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量減少、消費調整,2018年的汽車市場或將進入洗牌階段

在2017年國內汽車市場以約3%的銷量增速落幕後,業內預計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將繼續保持微增長,增速約為3%,再低於國內GDP增速預期;還更有機構預測,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的零售銷量增速將僅為0.3%。總之,2018年的國內汽車市場將不會如從前那般火熱,將就此步入結構調整期。有調整,必然有波折;籍此,車業雜談想從供、消兩端簡述2018年國內車市會面臨的一些挑戰。

升級需求與新生需求並存,國內汽車市場將更有利於強勢品牌。

近幾年來,國內不少新生勢力借SUV潮成立並活下來,此市場機遇堪比10年前國內汽車市場「起飛」時。但要注意的是,「投機性」的市場行為後往往要及時應對後續市場變化。

如前所述,2018年國內汽車市場將保持微增長;受益於國內經濟穩步增長,商用車市場應仍將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而在佔市場份額最大的乘用車市場中,個人消費佔主導;且不說如何止住轎車、MPV市場低迷,單SUV市場也會大概率遭遇增速繼續回落。這對所有車企、尤其是新進車企無疑最是挑戰,因為市場增量少了。

與此同時,經歷近10年前的高速增長,國內汽車的換購消費比例大幅提升,中汽中心數據顯示,2016年乘用車的換購比例達32.5%;車業雜談認為,這一比例在2018年還將提高。換購意味著消費升級,不僅是車型級別消費升級,還有產品品質消費升級;這一現象在過去的2017年就有體現,中型、中大型轎車和SUV市場增長較快。但事實上,並非所有的車企能從此獲益,因為目前來看,換購消費群體注重品質的背後實則是注重品牌,即市場或更有利於強勢品牌。不過,在弱勢品牌的推動下,強勢品牌在提供高品質體驗的同時也將面臨降低價格門檻的

當然,除卻換購消費需求,2018年市場的主流需求應還在新增板塊,也即是業內普遍認同的四五線及鄉鎮市場。總體來說,這一市場仍是價格因素主導的市場,或利於弱勢品牌成長。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市場的消費者在不太了解汽車的基礎上或更看重品牌;同時,因傳統消費觀念更重,買車的情感訴求更重,也會更看重品牌。這一現象在筆者身邊不鮮見,若有機會進一步深入市場走訪與調研或有更多發現。為此,車業雜談認為,強化在該目標市場的傳播及渠道布局或有利於不太強勢的品牌贏得機會。

新的市場環境及新能源政策,將對車企經營提出挑戰,弱勢品牌更受累。

在供給端,除了為迎合市場需求的變化,車企需在目前賴以盈利的傳統燃油車領域繼續為投放新品並提升產品品質作投入外,其還需要在全新的新能源車領域作幾乎從零開始的投入。目前來看,除低端短途代步新能源乘用車形成了車企—分時租賃—消費者的可盈利邏輯、商用車物流與公共交通有可盈利邏輯外,其他類別的新能源車尚沒有上規模的盈利業務。

這意味著,車企不僅要做幾乎全新的投入,還要做好短期沒有太好盈利回報的準備。據車業雜談的觀察,部分強勢品牌因有較好的底蘊早就開展了相關基礎研究,不太強勢的品牌則因傳統燃油車領域的沉澱尚且不足、難以承受全新業務的短期無回報投入。為此,儘管新能源車是未來的大方向,但是否所有車企能熬過「冬天」,仍是未知數。在開展「小而精」(低端求量、高端求技術與品牌)的新能源車業務同時,如何引入外部資源,或將是弱勢品牌需要在2018年考慮的重點。

早些年,業內有關於汽車市場將「洗牌」的觀點;時值2018年,車業雜談基於以上分析認為,市場淘汰賽或將大概率進入落地階段。

推薦閱讀:

大話中國汽車工業(十三)
小獅子換鞋記,談一談汽車輪胎那點事!
車身結構設計之力學——幾何力學是個什麼鬼
剖析蔚來(三):「乾坤大挪移」式的商業模式
車鑰匙落車裡啦?別急著砸窗玻璃啊!【新幹線汽車保養篇】

TAG: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