完美的收尾了。
越本真的東西越能彰顯美味,像是吸飽了高湯的關東煮白蘿蔔、巧妙入味的半熟溏心雞蛋、還有吃完蒸汽海鮮後的一鍋粥。
甜品,栗子冰淇淋澆上柿子果醬,可以說和洋折衷的絕佳表現了,喜歡。
回到酒店大家還在感嘆,為什麼沒把剩下的烏冬面打包回來,畢竟荒郊野嶺的比叡山星野也沒什麼可玩的,天那麼冷,又不能出去看星星,不如躲在房裡吃夜宵。
儘管欣賞不來熊肉和野豬肉,但八寸、刺身還有味增鍋和烏冬面,都令人印象深刻,若是好那一口濃郁的山野味,更值得來比良山莊冒險。
還有印象非常好的一碟野山菌(重點錯
尤其那種在寂靜山間圍爐喝酒吃肉的意趣,至少在走出餐廳門的那一刻,還不用馬上回歸現實。
沒有匆匆趕末班電車的上班族,沒有西裝革履卻東倒西歪的醉漢,也沒有踩著高跟鞋去酒吧上班的小姐姐,還是那個古代的日本,隔著紙窗戶透出綽約的光影,水壺在炭爐上燒著,被我們喝光的柚子酒也不知何時能續上。
神奇之處在於,竟會有這樣大山裡的隱秘高級餐廳存在還一位難求。
陷入低慾望社會的日本,斷舍離和優衣庫大行其道,唯有拉麵店和甜品店前還可以大排長龍,更別說一個位置要等幾年的名料理店了,人們大概把所有慾望都用於追求美食上了吧。
更何況野味,一種我們日常並不擁有的東西,一種代表自然生長而非人工催化的東西,愈發激起大家的渴望。
畢竟吃這件事情,它能滿足的慾望,其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我的新書《命運早晚會讓我們相遇的》已經上市
噹噹、京東、亞馬遜等均有售
推薦閱讀:
※想組織公司出去旅遊,50多人,北京出發,三天兩夜 ,有哪些地方可以推薦?
※為什麼你要獨自旅行?
※女生第一次徒步走ACT大環線之前的準備?
※去青海自由行,有什麼好的路線推薦?需要注意什麼?
※有哪些消費不高 海鮮又便宜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