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壓縮你必須懂的基本知識!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可獲取本文用到的所有音頻素材

本文導言:「Its all about how much we should use."——壓縮作為混音時幾乎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給予混音者對聲音的控制權,也進一步美化著我們的音色。本文意在讓我們了解一些關於壓縮的基本知識,為之後的實際運用打下理論基礎。

一、Compressor的作用是什麼?什麼時候需要用到它?

下面用一張圖片直觀地告訴大家Compressor究竟在混音里做了些什麼: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上圖中的Original音軌未經壓縮,Compressed音軌是壓縮後的。觀察兩軌波形的峰值,可以發現壓縮後的音軌比原版的要低;而在原版音頻里波形較平緩的地方,在壓縮之後反而被放大了。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Original」和「Compressed」音頻

1.Compressor幫助我們控制audio音頻的dynamic range(或許可以翻譯為「動態範圍」),簡言之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當音量超過其設定的標準時,自動減小音音頻的音量。舉個例子,比方說現在我們有一首歌,歌手在演唱主歌的時候只用了很小的音量、很柔軟的聲音,進入副歌時情緒轉換,聲音的質感漸漸變得高亢,音量也隨之明顯提升,歌手在主歌與副歌之間的這種音量變化我們就可以理解為這位歌手演唱的dynamic range,在這種狀況下,如果混音時我們單純地把人聲軌的音量提高,主歌部分雖然可以清楚地聽到了,但是副歌部分的音量則會太大;反之如果為了副歌部分聽起來不那麼大聲而把整個人聲軌的音量都降低的話,那主歌部分的演唱聽起來就會太小聲!我們混音時就需要運用壓縮來平衡這種在音量上的差異,把過大的音量降低,把被埋沒的細節凸顯,如果當聽眾在欣賞你的音樂的時候需要不斷地調節播放音量,那是一件很頭疼的事情!不過就像在文章開頭所說的,用多少、怎麼用,完全取決於混音者最後想要達到的效果而沒有好與壞或者對與錯,只要我們運用的壓縮恰好是這首歌真正需要的程度。

2.Compressor可以用在人聲、吉他、貝斯、kick-drum、snare等等獨立的音軌之上,也可以用在master channel之上來作為母帶處理的工具來使用。就像不同的樂器在一首歌里各司其職,在不同的樂器軌上,Compressor的使用不盡相同,再加上每個混音者的品味也大相徑庭,在對不同樂器的處理上也會各有偏好。

3.使用Compressor的三大理由:

a.最主要的原因:均衡音量。上文我們已經舉例說明。

b.加強、美化樂器或人聲的音色。在如今這樣全民使用DAW(數字音頻工作站)製作音樂的時代,不同公司出品的Compressor plug-in(直接在DAW里使用的音頻處理插件)有著不同的聽覺質感,所以在使用基本的壓縮功能之外,還可以把它們一個「音色效果器」來使用!

c.幫助樂器或人聲在整個混音里不被淹沒,讓它有自己的存在感。下面截取我自己的作品《Ive Got A Fear》中的一小段,大家把注意力放在鼓上。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Drums Original」和「Drums Compressed」音頻

可以聽到,「Drums Original」里的鼓聲被其他樂器和人聲淹沒,尤其是snare(動次大次的那個「大」)幾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在其它效果都一樣,不改變軌道音量的情況下,我僅僅給「Drums Compressed」里的鼓組進行了壓縮,它立刻在混音中就凸顯出來,有了自己的位置,讓整個音樂都更加富有激情。

二、什麼是Threshold, Ratio, Attack, Release以及Make-up gain?

幾乎在每個compressor上我們都能看到這五個功能,或者相同的功能,稍有不同的表達。這五個功能都是根據需要,人為調整。

(Cubase自帶的壓縮器)

(Waves公司出品的Rcompressor)

1.Threshold:它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啟動「標準」,音頻的響度達到這個標準時,Compressor就會開始啟動。如果Threshold的數值設定為-20(單位是db),也就是說任何響度超過-20db的音頻都會被壓縮,至於會被壓縮多少,則由下面的Ratio來決定。

2.Ratio:壓縮時的比率。往往有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像上圖中用數字來表示,二是用比率來表示(上圖中的數字2則可以表示成2:1)。當壓縮的比率是2:1是,就是說超過Threshold的音頻里,毎2db只有1db會輸出;再比方說當壓縮比是20;1的時候則表示超過Threshold的部分中,每20db只會有1db的輸出(簡單理解就是壓縮的比率數值越大,壓縮的程度也就越大,注意這裡討論的是比率,並不是壓縮的實際數值)。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上圖中,Audio 02是沒有經過壓縮處理的音頻,Audio 02 Ratio 2與Audio 02 Ratio 8這兩軌音頻在壓縮時用了同樣的Threshold,但是壓縮比一個是2:1,另外一個是8:1,通過圖片可以明顯地看出壓縮比率更大的音軌被壓縮程度更大,波形更趨於平緩

