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六藝丨生活的儀式感,就是幾十元的茶,搭配上千元茶筒

說到茶筒,每個人家裡都有幾個,紙制的,木製的,塑料的等等。在講究效率、廉價至上的時代,茶筒已成為用過即丟的消耗品。對於普通人來說,他們並不需要一個貴100倍,可以用100年的茶筒。而京都的開化堂卻依舊「固執」地做著這樣的茶筒。

開化堂是日本京都的一間小店,世世代代做茶筒已140餘年。42歲的八木隆裕是開化堂的第六代傳人。

和八木隆裕一同工作的大約有10位手藝人,各有分工,有人負責切割金屬,有人負責研磨,有人負責彎曲、壓制。

開化堂的茶筒觸感與絹相似,鐵皮表面帶有溫和的光澤,將蓋子放到茶筒口時,蓋子緩緩而落,可以實現完美閉合。

最令人驚艷的是它完全不加塗裝,每天的使用、手的碰觸與摩擦能讓茶筒的風貌有顯著的變化。越加使用的話會顯露出柔和的光澤而顯現出具有深度的味道,罐子的質感也會變得更好。

一個小小的茶筒,從開始到結束,需要經過130-140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

?原材料切割,無論是採用錫、銅還是黃銅製作,茶罐總能散發出獨特的材質光澤。

? 用稱作「八雙」的夾子鉗合,主體部分做成圓筒狀,以此決定筒的直徑。

? 裝底,用木槌敲打筒身防止底部脫落。

? 撒砥粉與種子油進行磨合。

? 檢查蓋子和筒身的貼合性。完成的茶筒,經久使用後顏色逐漸變深,更顯味道。

茶筒為何要求密閉,是因了茶葉的貯藏需要,在沒有電器的年代,茶筒的好壞,直接關係著茶葉的保存的質量。

一個完美的茶筒,能讓使用者舀完茶葉後,蓋子被輕輕闔上即可緩緩下落,與罐身密合,將氣體隔絕在外,開化堂的茶筒便是完美。

經過八木家族幾代人的千錘百鍊,手中的茶筒,隨著鎚子的每一次落下而發生微妙的變化。下手的力道, 方向,緩急,都直接影響茶筒的形態。

八木隆裕工作時從不聽音樂,他讓工作坊中只有槌子與金屬敲擊聲蔓延,只憑「鏗鏗鏘」的聲響就能知道敲打的完美度,並從中調整力道。

有關開化堂茶筒的密合程度,八木隆裕曾聽父親說過一個故事。1923年關東發生慘烈的大地震,規模7.9級,東京的建築面目全非。而地震後的大火更是讓關東頓時淪為人間煉獄。

當時有人在挖掘時找到了多年前購買的開化堂茶筒,不但外表完好無損,連裡面的茶葉也毫無變質。在場的人都震驚無比,於是特地到京都再次拜訪開化堂告知此事。

開化堂如今還是保持著一間手工作坊的經營模式。

「我不想變大,這樣就很好。我不會去想這一兩年的業績變得怎麼樣,跟過去的140年相比,這一兩年不是這麼重要。」八木隆裕在浮躁的當代,心裡住著一個睿智的老人,你以為他什麼都不懂,其實他比誰都明白得多。

? 葡萄酒冷卻器

然而,八木隆裕手中的開化堂也並非一成不變。他曾和Georg Jensen珠寶的世界級設計師Krug共同製作過葡萄酒冷卻器和香檳冷卻器,成品讓巴黎的藝術家們讚不絕口。

在他看來,「每一代人都會有些創新,還是要順應時代。只是必須劃分清楚有哪些能改變,哪些是絕不能改變的。對於開化堂來說,不能改變的就是保證它的密封性,以及手工製作。

? 開化堂最新作品——銅製的燈罩

? 茶勺

? 誰說茶筒只能裝茶,八木隆裕將茶筒帶到了歐洲,裝咖啡豆、義大利面、堅果還有香料。

如今開化堂的商品遠銷13個國家。007系列電影的製片方購買了不少茶筒作為自用禮品,渡邊謙曾購買給小李子做聖誕禮物,2014年,4個不同材質的開化堂茶筒甚至被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永久收藏。

精益求精的技藝、情感和溫度,讓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變得更好,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茶筒,用手觸摸它表面肌理,彷彿我們就能觸碰到百年前的溫柔時光。

八木隆裕說,「現在人們大多認為物質上的豐富比精神豐富更重要,但未來會慢慢反過來,改變人們的消費心理。今後,人們會對能滿足他們精神需求的東西更加青睞」。

於他而言,他並非製作工藝品,而是製作生活用品的手藝人。為傳授技藝也好,為生活也罷,甚至只是為讓想買的人買到,他還會繼續做下去。

圖片:源於網路

編輯:cape


推薦閱讀:

中茶萬年歌:中國茶文化萬年曆史歌
普洱由原來不上檯面的邊銷茶到如今受到廣大茶友喜愛的茶類,除了炒作外,普洱的工藝或者質量有了很大進步嗎?
為什麼你總抱怨喝不到好茶?怪我咯
什麼是禪茶一味?
神秘的藏茶

TAG:手藝 | 生活 | 茶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