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有人突然變成天才

扎利亞·高威特(Zaria Gorvett)

1860年夏天,埃德沃德·邁布里奇(Eadweard Muybridge)的圖書庫存有點不足。對他來說,這就是一個問題,因為他是書商。於是他把舊金山的書店交給他的兄弟,自己坐上一輛馬車去找圖書供應商補貨。他不知道的是,他即將永遠的改變這個世界。

當他的旅程進行到得克薩斯東北部時,馬車出了事故。駕車者的馬鞭斷了,馬就一路狂奔,帶著馬車衝下一條陡峭的山路。最後,馬車偏離了道路,撞上一棵樹。邁布里奇被甩到空中,頭撞上了一塊石頭。

九天後,他才在一家241公里以外的醫院裡蘇醒過來。這次事故導致他出現了很多病症,包括復視、癲癇,失去嗅覺、聽覺和味覺。但是最大的變化是性格。

此前,邁布里奇是一個和藹、開朗的人,有精明的商業頭腦。此後,他變的喜歡冒險、古怪、性情多變。後來,他還謀殺了妻子的情人。他還很有可能成了一個天才。

創造性的洞察力從何而來——以及如何獲得更多的洞察力——是數千年來的一大謎題。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疲勞或厭倦等很多因素的產物。一些天才也給出了解釋,但是說服力比較弱。柏拉圖說,天才是神性的瘋狂的結果。弗洛伊德認為這是性慾的升華所致。柴可夫斯基認為頓悟時刻是冷靜思考和技術知識的結晶。

但是直到最近,大多數明智之士達成了一致的看法:創造力源自我們頭蓋骨裡面的粉色、搖晃的物體。這裡當然無需贅言:只需要一點點的重擊、敲打、刺穿、電擊、射擊大腦,切割大腦的一小塊,或者停止對大腦的供氧都會導致偉大的想法立刻消失。

不過現實有時候恰恰相反。

在事故以後,邁布里奇最終康復到能坐船去英國的程度。他的創造力在英國才真正顯現。他放棄了書商的工作,成了世界最知名的攝影師之一。他還是一個多產的發明家。在事故之前,他從未註冊過任何專利。在接下來的20年里,他至少申請了10項專利。

1877年,他在和人打賭時把發明和攝影結合起來。傳說中,他的朋友、鐵路界大亨利蘭·斯坦福(Leland Stanford)確信馬有可能會飛,準確的說是馬在奔跑時會四足同時離地。但是邁布里奇認為馬不會四足同時離地。

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一條賽馬跑道旁架設了12台攝像機,用一根拉發線連起來。當斯坦福最喜歡的賽馬"Occident"起跑時,就會自動觸發攝像機拍照。然後,他又發明了"動物實驗鏡"(Zoopraxiscope),它可以快速連續播放多個圖像,並投影出來,給人圖像動起來的印象。讓他震驚的是,馬在奔騰時短暫的懸停在半空中。邁布里奇拍攝的是世界上第一部電影——並以此證明了馬真的會飛。

邁布里奇從普通的書商變成創造性天才的突兀轉折使得有人猜測直接原因是他經歷的那次事故。有可能他經歷了"突發性學者症候群",在大腦受傷或疾病後產生了出眾的能力。這種病症極為罕見,全球只有25個確診病例。

1994年,骨科醫生托尼·奇科里亞(Tony Cicoria)在紐約的一個公園被雷電擊中。雷電直接穿過了他的頭部,給他留下了難以控制的彈鋼琴的慾望。一開始他彈的是其他人的音樂,但是很快他就開始按照自己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旋律譜曲。如今,他是一位鋼琴家、作曲家,同時也是執業外科醫生。

另一個案例是瓊恩·薩金(Jon Sarkin)。他之前是脊骨神經醫學家,在一次中風以後變成了藝術家。他在中風後很快就產生了繪畫的慾望。他在醫院接受了各種各樣的療法——言語療法、藝術療法、物理療法、職業療法以及心理療法。他說:"他們給了我一隻蠟筆,問我你想畫畫嗎?我就說好。"

