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理論研究工作突破的切入點
振興漢字,首先必須振興漢字理論。漢字之所以難識難記,國人之所以圍繞著漢字的生存權問題爭論不休,根本原因都在於:我們不能科學系統地揭示漢語、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甚至連漢字的性質都無法確定!
振興漢字理論,首先必須恢復先秦時期漢字理論研究工作為識字教育服務的傳統。
為識字教育服務,是文字理論研究工作的應有之義,也是文字理論研究自身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所在。任何一種文字,如果缺乏造字理論的有效指導,都必然是難識難記的。漢字這樣,字母文字也是如此。我國中小學生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去死記硬背英文單詞,絕對不會比一筆一划地去死記硬背漢字輕鬆容易。與字母文字相比,漢字絕對不是落後的過時的文字。漢字之所以難識難記,根本原因在於我們的識字活動沒有任何文字理論作為指導。
早期漢字的創造者們,不僅肩負著創造文字的重任,同時還承擔著推廣應用文字的使命,否則他們創造出的文字不會為世人所知,更不會流傳下來。他們向大眾推介自己所造文字的過程,是我國識字教育的起點。為了讓自己創造的文字能夠流傳於世,他們不得不在造字時遵循一定的規律;為了讓大眾能夠在第一時間記住自己創造的文字,他們不得不向大眾詳細釋解自己創造一個個具體文字的過程及其所遵循的規律。這種對造字規律的自發總結,構成了漢字理論研究的源頭。在此基礎上,人們相繼歸納出象形、指事、會意、轉注、假借、象聲(形聲)等六條造字規律,後人將它們相提並論,稱為「六書」。
早期漢字理論研究工作一直依附於識字教育活動而存在,所以我國古人一直將漢字理論研究工作稱為「小學」。「小學」的本義是指兒童的啟蒙教育,包括「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書」便是指「六書」,即早期漢字創造活動所必須遵循的、客觀存在的六條造字規律。「六書說」則是人們在識字過程中自發總結出的理論體系,是先秦時期漢字理論研究的最大成就。它是一個非常科學完整的理論體系,不僅真實地反映了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也科學系統地揭示了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
「六書說」是反映漢字造字規律的理論,更是先秦時期識字教育的指導理論。 人們根據「六書」來識記漢字,實際上是去複製前人的造字過程,因此先秦時期漢字不存在難識難記問題。《周禮》將「六書」與「九數」並列為「小學」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六書」在先秦時期是連普通小孩都能掌握都能明白的常識。但是,或許因為其過於簡單的緣故,古人一直沒有給我們留下詳細的記載,以至於這一曾經十分淺顯的常識後來卻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最大的不解之謎,困擾我們這個民族達兩千年之久。
秦始皇施行「書同文字」和「焚書抗儒」政策,人為地割斷了漢字發展的脈絡。兼之漢字字形在秦漢之際發生劇變的影響,漢代文字學家們再也無法認清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動態過程及規律,而只能去靜態地分析漢字字形的構造特徵。在此過程中,他們漸漸地曲解了「六書」的本義,遺失了古人曾經揭示出的早期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古文經學在東漢時期的興起,則進一步使「小學」背離為識字教育服務的宗旨,逐步淪為經學研究的工具,被極少數大學者壟斷。自此,「小學」失去了識字教育這一肥沃土壤的支撐,也就漸漸地失去了應有的活力,最終發展為一門高深莫測的「絕學」。漢代以後,人們不僅未能再次揭示出漢字產生髮展的規律,還使漢字理論研究工作逐步地陷於猜謎式考證的泥潭,幾乎沒有規範可言。
近代以來,國人全盤引進了西方語言文字理論。但是,產生於研究字母文字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只能是關於字母文字的理論,例如「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論斷,對漢字中的表義文字而言是不能成立的。將西方語言文字理論應用於指導漢字研究工作,不僅解決不了漢字的問題,還會導致更多的錯誤,例如人們對「六書」的否定。推薦閱讀:
※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存在感為什麼比較低?
※祁門紅茶為什麼這麼好喝?
※中國人、美國人、日本人的人與人之間關係
※有哪些「無知者無畏」的例子?
※是什麼樣的水平才能把這定製油畫弄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