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疾病】「咔咔」真的能治好你的老腰疼?

關於腰背疼痛不適,目前很流行徒手手法治療,例如整骨手法,整骨大牛們「咔咔」把頸椎或腰椎掰那麼一下,脊柱馬上就舒服多了。

整骨,是一種關節鬆動的手法。它能即時增加頸、腰椎的活動範圍,效果拔群,其中有部分患者效果很好,並且多數進行治療的患者病痛會改善,可部分人會沒多久原來的不舒服狀態或疼痛又回來了,還有部分患者,手法過後癥狀甚至加重了。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

其實就是頸、腰椎的正常關節活動只是反映了脊柱多方向活動能力,增加/恢復脊柱關節活動度能改善脊柱活動範圍或使動作更便捷容易,但是並沒有增加身體對抗重力/外力等能力,甚至使脊柱不穩定節段(如腰突節段)的保護機制被解除。而當在特定的條件下(例如彎腰拿重物)癥狀會重新出現。

所以手法治療之後最需要的就是脊柱對抗外力和抗不穩定的能力,這個能力就是脊椎穩定性

脊柱穩定性是什麼?

脊椎的穩定性包括兩個因素:

靜態穩定機制:是椎體、椎間盤、韌帶等,它們扮演了硬性支撐作用和維持脊椎形態功能。

動態穩定機制:是脊柱周圍的大大小小的各種肌肉,而肌肉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讓脊柱穩定,第二個是讓脊柱運動起來。

當我們應用脊柱穩定性(spine stability)、核心穩定性(core stabilization)、和穩定性訓練(stabilization exercise)這些術語時,每一個專業人認識是不同的。

對於個生物力學家來說,就是關於那些達到臨界點時會變得不穩定的力學結構。

外科醫生也許會視異常的關節運動模式為不穩定,並認為可通過改變解剖結構(手術)而糾正。

物理治療師可能將肌肉共同收縮模式或異常姿勢視為不穩定的象徵並試圖激活一組或一些肌肉從而達到穩定的目的。

所以,核心穩定性非常重要。

核心訓練、腹肌訓練和核心的硬度與穩定性是疼痛控制、運動表現提高、損傷恢復的本質。相關的解釋包括幾方面

  1. 身體近端的硬度(軀幹的穩定性)加強了遠端的競技水平和肢體的速度

我們首先想一下胸大肌的例子:

近端起於胸廓,越過肩關節,遠端止於肱骨。肌肉收縮時會縮短。

現在想像一個特定的活動:手臂在肩關節屈曲,肌肉縮短產生手臂運動,但同樣的肌肉縮短也會使胸廓向肌肉的遠端及手臂的方向屈曲。

因此,僅用胸大肌不會產生快速的或強有力的推舉或拳擊動作。

然而,若肌肉近端固定(即胸壁不動),胸大肌縮短的100%的成分都會產生遠端活動,使手臂產生快速而有力的運動。

所以具有剛性的軀幹也能使用相同的方式鎖住髖部肌肉的近端,產生快速的退步活動。

如果核心穩定性缺失,會引起短跑時軀幹伸展/屈曲,從而影響速度:一些本應表現為腿部速度的力量被剝奪了。在抬舉、上樓、搬運、跳躍時也有同樣的情況發生。

近端剛性(硬度或穩定性)加強遠端的運動和競技水平。

這就需要訓練核心穩定性的原因。

2.肌肉動力穩定系統是靈活的脊柱成功負重的根本

任何一個工程師都不能設計出類似脊柱這種具有靈活性和穩定性兼顧的結構——一條直的、一端支撐的、堅硬的物體。

一方面,它可以承受壓力、剪切力和扭轉力負荷的;同時,它又很柔軟,擁有柔韌性,可以運動。

而我們的脊柱在這兩方面都能做到——可以屈曲、能允許肺內充滿空氣,甚至能允許我們跳舞,同時又可以支撐我們的身體,承受壓力、剪切力和扭轉力負荷。

脊柱是這樣一個具有柔韌性、允許平滑運動的美麗結構,但當要求承受負荷時,則需要一個三維拉線系統來保持剛性和穩定。

這個三維拉線系統中,肌肉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對肌肉系統及相關筋膜層的分析顯示出肌肉動態穩定系統的作用:產生平衡的剛度,消除彎曲變形和損傷的可能性。

而現代單一固定的生活方式很容易破壞脊柱肌肉的協調性,打破脊柱肌肉系統的穩定性。

3.椎間盤損傷導致其高度降低,椎體間產生異常的微小運動

微小運動刺激感覺神經,引起腰背痛和放射痛。軀幹肌肉共同收縮產生的脊柱剛性可使這種微小運動最小化從而控制疼痛。

肌肉共同激活產生的硬度可以消除關節的微運動,這種微運動可導致疼痛和組織退變。

因此,穩定性(stability)是脊柱疾病及運動損傷患者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

任何負重組織失去理學上的完整性都會引起身體硬度(stiffness)丟失,增加節段不穩定的風險。

這種不穩定既可以引起損傷也可以繼發於損傷。

脊柱不穩的危害

事實上很多極度脊柱不穩的患者長期都在遭受病痛的折磨,甚至一部分人活的都是小心翼翼的,甚至有些人嚴重影響了生活和工作,這些患者往往是經過很多傳統的療法治療維持在一個「不痛和痛」之間的灰色地帶,這類患者最恐懼的就是「動他的腰」,或者長時間使用他的頸椎。

在脊椎不穩的情況下,甚至開個門,咳嗽一下,彎個腰等就會導致不穩節段椎間盤刺激神經根、節段錯位等導致癥狀複發,然後需要卧床幾天、一周、半個月等神經水腫減輕或消除才會好起來。

而頸椎不穩的患者,久坐的情況下,一旦頸椎深層和淺層的肌肉疲勞,再加上頸椎姿勢不良或者呼吸模式不良,就會導致頸椎關節產生「錯位感(橫向移動」從而擠壓、牽拉脊椎節段周圍軟組織、血管、神經,產生一些列頸椎不適癥狀。

而所有的運動系統組織損傷都會引起關節鬆弛,導致相應的關節失穩。

讓我們來舉個例子:

1)韌帶扭傷或損傷時會引起關節鬆弛以及運動時活動節段負重不穩定。

2)腰椎間盤突出伴隨椎間盤高度降低會導致脊柱損傷節段產生過度微活動。

那麼怎麼辦呢?

脊椎疾病不僅僅需要通過各類手法恢復受限節段的活動度,還需要進行脊柱的穩定性恢復和提高性訓練,這類訓練不僅僅對脊柱病患有用,同時也能提高因為脊柱穩定性不夠導致運動表現不好的運動員。當然,高強度的運動訓練不僅僅對脊柱穩定性具有強大的挑戰,四肢關節在運動或賽場上也同樣面臨穩定能力的挑戰,所以這些原理同樣適用於四肢關節損傷的恢復策略。

更多資訊可以關注公眾號

weixin.qq.com/r/HCittT3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上&下交叉體態 (LCS原理簡析)
肩痛(二)-撞擊綜合症
四個動作緩解低頭族肩頸不適
腰痛!可能是床的問題!
【康復】前交叉韌帶的術後康復(二)

TAG:康復治療 | 運動康復 | 腰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