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史】什麼是「藝術」?(三)

收到一些朋友對於有關標題的評論和疑問,我之所以沒有改掉這麼一個龐大的標題是因為這並不是一篇文章的題目,而是一個「系列」的題目。「什麼是『藝術』?」這個系列會包含許多期文章,這些文章將尋時間線(十九世紀至今)來討論現代藝術的演變和發展,主要關注其中「藝術」定義的變化。我不敢也更不想去定義什麼是藝術,只是想通過一篇篇文章中所討論的「藝術」革命來探討西方藝術發展過程中對於「什麼是藝術?」的回答。


換一種角度切入「現實」

歐洲社會大背景: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帶來了鋼鐵生產、電燈、汽車、電話和醫藥等等的發展,人們都開始向城市進發,城市開始擴張。與此同時人們對「現實」的認知也產生了改變

重要社會及藝術事件:

1826年「攝影」技術被發明。最早一張用相機拍下的照片就是Joseph Niépce拍下的「View from the Window of Le Gras」(法語Point de vue du Gras )。

Joseph Niépce, View from the Window of Le Gras, 1826, Photograph using camera obscura. Manually enhanced version.

世人熟知的法國印象派來了

之前講到了「現實主義」風行時的藝術家馬奈和他震驚世人的作品,其實他的影響力不僅僅在「現實主義」圈子,他的作品也標誌著「印象主義」/「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開端。在馬奈《草地上的午餐》完成的十年後1874年「印象主義」畫家(Impressionists)決定在攝影家納達爾(Nadar)的攝影工作室開辦一場屬於印象派的展覽【注意:展覽開辦以前「印象派」這個詞是不存在的】。這個場地也暗示出攝影對印象派的重要意義。

Claude Monet, Impression, Sunrise, 1872, Oil on Canvas, 48 x 63 cm. Musée Marmottan Monet, Paris

這幅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著名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法語「Impression, Soleil Levant」)就是在這場展覽中出現在人們視野的。法國著名戲劇家、畫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觀摩了這場展覽後為它寫了一篇評論,評論中樂華用了「印象」(impression)這個詞來形容莫奈的作品給他的感受,「印象派」由此得名,莫奈的《印象,日出》也就成為了印象派的宣言。這也是為什麼談及「印象派」必有此畫。

  • 「未完成」的作品

就像之前提及的每次藝術的革新在最初都會被世人批判一樣,「印象派」在誕生初期總會被與「未完成」(unfinished)、「不準確」(unspecific)、「預備的」(prapatory)這樣的辭彙聯繫在一起。人們並不把他們的作品看作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就像莫奈幅這畫中遠處的港口或工廠都只是一個輪廓,就像草稿。

對於「現實」的新表現角度

事物的形態與形狀對於印象派藝術家並不重要。感官,尤其是眼睛對於光和顏色的感受、光線和事物的關係才是他們所想要表現的。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工業化生產出了便攜的管裝顏料幫助了藝術家們走出畫室去觀察不同時間日光下的景物。

莫奈,「榮恩大教堂」系列,圖片截取自「維基百科」

戶外的(法語plein air)風景從此變成了印象派藝術家畫布上最常出現的主題。比如這一系列「榮恩大教堂」,就是莫奈在不同時間同一角度記錄下的光線變化。「現實」在印象主義者畫布上的表現則是「眼睛的經歷」、「觀看的過程」

在這一派藝術家中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是所有人中與眾不同而且特點非常鮮明的一位,尤其是他的「芭蕾」系列。雖然他所關注的是室內的活動,但是「光線」依然是畫面中最突出的元素,他捕捉到芭蕾舞者舞動時光線在裙擺上的變化。

Edgar Degas, La Classe de Dance, 1871-74, Oil on canvas, 85 x 75 cm. Musée dOrsay , Paris.

一群被很多人遺忘的義大利藝術家——「補丁」藝術家

上一篇講1855年開啟了「現實主義」流派的大門。同年在義大利其實還有一群很重要的藝術家:Macchiaioli(義大利語「macchia」有「補丁」、「污漬」、「斑點」的意思,我暫且稱他們為「補丁藝術家」)。在同時代的藝術家中他們絕對算得上先鋒,先鋒程度不亞於「印象派,」可是卻很少被提起。

