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儉能厚德載物,奢必墮落自敗

——《道德經》人生三寶之四

□ 湖 山

儉用萬物是《道德經》的一個基本思想,老子認為儉用萬物就是「尊道貴德」,尊重自然規律,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從宏觀上講,節儉是治國之策,一個節儉的社會才能長治久安。從微觀上講,節儉是一種道德修養,儉是對消費慾望的節制,簡單平淡才是真實健康的生活。奢侈浪費必然墮落自敗。

一、浪費也是一種犯罪

克勤克儉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但中國也有另一種負面的傳統,這就是奢侈浪費。商紂王造酒池肉林,晉石崇和王愷鬥富,就是非常負面的典型事例 。

在過去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大家都知道節儉,不會浪費一粒糧食。現在經濟發展了,物資豐富了,人們的節儉意識越來越淡薄,奢侈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愈演愈烈,令人觸目驚心,中國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浪費大國。

據估算,全國每年浪費的食物總量摺合成糧食約為500億公斤,相當於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10。按比較保守的推算,我國僅在中等以上餐館的餐飲消費中,每年至少倒掉了約2億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糧;全國各類學校、單位集體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養活3000萬人一年的食物;我國個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費約110億斤糧食,相當於1500萬人一年的口糧。有報道披露,在北京的一家四星級酒店,婚宴剛剛結束,大廳里25張大圓桌上,裝菜的盤子層層疊疊地堆著,清蒸鱸魚、肘子、紅燒肉、烤鴨等「硬菜」都剩下多半,有的菜甚至一口也沒動過,吃完後也無人打包。

朱柏廬的《朱子家訓》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小時候我們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時候年紀小,雖然能夠背出來,但沒有深刻的體會,後來下放到農村當知青,與農民一起勞動,親身體驗了種糧的辛苦,才深刻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司馬光說:「儉能立名成業,侈為惡之大。」節儉能夠樹立名望,成就事業,奢侈則是一種很可恥的醜陋行為,他把奢侈浪費看成是一個人的道德問題。

毛澤東把這個問題看的更為嚴重,他說:「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浪費與貪污的性質是一樣嚴重的,是不可饒恕的犯罪行為。毛主席為什麼強調的這樣嚴厲?他作為一個國家的領袖,看問題站位高,比較宏觀,因為中國是一個人口多、底子薄的大國,你浪費一點,他浪費一點,加在一起就是很大的浪費。

浪費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它是綜合的負面效應,因為每一樣物品的產出,都要經過一條產出鏈。糧食從種子到餐桌,要經過耕耘、播種、栽種、施肥、滅蟲、除草、田間管理、收割、脫粒、倉儲、加工、運輸、銷售、烹煮等許多生產環節,每個環節都有勞動成本、時間成本、資源消耗成本等等。我們浪費一張紙,就應當想到,造紙要砍伐樹木,砍伐樹木就會破壞生態環境,破壞生物圏,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暖,溫室效應,需要付出巨大的環境成本。想到這些,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說浪費是一種犯罪。

「節約光榮,浪費可恥」是一種社會風尚,節約是很光榮的,值得學習和褒獎,浪費是不光彩的,應該受到批評和譴責,因為浪費是違背人類良知的不道德行為,任何社會都不能容忍浪費現象。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現在許多人在揮霍浪費時,沒有一點負罪感,有的人虛榮心作怪,不以浪費為恥,反以浪費為榮,甚至認為我有錢,我浪費了你管得著嗎?

二、節儉是治國之策,是積累德行

老子不但主張儉,而且主張嗇,嗇就是非常節儉,儉和嗇是相互貫通的。老子說:「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

治理人民,事奉上天,沒有比節儉更重要。正因為節儉重要,就應該儘早服從這個道理。儘早服從稱之為重視積累德行,重視積累德行,就沒有不能克服的事。

老子把節儉作為治國之策,他認為節儉是治國的根本,只有提倡節儉統治基礎才能穩固,國家才能長治久安;節儉又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只有儉用萬物,人類社會才能長久存在。

