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異國之戀,看這異國情調的雙星
激變變星(CVs)是由軌道運行低質量雙星伴星所形成的白矮星。恆星接近會促進吸積作用,典型的軌道周期從一到十小時不等。雖然這些外來的CV雙星家族是異質的(異域或異國),但大致說來有四個類,其特徵是吸積物理,偶爾的吸積事件引起噴發,白矮星表面活動,以及伴星中氫譜的出現。CVs在許多星系環境中都能找到,但是它們在球狀星團中的存在,距離和種群都有很好的特徵,因此可以對屬性進行更精確的比較研究。
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圖像,球狀星團47 Tucanae。這幅圖像大約有10光年寬,顯示了許多災難性的變數(CVs),白矮星由伴星形成。天文學家在星團中發現了22個新的CVs,並利用統計數據來證明,不同於許多有明亮,最近形成的CVs的集群,這裡的CVs是更老的,甚至是原始的。圖片:NASA/CXC/Michigan State/A.Steiner et al. 2014
CVs可以影響集群演化,同時也會受到集群中密集的恆星環境的影響。球狀星團演化模型暗示,在大約100億年之後,一個擁有100萬顆恆星的星團應該有大約200個CVs——遠遠超過在任何一個星團中都能看到的。然而識別它們並不容易,因為可能會有暈,而且它們存在於這樣擁擠的環境中。CfA的天文學家Maureen van den Berg和Josh Grindlay和他們的同事在附近球狀星團47 Tucanae(47圖c)中發現了22個新的CVs,使用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和哈勃測量,將已知的總數達到43,這是迄今為止所有球狀星團中最大的樣本。科學家發現47個Tuc比預期的要少。
許多球狀星團在其中心附近的恆星密度急劇增加(所謂的「核心崩潰」場景)。科學家們認為,在這些核心坍縮的星團中,中心密度高導致了恆星之間頻繁的近距離接觸,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更年輕和更明亮的CVs形成。該群集47 Tuc沒有經歷核心崩潰,這可以解釋相對缺乏這樣明亮的CVs。這些新結果表明,47個Tuc中的CV種群是原始的CVs和其他在集群演化早期動態形成的組合。
博科園-科學科普|參考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來自: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
推薦閱讀:
※為什麼水星更不值得人類星際移民開發?《下一站火星》#7
※2017年可以在中國觀測到的流星雨有哪些?
※為什麼太陽系不在銀河系的中心?
※都知道銀河系很大, 但銀河系的上一級星系有多大?
※星際塵埃無處不在,你身上可能也有(內含中文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