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易?否?九五》:「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今人多承襲唐代孔穎達,釋「苞」為本,「苞桑」即桑樹之根,喻指牢固。但是,孔穎達將「苞桑」釋為桑樹根是錯的。

1.孔穎達釋字的文獻依據有問題。

針對上述《周易》原文,三國王弼和晉代韓康伯注云:「居尊得位,能休否道者也。施否於小人,否之休也。唯大人而後能然,故曰大人吉也。處君子道消之時,已居尊位,何可以安?故心存將危,乃得固也。」孔穎達疏曰:「心存將危,解其亡其亡之義。身雖安靜,心意常存將有危難,但念其亡其亡,乃得固者,即繫於苞桑也。必雲苞桑者,取會韻之義。」

《周易》是對卦象作出簡單解釋,而不是教人以對策。按行文規範來說,「繫於苞桑」當是對「其亡其亡」作出形象的比喻,強調危險的嚴重性。王弼和韓康伯基於原文提及的危險,有所闡發,提出預防危險的對策,是沒有問題的。孔穎達卻以他們的注文來直譯原文,這種做法本身是不可取的。

《詩?唐風?鴇羽》:「肅肅鴇羽,集於苞栩……肅肅鴇翼,集於苞棘……肅肅鴇行,集於苞……」鴇是一種鳥,雖不善於飛,但善於走,生活在地面上,而不是在地底下,不可能聚集到樹根下。據此可斷定,「苞桑」不可能指桑樹根。

2.孔穎達的解釋與現實不符。

孔穎達疏曰:「桑之為物,其根眾也。眾,則牢固之義。」

首先,桑樹根系再發達,也是在地下,除非將樹根刨出來,才能將東西繫於其上。如果把樹根刨出來,則又不能牢固,所以此說自相矛盾。

其次,桑樹枝葉會被采來養蠶,從而影響桑樹的生長發育,包括根系的生長發育。就根基牢固來說,桑樹不僅沒法和一些特殊的樹木比,甚至沒法和普通樹木比。這個道理,古人不可能不明白。因此,古人用桑樹形容根基牢固的可能性極小,先秦文獻中沒有相關的記載,已經說明了這一問題。

另外,將「苞桑」釋為桑樹根,將「繫於苞桑」解為牢固,則《易·否·九五》的卦象之危無從得到體現,也是不可信的。

3.「苞」的字形之義

毛亨直接引用《爾雅?釋言》,釋「苞」為「稹」。鄭玄箋云:「稹者,根相迫迮梱緻貌。」孔穎達疏云:「孫炎曰:物叢生曰苞,齊人名曰稹。郭璞曰:今人呼物叢緻者為稹。箋云:稹者,根相迫迮梱緻貌,亦謂叢生也。」

艮人認為,《爾雅》釋「苞」為「稹」,為假借義,非字形之義。理由如下:

(1)「包」的字形之義是花苞。

象花苞之形,即象花瓣外裹未開之形,

象花蕊之形(上為柱頭,下為花柱),

字形之義為花苞。經引申,用於表示形似花苞的其他物,及(萬物之)包裹。

《說文》釋包字為「象人褱姙,已在中,象子未成形也」,不能成立。勹字下方有開口,不可能是象孕婦大肚之形;胎兒在懷孕兩個月後就已成形,長有手腳,而「巳」字沒有畫出手腳,不可能是象胎兒之形。

(2)「苞」的字形之義是芽苞。

芽苞即幼葉還未長開、狀如花苞的嫩芽,包括三個部分:兩片未長開的幼葉,及包裹在中間的芽蕊。

《詩?商頌?長發》:「苞有三櫱」。這句話明確指出了芽苞的特點,足以證明「苞」的字形之義是芽苞。

《書?禹貢》:「厥土赤埴墳,草木漸包。」「包」當與「苞」相通,當指草木開始發芽生長。前人都釋為茂盛,應該是「葆」之字義,放在此處與上下文不符。

(3)「包」「苞」二字皆失其字形之義。

後人將「包」借用於表示「包裹」等義,同時因花苞與草木有關,借「苞」表示,則「包」漸失其字形之義。「苞」除借用於表示花苞外,同時與「葆」通,表示草木叢生、草木茂盛。其字形之義——芽苞、發芽,因不常用而漸為後人遺忘。

4.「桑」的字形之義

從字面理解,「苞」為芽苞,「苞桑」當指桑樹之芽苞。但是,從字源角度來分析,這一解釋並不準確。

《說文》釋「又」為人手,不確。首先,人手是五指,而

只有三劃,明顯不是人手之象形;其次,將「又」釋為人手,無法得出保護、幫助等義(後為「右、佑」取代);再次,將「又」釋為人手,

字無法得到合理解釋。

艮人認為,

為嫩芽之形,中為芽芯,旁為兩片已長開的幼葉,字形之義是嫩芽。兩片幼葉對芽芯有保護作用,故可用於表示保護、幫助。因其形與禽爪(三趾)相似,經轉注可用於表示禽爪,進而表示人手。

為嫩芽,

當為嫩芽之聚集,即滿樹嫩芽。桑樹的嫩葉可用於養蠶,對人類意義重大,所以人們又借「叒」字特指桑樹。後人在其基礎上添加形旁「木」得到「桑」字,專用於指桑樹。

5.「苞桑」的本義

「苞」為芽苞,「桑」與其連用,應該用的「叒」的字形之義,即滿樹嫩芽,而不應特指桑樹。因此,「苞桑」一詞的本義是指樹之嫩芽,而不是專門指桑樹之嫩芽。

6.「其亡其亡,繫於苞桑」的正確理解

《易?否?九五》:「其亡其亡,繫於苞桑。」 「苞桑」為樹之嫩芽,「繫於苞桑」就是將物系在樹的嫩芽之上,以此形容卦象之危。

孔穎達釋「苞桑」為桑樹之根,無法體現卦象之危,不確。


推薦閱讀:

法治生態洛書圖解 別世富
厚德載物,盡顯人格魅力
如何用R實現朱熹《周易本義》中的算籌卜卦方法
《周易》這玩意兒其實挺有趣兒(一)
易經64卦卦名、卦辭、爻辭、彖辭、象辭最全最好整理版(1~20卦)

TAG:哲學 | 易經 | 漢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