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5)
補:
蘇軾評論孟浩然,「韻高而才短,如造內法酒手,而無材料」(《後山詩話》引)。
從《唐詩三百首》選的這3首孟詩來說,確實孟浩然用的意象、詞語有不少重複,比如「太陽西下」,月亮升起來,歸村人。所以,蘇軾說的「無材料」,應該包含孟詩的題材內容比較單一。
這3首詩,題目結構也差不多,時間+地點+某人,都是寫給好基友的。放在一起,對比、關聯,更有利於背誦記憶。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終身布衣(這些才華橫溢的詩人,要是生於現在這個時代就好了,不必以布衣為憾,去他娘的王侯將相!)。
據書上、網上都說,這個蘭山可能是搞錯了,應該是「襄陽西北十里」的萬山。我查了一下,襄陽在漢江邊上,襄陽城南有山,城北是江邊平原,萬山在城西,沒有十里,「西北十里」太不靠譜,而且據實景地圖看到的,這個「萬山」在漢江邊,怕是100米高都沒有,頂多算個小土包。倒是緊挨著漢江上,有2個洲。去襄陽,可以實地考察下。來,上圖:
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書上說,晉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 這首詩真好!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這是秋天,大雁應該是往南飛了。
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清秋,特指深秋,也指明凈爽朗的秋天。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薺,薺菜就是經常拿來包餃子的野菜。
何當,何時能夠。
共醉重陽節,據此推測寫詩的時間,在重陽節前(寫這句話的今天,剛好是重陽節,猿糞啊)。
讀這首詩想到:寫想念/想起一個人,可以怎麼寫呢? 感覺孟浩然這種「白描眼前所見+記錄心中所想」的寫法,蠻常見,也蠻好的效果。我們今天寫東西,差不多也是這樣:我今天去爬香山了,山上楓葉都紅了,銀杏也金黃的,北京的秋天真美,你還好么?什麼時候能再見到你啊。 文學,可能就是這樣,沒什麼道理,沒什麼「邏輯」:我可能就是在逛香山,然後心裡心心念念想著你,然後就寫出來,說我看到了啥啥啥,然後我心裡想著啥啥啥,未必景色跟人有必然聯繫,我換成逛故宮,可能也會想你。就是把這些真實的東西,表述出來,也許傳遞給讀者,就是一份真實的觸動了。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終宵勞夢想。
忽、漸,一動一靜;
散發,古人為啥大男人也留那麼長的頭髮? 那個時候又沒洗髮露,又不是留著做行軍枕頭,估計那時候人的頭髮,都不太乾淨吧,可能臭烘烘的,哈哈。不過古裝戲裡面,束髮高髻,衣袂飄飄,再拿一把長劍,是灰常帥的。大概,是為了耍帥? 哈哈哈
閑敞,這個詞用的還是很特別的,沒見過。閑,空著不用,安靜的意思;敞,沒有遮蔽,敞亮的意思。這倆字合在一起,還蠻有意思:空著不用的安靜又敞亮的地方,大概就是一塊很平坦,視野很疏闊的地方吧。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悠悠荷花清香隨夏天的風撲鼻而來,竹子上露水敲打滴答的聲音還能聽到,這細小的聲音都注意到了,可見詩人躺在那乘涼,是多安靜悠閑啊,足以細細品味。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這一句一轉,想必是這麼好的景緻,讓詩人不禁想彈琴一曲,聊發興緻,遺憾沒有知音一起欣賞。
最後一句,就自然抒情「感此懷故人」,然後還想了一夜,「終宵勞夢想」。
整詩,就是記敘了詩人在某個夏天乘涼,怡人的情景下,他想起來老朋友這麼一件事。流暢而真實的記錄、抒懷。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唐詩三百首全解》裡面,趙昌平老師的註解,已經非常全面,很好了。只記一些個人的瞎想,增強記憶。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暝,這一句寫太陽下山,群山黯淡下來了,「度」用的還是蠻巧的,擬人化。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為啥不是「松月生涼夜」呢? 要是那樣寫的話,就完全變成寫「月亮升起來了」這件事了,主語是月亮,但是用「夜涼」,就有點不太通順的感覺了,把「生」用活了,把「松里的月」 和 「夜的涼氣」 串聯起來了,一句話說了幾件事,渲染的是個氣氛、動態的畫面。風泉滿清聽,寫的也是蠻神的,聲音傳遞本來跟風是沒啥關係的,非要把泉和風放在一起,還有「清聽」,「滿」耳朵里聽到的都是隨風傳過來的泉水的清脆/清澈的響聲,很有畫面感!能清楚的聽到山谷里的泉水聲,還是「滿」耳朵的,環境夠安靜,心夠平靜!
這10個字,有視覺、有聽覺,還有觸覺(涼),還從客觀反映了心裡的狀態,真是牛!
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樵,是砍柴的意思,樵人就是砍柴的人。煙鳥,鳥就鳥,還帶上「煙」,這也是很厲害,大概是傍晚山谷里的炊煙籠罩,讓鳥也朦朧了。總之,煙鳥,有朦朧的詩意,總還是讓人想起田園牧歌的。欲,是「將」的意思,「欲盡」跟「初定」,對應的不錯。樵人晚歸,煙鳥棲樹,這一對意象,用的挺漂亮。
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期宿來,趙昌平的釋義是「隔夜相約來此」,這麼理解倒是通順的,關鍵對「期」字解釋為「隔、又、第二」這種,貌似沒有,在「期年」裡面,期讀ji(音同「雞」),作「周期」解。
這首詩,4句,寫的意思依次是:太陽下山了,月亮升起了,人都回家了,我彈琴等你。從太陽下山,等到山谷清靜,確實孟浩然是挺期待丁大這個知音的。這廝,會寫!
推薦閱讀:
※唐詩《宮詞·故國三千里》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
※繹如學詩—016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唐詩三百首》學習筆記 (7)
※王維:放棄少年夢想,才擁有詩酒田園
※唐代-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