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有感-父母的工作可以怎樣影響孩子

這段時間蘇格一直在找工作,幾乎把深圳所有做家庭教育的機構都拜訪遍了。深圳做家庭教育的機構還是太少了。當然做家庭教育的人也很少。

突然就想寫這樣一篇職業與孩子關係的文章。上回說要寫美劇與家庭教育,感覺給自己挖了個坑,資源還沒有找齊,所以先放一放。

我最近在看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拍這部片的初衷就是想知道一個人的出生,能不能決定未來?而父母的工作,決定了孩子的生活條件。

這個紀錄片告訴我們,有特例,但大致情況和我們預想的一樣。

以前學習的時候,學到過布朗分布倫納提出了一個【生態系統理論】。是說孩子所處的環境,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來影響孩子的發展。做家庭教育的我當然對這個很感興趣啦!「父母的工作」就屬於這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

父母工作類型影響孩子的幸福感

一個很無奈的結論是:「父母是機關幹部,孩子的幸福感最高;父母是農民,孩子的幸福感稍低;父母是工人、商人、知識分子,孩子的幸福感在兩者的中間。」

從物質方面來說,孩子不受遷移所累,不用在病痛的時候忍耐,營養充足,都能夠給身心發育提供重要條件;心理和神經科學的研究表示,貧窮狀態會讓孩子的智力發展變遲緩。一個家庭,不再為物質發愁,才能更專註的去學習和發展能力。

從精神方面來說,父母的綜合素質越高,對於教育的感知度就越高;孩子的眼界才會更寬廣;相應的興趣能力;知識素養;社會交往這些綜合發展才會隨之而來。

從學校方面來說,老師對家庭條件好、父母素質高的學生期望會更高,態度也會更好;孩子的表現也會更好。這就是社會心理學上很普遍的「羅森塔爾效應。」

從社會觀念來說,中國以前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現在更是一言不合就考公務員、考事業編。做一份穩定、高收入、高福利、高權力的工作才靠譜。

大環境就是這樣,但還是可以:

父母不要停止學習——這是個百說不厭的話題,理由有很多。早就有很多研究表明,父母的學歷和階層與將來孩子的職位關係很密切,也是孩子天生的資源。

現在回想起說過這些話「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以後就靠你了」的父母,就像是找到了一塊「擋箭牌」,安逸、理所當然的躲在後面,任憑自己的孩子「孤軍作戰」。

就像董卿說的:「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很簡單,自己就做什麼樣的人。」我想能給他:在做選擇的時候,能夠不猶豫的底氣。

傳達正確的職業觀念——一個出色的農民,也能憑藉高科技知識和商業頭腦來收穫財富和自由。而一個混日子的公務員,也會被淘汰在激烈的競爭中。

現在人們對職業存在的刻板印象,很容易局限的認為在「舒適區」的職業就是好職業。那和職業本身無關,和人有關。所以,你可以告訴自己的孩子,可以去質疑不同的人,但不要去質疑不同的職業。

停止用職業來嚇唬孩子——不再說「表現不好就去給護士打針」;「學習不好,以後只能當清潔工」……孩子對於護士、清潔工的理解就是你說的那樣?太早的把成人世界的認知強灌進孩子身上,就喪失了希望。畢竟20年後和現在不一樣不是嗎?

父母的工作時間關係到孩子安全感

關於安全感,我之前也反覆寫過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工作性質就是決定了父母沒辦法有合適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長期在外地工作,很長時間才能與孩子見一次」;「每天都回家,可是出門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回家以後孩子就睡著了」;……這些情況在身邊真是太常見了。

工作的時間決定和孩子相處交流的時間,父母的陪伴的缺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安全感缺失。在這個情況裡面,爸爸陪伴的缺失尤其明顯。

網上有個話題:那些沒有爸爸陪伴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一個網友回答:端午節看龍燈,其他小朋友有的會被爸爸駝在肩膀上,我卻擠在人群里使勁踮起腳尖還是什麼都看不到,急得大哭。

另一個網友回答:我爸是軍人,有次難得回來去小學接我卻沒接到,才發現我已經上初中了......

因為缺少陪伴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都牢牢的記住了這些細節,內心深處沒辦法真正的和父母和解。

這些被記住的小事,也會左右到成年以後的判斷。也會因為害怕落得一場空,遲遲不敢付出自己的感情,失去了很多結交朋友的機會。

如果缺少陪伴真的沒辦法避免,那麼一定一定不要停止交流!這是彌補缺乏陪伴的唯一途徑。

像前段時間網上報道的這對父子:

爸爸張君是一名高三班主任。早上出門時兒子浩宇還沒有醒,晚上回家後浩宇就已經睡下了。很少見到兒子,為了彌補父親角色的缺失,他們開始用字條留言進行交流。

解釋工作的責任,並不要忘記表達愛——從父母身上學到理解,也學會勇敢和承擔責任,也清楚自己依然是被保護和被愛的。

爸爸張君寫給兒子的字條

交流日常瑣事—— 「這道題沒有做對」、「吃了什麼飯」、「今天學了什麼」 因為這不會讓你的存在感消失,孩子也能從很多小事裡面感到被關心。

這是兒子浩宇寫給父親張君的字條。

父母對待工作的態度影響到孩子的職業觀

前段時間在互聯網大會上,馬雲又語出驚人:「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找不到工作。」儘管馬上就有專家反對,但是在將來的人工智慧的時代,會開始擔心我們的孩子將來會面對什麼樣的工作環境。

沒辦法預測,還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套有效的職業觀吧!

