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為什麼能夠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
05-05
早期漢字,和古埃及的聖書字、古巴比倫的釘頭字一樣,都是由原始圖畫簡化發展而來的象形文字。但是,為什麼只有漢字能夠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呢?
這個問題很難從正面去回答。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去想想:古埃及、古巴比倫等地的象形文字為什麼會相繼消亡呢?原因肯定在於它們存在自身所無法克服的缺陷。漢字能夠一脈相承地發展至今,說明它在發展過程中已經克服了象形文字的缺陷。因此,找到眾多古老的象形文字相繼消亡的原因,也就等於找到了漢字能夠一脈相承發展的答案。
那麼,象形文字存在哪些致命的缺陷呢? 很明顯,象形文字的最大缺陷是它會受到人類形象思維的束縛。這一束縛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象形文字必須象形,即必須拘泥於根據事物形體來創造字形。但是,同類事物的形體是不同的,例如人頭、牛頭、馬頭、虎頭、豬頭、狗頭、雞頭、蒼蠅頭等等,雖都是頭,但形體各異。如果根據象形造字法來造字,則必須根據它們各自的形體造出不同的字來表示它們。這樣必然會導致文字的數量無限擴大,即使人們能做到這一點,識字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其次,象形文字產生的前提是有形可象。無形可象,就不能造出字形來。因此,象形文字無法用於表示眾多不具實形的抽象概念。
由此,我們可以確定,眾多古老的象形文字相繼消亡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它們無法掙脫人類形象思維的羈絆。正是因為這一點,表音成為所有文字發展的最終歸宿。字母文字是這樣,漢字也不例外。 接下來的問題是,漢字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掙脫了人類形象思維的束縛的呢?1.轉注和假借——推動漢字一脈相承發展的兩個車輪
(1)轉注。 《說文解字》釋「轉注」為「建類一首,同義相受」。 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長期以來,人們都局限於靜態地去研究漢字,將此句話中的「義」 理解為字義,認為轉注是同義字互訓,是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這種觀點肯定是錯誤的。 實際上,此句話中的「義」 應為「意」,指同類事物。人們根據特定事物形體造出字形,當用該字形表示該特定事物時,它屬於象形字、指事字、會意字中的一種;但是,當人們用該字形去表示與該特定事物同類的其他事物時,則為轉注。下面以「爪」字為例加以說明。
「爪」字象的是禽爪三趾之形,當它用於表示禽爪時,屬於象形字。但是,人們卻沒有根據不同的獸爪形體來造字,而是直接借用「爪」字來表示各種不同的禽爪、獸爪和人手,因為它們屬於同一類物,這就是所謂的「建類一首,同義相受」。 從過程來看,借用「爪」字來表示人手、獸爪等意的過程,顯然不是象形,因為人手、獸爪的形狀是不同於禽爪的。如果根據象形造字法來造字,則它們必須用自己的形體來表示,例如「手」字即象人手五指之形,而不是三趾之形。因此,轉注是一個全新的造字過程。 從結果來看,這一過程並沒有創造出新的字形,但「創造」了新的字義,即根據「同義相受」原理賦予了「爪」這個字形以人手、獸爪等全新的字義。 文字集音、形、義於一體,字音與字形都是表現形式,字義是內容。兩個字的字義不同,也就是內容不同,此時即使兩個字的字形、字音完全相同,也如同雙胞胎一樣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因此,經轉注用於表示人手、獸爪的「爪」字,與表示禽爪的「爪」字是不同的字。這也就是說,轉注字是一個新字。 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轉注不僅是一種造字法,而且是一種很重要的造字法。轉注的產生,受到了刻木記事、結繩記事、八卦記事等人類早期記事方式的影響。它的存在,使漢字初步突破了人類形象思維的束縛,使漢字在早期能夠發展成為較為完善的表義文字體系,為古老的漢字最終向現代文字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在此,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轉注」的解釋肯定是承襲前人之說,而不可能是他自己作出的解釋。理由有三:首先,《說文解字》通篇都局限於靜態地去剖析字形構造,許慎沒有也不可能認識到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其次,許慎僅在《說文解字.序》中對「轉注」作了解釋,舉了兩個例字,但在《說文解字》正文中沒有用轉注去解釋任何一個字,說明許慎對轉注是沒有認識的;最後,許慎在《說文解字》正文中用大量的轉注義去對字形作出牽強附會的解釋,例如將「爪」釋為人手持物之形,充分說明許慎對轉注造字法不僅沒有認識,而且存在誤解。 對於假借,情況也大抵如此。(2)假借。
