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教育的學校怎麼選?不急,你先看完這個再做決定
最近,歐洲第一家中英雙語學校「火了」。
網友們卻都樂了,一片歡呼。
原來,英國倫敦這家叫「韋德小學」的全日制小學,不但有一半課程要通過中文教授;
而且,它在英國孩子最頭疼的數學課上,採用了上海的小學數學教材,課程難度也和上海小學對標。
一時間,各路網友都不地道地笑了,尤其是那些昔日在「英語」、「數學」兩門學科前瑟瑟發抖的網友們,看到英國小朋友步入自己的後塵,感到無比「欣慰」。
韋德小學校門 (圖片來源:每日電訊報)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很多學校都在推廣雙語教育,所以雙語學校也越來越受家長們的青睞。
不過,還是有很多家長感到疑惑:雙語學校到底會採用什麼方式來進行雙語教學,常見的又有哪些模式?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講,目前世界範圍內雙語教育主要的模式,以及它們的核心觀念。
雙語教育,就是用兩種語言上課,並教授知識性的科目。至於每種語言時間的多少則視乎學校採用的是哪種課程模式。
目前市面上,雙語教育主要有以下是四種教學方式:
1、過渡性雙語教學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這種模式,主要是針對本身母語不是學校教學語言的學生。
為了幫助這些學生在知識性科目上不會因語言能力有限而落後於其他同學,所以在上學初期,這些科目會以學生母語為授課語言。
然後逐漸降低母語教學的比例,當學生的語言能力足以適應主流教學環境,就不會再使用母語教學。
故此,母語教學只是一個過渡期,目標是令學生能用學校主流語言上課。
以美國為例,如果學校採用過渡性雙語教學,用中文在低年級教授一些知識性科目如數學,那麼一些英語能力欠佳的中國移民孩子就可以循序漸進適應英語教學。
2、浸濡式雙語教學
(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
浸濡式雙語教學的目的也是提倡學生髮展雙語才能。
它採用的方式是讓學生在某段期間沉浸在一個全是第二語言的環境下學習這門語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沒有任何母語的協助,只能運用第二語言溝通。
最近英國倫敦很火的「韋德雙語小學」就是這種高強度「浸濡式」教學:
在中文課室,學生必須全程使用中文,不得私自講英文,課室內也不會出現任何英文字樣。
再比如,讓孩子到美國參加英語夏令營,使他們沉浸在一個全英語的環境學習,也是一種浸濡式課程。
由於我的語言學學習和研究需要,綠地在過去兩年里每年都在美國度過暑假。
在美國時我白天很忙,我就把他送到美國大學校園裡的幼兒園,早上六點送去,晚上六點接他回家。這樣綠地每天都和美國的小夥伴和老師們在吃喝玩樂中學習英語。
浸濡式模式較容易讓孩子在短期內外語突飛猛進。對於平時在家庭中沒有許多英語輸入的小朋友,浸濡式的假期課程也是一個不錯的補充。
3、維持性雙語教學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與過渡性雙語教學一樣,維持性雙語教學模式,亦鼓勵學校在學童上學之初使用他們的母語為教學語言。
在學生漸漸適應後將部分科目轉用外語或學校的主流語言上課,但某些科目仍然採用學生的母語,並會教授學生母語的文學與相關的語言運用。
這個課程模式的目的是讓學生能維持雙語發展,而不是只用外語或主流語言。
4、雙向性雙語教學
(Two way/Dual Language Bilingual Education)
雙向式雙語教學主要是讓兩批有不同母語的學生共融,互相學習彼此的語言及文化。
採用這個模式的學校會由這兩批母語不同的學生共同組成一班,早上和下午的課分別用不同語言授課,又或者規定什麼科目用什麼語言上課。
有些學校的課堂上,則會有兩位老師分別使用兩種語言教學,確保學生能在繼續發展自己的母語,同時學習另一種語言。
也確保學生在知識性科目上,不會因語言能力而局限了其他科目發展。
-總 結-
如果你正在選擇,或者將來打算把孩子送進雙語學校,首先,你要先看學校的雙語教育模式與孩子的實際情況是否匹配;
然後,再看看學校背後的理念是不是與你的想法相符,最後再進行選擇。
相關文獻:
Roberts, C.A. (1995).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 Models: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Bilingual Research Journal 19(3).
暢 · 語 · 路
微信公眾號:暢語路 (CYLmks)
視界 · 家庭 · 教育
推薦閱讀:
※「貓老師」上任魅力無限,熊孩子不熊了,也更喜歡上學了!
※輕流Qingflow校園公益計劃發布,為教師工作助力
※我想應該這樣辦學校
※新民促法的實施,在實踐層面上已經延遲
※防止孩子沉迷網路,家長一定要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