與父母相似的職業觀?

Facebook在2016年做過一項研究。關於父母和子女的職業選擇關係。父母的職業選擇的確會存在延續;子女多多少少會跟隨父母的腳步。

比如軍事職業家庭的孩子參軍的幾率,就比父母沒有軍事經歷的孩子,要高出5倍。媽媽從事辦公室行政的工作,就有20%的女兒也從事辦公室工作。

在我們國家早幾十年的時候,「子承父業」的現象也特別明顯。我的幾個長輩都是頂替了他們父母的崗位。

如果不是影響在職業選擇上,那在平時也會做相似的事,也能夠透露出來父母職業的影子。在我的朋友中,一位生意人的女兒就會很熱衷交友,社交能力極強;一位大學老師的兒子,也是一路讀書到博士畢業,做著科研工作。

與父母相反的職業觀?

現在,與父母職業觀相反的人也越來越多。不僅是因為,職業類型變多了;原來的職業已經基本不可能「頂職上崗」。還是因為,父母對自己工作的態度變了。

如果父母喜歡他們的這項工作,孩子也會更加認可這個職業;但如果通過生活中很多瑣事,感受到他們做這項工作並不開心,那孩子就會優先選擇不做這個職業。

我的祖輩,感激能夠得到一份穩定,踏實的工作。這種感激的態度,讓人願意「子承父業」。我的父輩,會開始抱怨自己的工作。這種抱怨會令我覺得這份職業不好。

我就是在單位大院長大的,所以每次我的父母輩關切的念叨:「女孩子要穩定!」;「回家考個公務員、教師編……」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反感。

可能就是受夠了「沒有私生活的大院;複雜的人際關係;浮躁乏味的工作。」寧願去大城市靠本事競爭,做繁重卻充滿挑戰的工作。

傳遞積極的職業發展觀!

一項調查顯示:孩子對父母工作的理解非常片面;60%的子女都認為自己的父母不喜歡他們的工作。因為,孩子往往只能看到父母的工作能夠賺錢;卻看不到工作給我們帶來的心理上的滿足。

以前我也覺得我爸媽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工作,工作是件很有負擔的事情。因為我爸媽希望我們知道他們很幸苦,要懂事,要體恤。

可是工作了才發現,不是,工作是件能夠帶來成就感的事情。

怎麼傳遞給孩子積極的職業發展觀:

就像高曉松說的:「最實用的教育,是讓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隨遇而安,無論遭遇怎樣的悲催,都能平靜淡然,心安理得地混過漫長的歲月而不怨天尤人。」

發揮榜樣力量——積極經營好自己的事業,讓孩子看到我有責任心,能力強,我有選擇的自由。並且,我很愛我的工作!

全職媽媽也是一份職業,如果全職媽媽堅毅勇敢、能夠自我提升、熱愛生活,也能夠給孩子傳遞積極的職業觀。

和他交流他對職業的看法——你以後喜歡做什麼工作?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是室內的還是戶外的?安靜的還是熱鬧的?這個過程要注意傾聽和理解他的想法,不以自己觀點來輕易判斷。

多帶他來自己的工作場所——叮噹8個月的時候,我就經常帶他去出版社選書,去各大書展看書,家裡和工作室也買了各種各樣的書,我在他身邊寫文章,讓他了解我的紅做是幹嘛的。

讓他了解更多的職業——帶他去參加公益活動,「為什麼這些志願者叔叔願意無償的做這份工作?」;和他坐地鐵的時候,我會問他「你知道地鐵裡面的走來走去的叔叔是做什麼的嗎?」帶著他理解每一份職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OECD. Do parents』

occupations have an impact on student performance? PISA in Focus – 2014/02

(February)

2.Kristen Anne Jungen.

Parental Influence and Career Choice: How Parents Affect the Career Aspirations

of Their Children? Research Paper. The Graduate School University of

Wisconsin-Stout. May, 2008

3.George W. Holden,

Duaa Bayan, Jonali Baruah & Grant W. O. Holland. Parents』 Roles in Guiding

Children』s Educational, Religious, and Other Trajectori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Vol. 3, No. 1; 2013

4.李慧娟;黃曉玲;王文廣;張朝;《父母職業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山東省淄博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中心、山東理工大學教育學院心理教研室

5.楊永寧;王建國;《父母與孩子的職業生涯關係發展初探》;山東省團校協報

6.戢宜進;《父母社會地位對子女職業獲取渠道的影響》;南開大學

7.子非魚;《階層社會的「子承父業」:父母如何影響孩子的職業選擇?》

推薦閱讀:

父母課堂 |孩子的耐心需要「耐心」培養
一個擰巴的媽媽寫給6歲孩子的話:叛逆,也是構建自我的一種途徑
專註力培養的第一個階段——探索與專註力:2歲
親子成長加:中國式爸爸的教育缺失會導致怎樣的危害
孩子沉迷手機?學會這幾招,一治一個準!早看早受益

TAG:職業選擇 | 親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