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尷尬與悲哀
1.
近年來雖然也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但讀經典的哲學著作似乎更能投入進去,併產生躍躍欲試的寫一寫的衝動。因為有一些、或者說很多的困惑,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久驅難散,如密雲籠罩於胸,迷茫茫、混沌一團,只好讀些書,以期消解這困惑,寫些文字來理順混亂的思維。
我想很多人也有同樣的困惑與感受。但我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能在如此混沌的情況下清爽地活著。
至於讀讀寫寫,倒從未想過要去做專門的研究,而只是依循興趣和解決困惑的需要,隨意地去讀、胡亂地去想、信馬由韁地去寫,如此而已,並不真的在意是否專業。正確與否又是後話了。
2.
幸好,在閱讀中,我發現那些曾經或正在困擾我的問題也同樣困擾過很多人。
而更要緊的是,人的認識是循序漸進地發展進步的,換句話說,我們當下很多人就某些方面的常識,已經很大程度地超越了曾經的一些學者的研究成果。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比他們更聰明、更有智慧,而只能說,我們是站在他們的肩膀上看世界。如此而已。卻亦不能表明我們能比前人走得更遠、攀登更高。
只是,我們雖然值得慶幸,卻也更該慚愧,因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求索精神並不比那些先賢們更強。
3.
哲學是以思辨為工具或者說為武器來認識世界——包括認識我們自己——探求真理的。而把用望遠鏡觀察宇宙和用解剖刀認識自身交給了其他學科。(雖然並非由始以來始終如此。)
但思辨是很容易誤入歧途的——即使藉助於眼耳鼻舌身等也難以避免。不過也無所謂誤入歧途,因為很多領域本來就沒有路,嘗試著去走的人,即使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果,也算不上是一無所獲,更無所謂誤入歧途。但畢竟,能遺存下來供人類共享的精神財富就有多寡之分了。
在自然科學方面固然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但以思辨為主要工具的哲學則更突出一些。哲學史上曾經的一些觀點、成果,要麼早已被否定,要麼在眼下看來完全就是錯誤的,甚至連建設性的意見都算不上,更無所謂真理了。
因為,在特定領域中,真理只有一個。
與自然科學不同,「局部的真理」彷彿是一個笑話。那些曾經的「奠基者」,所揭示的「世界」並不能成為哲學意義上的歸於真理的「世界」。
4.
哲學的另一個尷尬在於,它一直在衝鋒陷陣,並能夠做到攻城掠地,但所攻陷的陣地一個個交給了自然科學,比如尤其是物理學。
所有曾經就某一個問題做過思辨的人,就如同在一座大山裡前赴後繼地探尋寶藏,開掘出屬於它的真理。而這個工作經歷了千辛萬苦之後,開掘出了金子,但卻不屬於探礦者。
哲學,也許註定永無止境的探索,每一個階段性成果都會成為新探索的起點,並基本上都會被否定或替代。
5.
而哲學的悲哀則是,它從一開始就深刻地切入到了對世界以及人的本質問題的研究上,但截至今日,卻未能對任何一個基本問題做出令人信服和滿意的解答。無論是世界,還是人自身,我們都不能了解得更清楚。
某些階段——包括當下,在某些領域裡,人們在苦無出路的情況下,會生髮出空乏與虛無的悲觀結論。而這些結論的最大受害者可能是哲學自身,而世人雖然會有遺憾,但尚不至於顯然徹底的悲觀絕望。
然而,如果細做思量,哲學的所謂成果,也就是哲學領域中已有定論的東西,包括一些被視為真理的東西,也許只是一個階段性的認識,是我們竭力避免的「局部真理」。
無可奈何花落去,「世界」就在「這裡」,「人類」就在「眼前」,我們對他們確只是有所謂而無所知。
6.
既尷尬又悲哀的情況可能是,對於哲學所自始至終竭盡全力去研究的那些對象,包括終極存在的基本問題,最終極可能會首先被自然科學取得突破。
不過這並沒有什麼不妥。
哲學從來不跟自然科學爭奪研究領域,換言之,只要在某個領域中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而僅剩下技術性的問題時,哲學就會漸次退出,將目光投向其他尚處於混沌的領域。
7.
哲學研究抽象的東西,揭示事物的本質,讓我們用心眼看世界,力求看清原本混沌晦暗的世界,讓一些變得澄明有序。
哲學既研究世界本源問題,也研究人類精神領域裡的活動。而哲學的最終也是最直接的目標是構建一個基於認識論的「世界」,這個世界表面看是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其實是在人的意識中建立起了一個獨立的世界,一個世界的圖景,所謂相。
它既不是客觀世界本身,也不是純粹的精神產物。它是一個獨特的存在,是為我們的精神世界中的世界。
這是哲學以及其他諸多社會科學得以存在並發揮作用的基本陣地。
8.
事實上,哲學跟其他社會科學、乃至自然科學一樣,有一個美好的出發點,它不是為了炫技耍酷而孳生出如此浩繁的知識,而是艱難地走在探尋人類幸福與歸宿的路上。
幸福是什麼?
歸宿又在哪裡?
沒有人能確切地告訴我們。
但哲學以及文學、藝術等從來就沒有停止探尋這一問題答案的腳步。雖然我們很多人已經厭倦了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接觸,因為沒有一個令所有人信服的絕對真理,而見多了「局部真理」的人們已經迷失在局部真理的星空中。
這是哲學的另一個尷尬,差不多也算是悲哀吧。為所有人之幸福的探索,並不為所有人認同。
9.
不過,所謂的尷尬和悲哀並不至於成為真正的尷尬和悲哀,更不至於阻礙前行的腳步,甚而更成為人們一往直前的動力。
哲學的探索和探索哲學的道路的確曲折、艱險,但人類有愛智慧的本能。而且這種智慧不是「機巧靈便」的抖機靈,而是尋求洞見和去無明的大智慧,是對世界本質和人自身的認識的窮盡。
在這方面,宗教等尤其是佛教也作出了艱辛的努力,並取得了相當令人振奮的成就。
在我們尚無法取得實質性完整成果的當下,階段性成果固然有「局部真理」的嫌疑,但已然在一定範圍內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驅除了我們內心的恐懼,使我們有信心可以去追求更大範圍的澄明、有序、安全、寧靜。
這一路,任重道遠。
(原文創建於20160529-30,20171202整理)
推薦閱讀:
※網路詩壇精評三十家之添雪齋篇
※一個好問題才有可能出一個好答案
※活久了真的是什麼都可以見到嗎?
※像騾像馬又像羊,敢問你到底是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