他的第一位繆斯女神是他在馬薩諸塞州格洛斯特(Gloucester, Massachusetts)家裡的仙人掌,就是50年代西部片里的那種手指形狀的仙人掌。他最初的繪畫作品非常抽象。一些版本里的仙人掌很像蜿蜒的綠蛇,而有的又像是曲折的紅色樓梯。

他的作品後來還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用在專輯封套上,並成為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獲獎作者的書的封面。他的畫作通常售價是10000美元。

最讓人震驚的是傑森·帕吉特(Jason Padgett)。2002年,他在華盛頓州塔科馬(Tacoma, Washington)的一家酒吧遇襲。此前,帕吉特從大學退學,在日本床墊店工作。此前他生活中的愛好就是參加聚會和追女孩。他上學時對數學沒有興趣。他連代數都沒有學過。

但是那個晚上改變了一切。一開始他因為嚴重的腦震蕩被送進了醫院。他說:"我記得所有的東西看起來都很奇怪,但是我當時以為是因為他們給我注射了麻醉劑。第二天早上,我醒過來,打開水龍頭,水流看起來像是螺旋向下的正切線。"

自此以後,帕吉特的世界就與幾何圖形和網格線糾纏在一起。他開始痴迷數學,現在以寫圓周率這樣的公式聞名世界。他無法相信自己曾經不知道正切是什麼。"我感覺自己像是兩個人。我父母也這麼說,就像是有兩個不同孩子一樣,"他說。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它的原理是怎樣的?這能否解釋天才是怎樣產生的?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觀點。第一是當頭部受到重擊時,其效果類似於一劑LSD(迷幻藥)。迷幻藥被認為會通過提高大腦內部的血清素水平(所謂的"快樂荷爾蒙")從而增強人的創造力。這會引發"聯覺",即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區域同時被刺激,原本分離的感官感覺就這樣聯繫起來。

很多人不需要藥物也會有這種體驗:近5%的人有某種形式的聯覺,最常見的一種類型是"字形-顏色聯覺",即把詞語和顏色聯繫起來。例如,演員傑弗里·拉什(Geoffrey Rush)覺得星期一是淺藍色的。

當大腦受傷時,死亡的和正在死亡的細胞把血清素排出至周圍的組織。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這可能會促進大腦各區域建立新的連接,這和迷幻藥是一樣的。在心理層面上,它會讓患者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聯繫起來。神經科學家、佛羅里達州布若嘉德多感覺研究實驗室(Brogaard Lab for Multisensory Research)主管貝里特·布若嘉德(Berit Brogaard)說:"我們之前也發現過這種恆久的變化——你會真的看到大腦中建立以前不存在新連接。"

但是還有另一種可能。第一條線索在1998年浮出水面。當時,一批神經學家注意到他們的五位痴呆症患者同時也是優秀的藝術家。具體來說,他們患有額顳痴呆症。這種病症的不同尋常之處在於它隻影響大腦的一些部分。例如,視覺創造力可能未受影響,但是語言和社交技能逐漸消退。

其中的5號患者在他53歲時註冊了本地公園的繪畫短課程,儘管此前他對繪畫之類的東西沒有興趣。剛好與此同時他的痴呆症開始發病。幾個月後,他就出現語言障礙。

他變的易怒、古怪,併產生了在街上找錢的強迫症。隨著疾病的加重,他的繪畫水平也提高了,從簡單的靜物畫,到讓人難以忘懷的、印象派風格、以兒時建築為主題的繪畫。

為了查明真相,科學家對患者的大腦進行了3D掃描。在五個病例中,有四個的大腦左半球存在損傷。20世紀60年代一項贏得諾貝爾獎的研究表明大腦的兩個半球各有分工。整體而言,右邊是創造力的源泉,左邊是邏輯和語言的中心。