3.Attack:在某一時刻,當音頻的響度達到Threshold時,Compressor從啟動開始,到充分壓縮所需的時間長短。一般以ms(毫秒)為單位。

如圖所示,壓縮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除了用時間單位毫秒來描述它,「快」與「慢」也是常用的表達方式。圖中的「Gain Reduction」(壓縮程度)是我們在各種Compressor上幾乎都能看見的量表,把Attack設定得較快時,量表裡的單位格上升的速度也會較快。

下面我們用幾個音頻來體會Attack的快慢對壓縮的影響(除了Attack的設定不同,Threshold, Ratio等等參數均相同):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Attack Original」音頻

這是未經壓縮的原版音頻。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Fastest Attack 0.5」音頻

這裡使用了0.5ms的Attack時間,是Waves Rcompressor壓縮器可達到的最快Attack(不同壓縮器的極限均不同),可以明顯聽出來從音頻開始處就被壓縮(因為這裡使用了較低的Threshold,較高的Ratio,並且沒有對Make-up gain進行調整,所以音量降低的程度很明顯)。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Fast Attack 15」音頻

注意音頻在開頭處,極短的一段時間內沒有被完全壓縮,其實這段時間就是我們在這裡給壓縮器設定的15ms的Attack 時間!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Medium Attack 50」音頻

開頭處未被完全壓縮的時間更長了,這裡的設定是50ms。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Slow Attack 200」音頻

200ms,較慢的Attack。很長一段時間裡,音頻都沒有被完全壓縮。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Slowest Attack 500」音頻

這是此壓縮器最慢的Attack,從壓縮器啟動到完全壓縮用了500ms,完全錯過了音頻開頭,即響度最大的地方!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為了大家可以針對Attack觀察得清楚,我把波形都放大了,所以音量大的地方的波形都擠在了一起...

注意:即使是最快的Attack,壓縮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可觀察Fastest Attack 0.5音頻的開頭處,仍然有突起)

4.Release:與Attack相對的,在某一時刻,當音頻的響度降回到threshold以下時,compressor從充分壓縮到停止壓縮所需的時間長短。常見的單位有ms(毫秒)和s(秒)。

同樣,當release設定得較快時,Gain Reduction(可簡寫為「GR")量表裡的單位格下降的速度也會較快;如果release設定得較慢,則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音頻再次達到Threshold時,compressor會在音頻沒有完全回到未壓縮的狀態下,進行下一次壓縮。

聽下面三個音頻(壓縮鋼琴軌的實例):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Release Original」

這是原版音頻。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Fastest Release 5」

此處Compressor的設定為:

Threshold:-20; Ratio:20:1; Attack:40; Release:5(Rcompressor的最快Release)

關注公眾號「音樂教程網」回復「音頻」獲取「Slowest Release 5000」

其他設定不變,Release設定為5000ms(此壓縮器的最慢Release)

通過對比,我們可以聽出:Release過慢時,即使音頻的響度回到Threshold以下,也一直處於被壓縮的狀態,聽起來很不自然;而Release較快時,在壓縮器再次進行壓縮之前,音頻回到未壓縮的狀態,則不會過多地失去鋼琴原本的音色,聽起來也自然得多。當然不是說Release越快就一定越好,根據不同情況要做出調整。上面三個音頻的波形如下圖:

(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5.Make-up gain:補償壓縮時所損失的信號強度。音頻經過了壓縮處理之後,雖然我們只對超過Threshold的部分進行了壓縮,但是實際上不管從波形上看,或者用耳朵聽,音頻的整體響度都有所下降(大的變小,小的不變,那整體當然是變小啦!)。尤其是在低threshold,高ratio的情況之下,不光是聲音的響度變小,原本的信號強度也減弱了很多,聽起來比之前「柔軟」,當然這也是我們使用壓縮的目的,讓「強硬」的聲音變得「輕柔」一些。所以在這裡我們就需要使用Make-up gain來補償損失的信號強度,讓壓縮後的音源在dynamic range上比之前要小,但是在總體響度上卻不會變小。因為Make-up gain是將整個信號的強度都增強,包括沒有達到Threshold而未經壓縮的部分,所以即使是之前響度不太大的部分也都得到放大,聽起來壓縮讓音源「聲音大的地方變小,聲音小的地方變大」了。

(以上內容中藍色背景的截圖均來自於Youtube視頻作者「wickiemedia")

如上圖,原版音頻與經過壓縮處理後的音頻相對比,這正是我們經過壓縮處理之後想要達到的結果——縮小音頻中的dynamic range,讓音頻的音量更「平均」、「持續」、「穩定」(或者用別的任意辭彙來形容這種聽覺感受),當然,我還想再次重複,用多少、怎麼用,完全取決你最終想要到達的結果,壓縮是為了歌曲而服務、而存在的。

寫在最後:上文所提到的知識,是我們實際運用Compressor之前須要了解的理論基礎。在後續的文章中,會跟大家分享實際運用方面的知識,敬請期待!

作者:Brandon

蝦米音樂人(Brandon Kim):i.xiami.com/brandon_kim

微博(Brandon_Music):weibo.com/BrandonKim

加微信734327475備註「混音」即可帶你加入「Brandon混音研習社」

推薦閱讀:

混音必學:如何在後期時改善鋼琴的音色?
人聲後期混音技巧:加倍人聲

TAG:混音 | 混音師 | 後期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