老子把節儉看成是一種道德修養,只有重視道德修養的人才能做到節儉。一個人能儘早做到節儉,就能累積厚重的德行,《易經》上講「厚德載物」,人累積了深厚德行,就能承載萬物,得到上天的福報。

三、節制慾望,去甚、去奢、去泰

朱元璋在《明通鑒》中說:「惟儉養德,惟侈盪心。」唯有節儉才可以涵養人的德行,唯有奢侈可以使人惑亂心志。他指出了人具有「儉」和「侈」的兩重性,這兩種不同的德行可以產生相反的結果。我們往往會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人處於窮困之時,他能夠做到克勤克儉,精打細算;一旦變得富貴了,他就會放縱慾望,奢侈浪費。這就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的兩面性。

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所謂修身養德,就是能夠節制自己。「儉」是對人心人慾的一種制約,人能夠約束自己的慾望,就是有道德修養的表現。人應該如何「以儉養德」呢?老子的回答是:「去甚,去奢,去泰。」去除極端,去除奢侈,去除過度。老子並不主張禁慾,正常的慾望並不為過,老子反對的是極端過度慾望,反對奢侈浪費。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咊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色彩繽紛使人眼花繚亂,五音嘈雜使人聽覺失靈,五味雜陳使人喪失味覺,縱情於狩獵作樂使人內心發狂,稀有的貨品使人行為不軌。因此,聖人只追求溫飽,不縱情聲色犬馬,能夠摒棄外在的各種誘惑,選擇平淡的生活方式。

老子認為追求聲色犬馬,吃喝玩樂,就是過度的慾望,人應當去除這種奢靡的生活方式,過一種簡單平淡的生活,只要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可以了,不要有太多的慾望。

簡單平淡才是真實的生活,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只有甘於平淡,才能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孔子很讚賞他的學生顏回,顏回用一個竹簡吃飯,用一個瓜瓢喝水,住在簡陋的巷子里。要是一般的人,一定會憂煩難受,可是顏回卻安貧樂道。因此,孔子把顏回列為德行科第一,也就是道德修養最好的賢人。

四、舍儉且廣,死矣

老子說:「舍儉且廣,死矣。」捨棄節儉,還要浪費更多,就只有死路一條了。捨棄了儉,就是違背了道,與人的生存原則背道而馳,是人生方向上的錯誤。「侈必墮落自敗」,如果不知道節儉,還要貪圖「廣」,必然會導致人性的墮落,這樣下去就會敗企業、敗家業、敗人生,落得一個萬劫不復的下場。

台灣媒體有這樣一則報道,台灣調味品沙茶醬工廠的一位杜老闆,生前就以三個兒子的名義投資土地買賣,其中老二最幸運,他名下位於高雄縣大寮鄉的土地,因改為住宅用地而大幅增值,2000年他以三億台幣的高價賣掉了這塊土地。

杜家老二一夜暴富後,奢糜無度,到處炫富。他訂製金鏈披掛在皮鞋上,還一口氣買下保時捷等五輛名車。他夜夜笙歌,曾經整晚包下酒店,把金飾、項鏈、名表當小費送給小姐,一個晚上就在酒店花掉了50萬元。杜老二還在酒店當著大家的面,把千元大鈔大把大把地燒掉,眉頭都不皺一下。他曾經帶著十多名酒店小姐回家陪宿,家中以千元大鈔鋪床,日子過得像皇帝一樣。

奢侈浪費不能持久,杜老二僅僅三年時間,就敗光了三億家產,還殃及家族企業被法院拍賣。然而他惡習難改,仍然在外面花天酒地,向地下錢莊借錢,留下了近千萬元的債務,要由兄嫂替他償還。老婆對他心灰意冷,只好選擇了離婚。昔日的億萬富翁淪落成為了街頭的流浪漢,他在一家大賣場偷蛋糕時,當場被人抓獲扭送警署,交保之後被警方送往流浪漢收容中心安置 ,知情者莫不感慨唏噓。


推薦閱讀:

一天十二時辰的別稱及內涵
讀《老子》4
國學經典100條
孝與中庸之道 |《孝經》諸侯章第三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