19世紀中期,義大利處於Lorena家族政權的控制之下。政治對藝術的影響很深刻,當時最權威的藝術機構就是「學院」(義大利語Academia)。在佛羅倫薩,官方的藝術風格叫做「Purism」。注意!這時的Purism和20世紀的Purism,比如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和Amédée Ozanfant(歐贊凡)不是同一個藝術風格,雖然名字相同。當時的Purism以文藝復興藝術風格作為指導,中世紀天主教作為題材,Luigi Mussini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Luigi Mussini, The Birthday of Plato Celebrated in the Villa di Careggi by Lorenzo the Magnificent, 1867, University of Oxford

1855年,在佛羅倫薩的一家咖啡館Caffé Michelangiolo, Diego Martelli和Giovanni Fattori, Telemaco Signorini, Giuseppe Abbati,和Adriano Cecioni等藝術家建立了「補丁派」。Caffé Michalangiolo現在還在原位,我每天上下學都會經過,可是在知道「補丁藝術家」之前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家咖啡館,它也很少會出現在旅行或藝術旅行指南上,可見「補丁派」真的是被忘掉了,或者被「文藝復興」藝術的光輝完全掩蓋了。

1861年,在佛羅倫薩的"Fiorentine Promotrice"展覽上「補丁派」第一次現身大眾視野,這之後「補丁藝術家」開始不斷發展。

這群藝術家的審美深受法國「浪漫主義」藝術的影響,他們反對「形狀」(form),比如畫中的事物都沒有被完整、細緻的描繪;他們通過「明暗」(chiaroscuro)和色彩來表達自己對於所看到的景色的感受

Giuseppe Abbati, Interno di un Chiostro, 1862, Oil in Cardboard, 19.3 x 25.2 cm, Galleria dArte Moderna, Florence

Giuseppe Abbatti的作品深受歌德1810年出版的書籍《顏色論》("Theory of Colors")影響,書中歌德曾說道:人們(在畫中)通過線條和陰影來組織起體積而非形狀。以此作為理論,Abbatti開始主要運用陰影和明暗(教授用「macchia of colors」(色彩補丁)來形容此處的陰影)來進行創作,而非線條。他的畫面中的細節並沒有被明確、細緻地描繪,而「現實」正是通過這種不明確的、帶有時間感的(只有在當時那一個時刻才可以觀察到的)方式呈現出來

Giovanni Fattori, In Vedetta, 1872, Oil on cardboard, 37 x 56 cm. Private Collection, Valdagno.

Giovanni Fattori的作品中「光」是最重要的元素,與Abbatti相似,他並沒有用線條或者完美的細節來表現現實,而是主要通過陰影、明暗來表現當下的景象。Fattori的繪畫常用Marrema(義大利城市)的鄉村風景作為主題。

從這兩個例子來看,「補丁派」和「印象派」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光影」和「戶外景色」對畫面的重要性;而且「補丁派」比「印象派」早了很多年,可他們卻沒有像「印象派」那樣被世人熟知。【小感:從「補丁藝術家」開始,義大利有很多次可以在「現代藝術」發展中成為藝術、藝術設計領軍國的機會,可是都由於各種原因錯過了,以後還會講到義大利其他非常傑出但是卻幾乎被世界忘得一乾二淨的藝術和設計先鋒。這個國家被叫做「意呆」或者被形容「呆萌」真的是有原因的。真想為義大利就此事拍桌抱不平(如果你知道義大利人最著名的「雞爪形狀」手勢,那就是我此時替義大利人擺出的手勢)。】

  • 小結

在「現實主義」之後,義大利與法國先後出現一群以主要表現對自然和光線感受的藝術家。藝術也從主要表現客觀事實逐漸向表達主觀感受轉變

「觀察過程」和「視覺感受」成為了藝術家最想要表達的元素。

作者:呂斐然

--

參考資料:

課堂筆記,「Modern Movement in Italian Art」 NYU Florence, 致謝Caterina Toschi教

Norma F. Broude, 「The Macchiaioli as Proto-Impressionists: Realism, Popular Science and the Re-Shaping of Macchia Romanticism, 1862 -1886」, The Art Bulletin, 52: 4, 404-414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artuk.org

--

其他平台

微信公眾號:吾畫肉ArtInSitu

weixin.qq.com/r/4ThPV1z (二維碼自動識別)

聯繫我們

farrah.lyu@gmail.com

yilinglindaw@gmail.com

推薦閱讀:

樂理知識匯總,史上沒有比這更全了!
清華藝術史綱要(2):從史前到古典
清華藝術史綱要(4):從佛羅倫薩到佛蘭德斯
Peter Doig:Déjà vu
荷蘭的黃金時代與藝術(一)

TAG:藝術 | 現代藝術 | 藝術史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