《說文解字》釋「假借」為「本無其字,依聲託事」。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們應確定,從「本無其字」到「有其字」,肯定是一個創造出新字的動態過程。長期以來,人們將假借理解同音字之間的相互通用,是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這種觀點肯定也是錯誤的。 其實,所謂的「依聲託事」,就是根據有聲語言中大量存在的同音現象,將一個已經存在的字形,用於表示其本義以外的其他語意。換名話說,就是將該字形當作表音符號來使用,假借字屬於表音文字。 下面以「青」字為例來說明這一過程: ①就有聲語言來說,qing這個語音,大概是由模仿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青銅器的相互撞擊聲而得,所以可用於表示「青色」。同時,它還可用於表示與青色相關聯的一整類語意,如「常綠的草」、「黑眼珠子」(深青為黑)、「純凈的天空(藍色)、「純凈的水」(達到一定厚度的透明體為藍色或綠色,如大海、湖水)、「純凈的米」等等。 ②就文字來說,「青」這個字形,繁體為上「生」下「丹」,「生丹」即生火,東方木生南方火,所以這一字形可用於表示「草木之色」,即青色。顯然,這是一個會意造字的過程,「青」字在此屬於會意字。「青」字字形的創造過程,集中體現了我們祖先特有的智慧。 ③「常綠的草」等一系列語意都屬於不具實形的抽象概念,很難用象形文字去表示。所以古人說「本無其字」。怎麼辦呢?古人的辦法很簡單,即借用「青」這個已經存在的字形,去表示這些不同的語意。 從過程來看,這一借用過程顯然不同於會意,而是一個全新的過程。其實,在此過程中,「青」這個字形是被當作表音符號來使用的,即所謂的「依聲託事」。 從結果來看,這一過程並沒有創造新的字形,但「創造」了新的字義,即根據有聲語言中的同音現象賦予「青」這個字形以「常綠的草」、「黑眼珠子」、「純凈的天空、「純凈的水」、「純凈的米」等全新的字義。經假借用於表示「常綠的草」、「黑眼珠子」、「純凈的天空、「純凈的水」、「純凈的米」等字義的「青」字,與表示「草木之色」的「青」字是不同的字。這也就是說,假借字是一個新字。 從上文分析中可以看出,假借不僅是一種造字法,而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造字法,它是漢字由表義轉向表音的開始。它的出現,使漢字徹底地掙脫了人類形象思維的束縛,為古老的漢字最終向表音發展鋪平了道路。在此還需要說明一點,先秦時期是漢字的創造和積累時期,當時人們能夠感受到「本無其字」的痛苦,能夠認清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所以將假借列為一種造字法。到了漢代,漢字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完全成熟的體系,當人們用一種靜態的眼光來研究漢字,僅僅局限於剖析它們的字形時,也就曲解了假借的內涵。因為假借沒有創造出新的字形,所以人們一直將其視為一種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
假借字是完全根據有聲語言創造出來的,它與字母文字的區別僅僅在於:字母文字以字母和字母組合為表音符號,而假借字則是用一個象形文字的字形作為表音符號。因此,假借字屬於表音文字範疇。2.象聲(形聲)字——漢字中的表音文字
將同一字形經假借過程用於表示眾多不同的字義,則會產生了新的問題:人們無法區分開它所表示的眾多不同的字義,不能辨識它所表示的確切字義。 怎麼辦呢?我們祖先的做法的是,在假借字的基礎上添加不同的形旁,所得到的新字形專用於表示與形旁相關的事物,於是一個個的象聲(形聲)字便產生了。 例如,在「青」字上加「艹」,得到「菁」,專用於表示「常綠的草」;加「目」得到「睛」,專用於表示「黑眼珠子」;加「日」得到「晴」,專用於表示「純凈的天空」;加「氵」得到「清」,專用於表示「純凈的水」,加「米」得到「精」,專用於表示「純凈的米」;等等。 從上述造字過程可以看出,象聲(形聲)字產生於假借字的基礎上,是對假借字的替代。沒有假借造字法,就不會存在象聲(形聲)字。漢代小學家們將假借視為一種用字法,認為古人是用字形簡單的象形文字來替代字形複雜的象聲(形聲)字。這顯然是顛倒本末,因為在當時大量的象聲(形聲)字並沒有被創造出來,根本就不存在。 我們再來看看象聲(形聲)字的性質。象聲(形聲)字的聲旁,即被其替代的假借字,不僅表示字音,而且表示字義(由有聲語言而得),相當於字母文字中的詞根。象聲(形聲)字的形旁,既不表示字義,也不表示字音,是後附加上去的,作用僅僅局限於區分開不同的字形,有些類似於字母文字中的前綴與後綴。因此,從產生髮展過程來看,象聲(形聲)字也主要是根據有聲語言創造出來的,應該屬於表音文字範疇。推薦閱讀:
※輪、困還是苯?——有機化合物命名用字音譯原則之由來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一)
※「釋讀解字」魅力漢字——「家」
※你讀過優美的漢字有哪些?
※漢字該不該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