但是左腦有時候會佔上風。布若嘉德說:"左腦常常是大腦的主導區域,可能會壓抑非常邊緣的思維模式——原創性、創造性很強的想法——因為這會有助於我們的決策能力和進行日常生活的能力。"按照該理論,這些患者在左腦逐漸受損的同時,他們的右腦開始自由馳騁。

這一觀點得到了其他多個研究的支持,其中之一是激發身體健康的志願者的創造力,方法是在短期內削弱左腦的活動,加強右腦的活動。"[研究主管]艾倫·斯奈德(Allen Snyder)的研究還得到了他人的重複驗證,所以我覺得這個理論是值得信賴的,"威斯康星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edical School)的心理諮詢師達洛德·崔福特(Darold Treffert)說。他數十年來一直在研究學者症候群。

但是更多的主流天才該怎麼解釋?這個理論能否解釋他們的天分?

以自閉症為例。丹尼爾·譚米特(Daniel Tammet)能夠以讓人震驚的速度完成極為複雜的數學運算。"畫貓的拉斐爾"戈特弗里德·麥恩德(Gottfried Mind)畫的動物能夠達到驚人的現實主義水平。所謂的自閉學者症候群患者能夠獲得超凡的技能,和文藝復興的通才相媲美。

據估計,十分之一的自閉症患者患有學者症候群。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自閉症和極高的創造力有關。雖然這一點很難證明,但是有人猜測知識界的許多巨人,包括愛因斯坦、牛頓、莫扎特、達爾文和米開朗基羅,都患有自閉症。

理論表明自閉症的原因是童年時期左腦的血清素低於正常水平,導致該區域無法正常發育。就和突發性學者症候群一樣,這就讓右腦較為活躍。

有趣的是,很多突發性學者症候群患者也會出現自閉症,包括社交問題、強迫症和吞噬一切的興趣。"我的病症嚴重到如果我有鈔票,我就會在上面噴來蘇爾(Lysol)消毒液,然後放進微波爐轉幾秒鐘,以消滅病菌,"帕吉特說。

"他們通常能夠正常生活,但是會有著迷的東西,"布若嘉德說。這是突發性學者症候群患者普遍存在的情況。瓊恩·薩金把他的藝術比做本能。"感覺上不是我喜歡繪畫,而是我不得不畫。"他的畫室里有數千幅完成的和未完成的作品,上面畫滿了曲線、詞語、網狀線和重疊的圖像。

事實上,突發性學者症候群也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藝,儘管他們不需要這樣做。"我的意思是,我進行了大量的練習。我覺得才能和努力是分不開的——一件事你做了很多次,就會有提高,"薩金說。"當你專註於一件事情時,你當然會發現一些東西。"帕吉特表示同意。

邁布里奇也不例外。在那次打賭以後,他搬家到費城,繼續用膠片拍攝物體運動的愛好,他拍攝了各種活動,比如上下樓梯和他自己赤身露體揮舞十字鎬。從1883年到1886年,他拍了10萬多張照片。

"至少按照我的看法,他們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與他們的才能是突然獲得並能夠長久保持並不矛盾,"崔福特說。隨著我們對突發性學者症候群的認識逐漸加深,最終我們有希望釋放潛藏的腦力——可能要在藥物或硬體的幫助之下。

但是,在那一天到來之前,芸芸眾生可能還需要靠多花時間和努力。

參考文章(英文原版)

The mystery of why some people become sudden genius

(Zaria Gorvett)


推薦閱讀:

最強大腦中的90後股神是誰?
研究人員打造可穿戴便攜大腦掃描儀,可在移動時記錄大腦神經活動
對嬰兒身體發育和大腦開發都特別有益的4個小遊戲
穀物有害大腦?
記憶會擠爆大腦嗎?

TAG:天才 | 大腦 | 大腦開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