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步神速,但無從超越不在同一跑道的蘋果
最近蘋果新機iPhone 8銷售慘淡:往日里有不少黃牛加價囤積貨源,如今專賣店門口不見了排隊的長龍,甚至有部分黃牛低於售價甩貨。此時,人們便在呼喚華為何時推出新機,期待它早日把蘋果踢下神壇。
誠然,華為有時已經成為一個符號,成為中國科技公司挑戰世界最高水平的先鋒。好在華為老總任正非頭腦還是始終很清楚,從最近發表在其企業內部論壇上的講話中,任正非表示「我們從來也沒有想干翻思科,也沒有想干翻蘋果。」「我們不要樹敵過多,我們要多交朋友。」
在手機市場中,蘋果的成功顯然是無法複製的,而包括華為、小米、OPPP等國內手機廠商,主要是在另一條跑道里艱難前行。今天八姐就輕度分析下手機企業的商業模式,並以華為為例,將其和蘋果對比下,讓大家更詳細地了解中國廠商的巨大努力和進步,也對存在的差距有更清醒的認識——畢竟蘋果在今年一季度就拿走全球市場83.4%的利潤。
安卓陣營壯大,華為出貨量進步顯著
十年前初代iPhone上市,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時代。隨著產品的更迭,如今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形成安卓和蘋果iOS兩大陣營。根據獨立市場分析公司Kantar Woroldpanel於2017年3月發布的報告,在中國市場,安卓市場份額從76.4%暴增到86.4%,增幅高達10%;蘋果iOS則從22.2%一路下滑至13.2%,跌幅9%。
圖1:各操作系統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市佔率,來自Kantar Woroldpanel報告
而包括華為、OPPO、Vivo、小米在內的安卓手機廠商近年表現強勢,出貨量大有迎頭趕上三星、蘋果的趨勢,也帶動了安卓系統佔有率的進一步提高。以華為為例,其在2016年手機出貨量為1.39億台,同比2015年上升了30.2%,在全球市場有9.5%的市佔率,進步明顯。
圖2:2016年智能手機出貨數量排名,來自IDC
蘋果對供應鏈管理堪稱典範,華為研發有長足進步
誠然華為的手機出貨量在逐步追趕蘋果,但其硬體銷售額和蘋果的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華為2016年財報顯示,其消費者業務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798.08億元,同比增長43.6%,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1.39億台智能手機的銷售。而蘋果在2016財年iPhone手機出貨量達到2.15億台,實現銷售收入達到1358億美元。
除了蘋果品牌帶來的巨大溢價,其對供應鏈的強大掌控力也不可忽視。蘋果自行研發CPU等核心元件,保證了硬體對其iOS系統體驗的巨大支持能力,也客觀地降低了硬體成本。而在採購元器件時,蘋果也擅於採用制衡戰術,確保對供應商的話語權。而且蘋果具有龐大的使用量和極高的指標效應,其對很多供應商處於絕對強勢地位,甚至擁有某些元器件的定價權。在部分關鍵元器件的供應商,蘋果操作時也相對比較靈活,善用投資入股等手段影響上游產業鏈。比如蘋果在向三星Display採購OLED屏的同時,也投資逾10億美元給LG研發;在最要存儲晶元供應商東芝半導體的收購中,蘋果也投入近30億美元保證自身的權益等。蘋果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一以貫之的神操作,總讓人感嘆其深謀遠慮又財大氣粗——畢竟如今的CEO庫克當年是做供應鏈管理起家,表現傑出方得喬幫主賞識。
華為苦練自身基本功的路上也有所斬獲。其全資子公司海思設計的「麒麟」系列晶元幾乎成為華為所有等級手機的標配,初看頗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感覺。也許如今ARM架構表現出眾並授權廣泛,而EDA晶元設計工具的功能也愈發強大,晶元代工產業也非常成熟,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晶元研發的門檻。 但是華為敢於在自己的旗艦機型上採用海思的「麒麟」系列的晶元,這等自信並不是其他自研核心處理器晶元的其他廠商所有。三星也僅在部分旗艦機型上用上自產自銷的「Exynos」,近幾年曆代『Galaxy S』『Galaxy Note』總會乖乖地推出配備高通頂配「驍龍」晶元的版本。 而聲稱要研發晶元的小米,至今也未見到裝上「小米芯」的任何跡象。 最近華為推出了麒麟970,率先集成了支持AI功能的NPU,也堪稱技術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創新之舉。
華為無力構建生態,與蘋果從未在一條跑道上
相對於硬體收入上的差異,硬體平台帶來的軟體服務等收入的差距更為懸殊。安卓陣營坐擁巨大的硬體銷量,像華為這樣的廠商也的的確確擁有了數以億計的用戶。但在通過巨大的流量入口獲得收入的方面,其表現就相對業餘了。根據2017年華為消費者BG半年報,華為宣布中消費者雲服務用戶數超2.8億,合作夥伴獲得的分成收益達到28億元人民幣。乍看之下收入看似不少,但這是華為整個硬體生態帶來的收入,顯然不全屬於華為,而蘋果在軟體收入方面秒殺整個安卓陣營。在2017財年第三財季,蘋果的軟體服務業務營收創下了歷史新紀錄,高達72.7億美元,同比增速為22%。加上前三個季度,蘋果在該項業務的年度營收已達278.04億美元。按照2017年美國財富榜單上的排名,可以排到97位,甚至超過了Facebook的276.4億美元。
八姐認為,這種巨大的收入差異不可辨駁地告訴我們一個殘酷的事實:蘋果和廣大安卓硬體廠商玩得不是一個遊戲。蘋果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早期蘋果迅速獲得了規模龐大的用戶群,依靠的是其強大的設計和傑出的軟硬結合所帶來的極致用戶體驗。而且蘋果對自身生態圈的重視非一般硬體廠商能比。蘋果首席財務官Luca Maestri層在財報會議上表示,軟體服務收入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支付的便利,而在App Store放棄對Apply Pay的堅持,投入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的懷抱後,蘋果意在擴大中國軟體銷售收入的野心已不言自明。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蘋果對第三方打賞收費」風波,也在騰訊高層參加蘋果新品發布會後出人意料的和解。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能讓蘋果服軟,自動開放其封閉生態圈的,在中國也只能是BAT這些巨頭。
反觀華為,八姐認為其獲得軟體收入的能力還僅停留在收取軟體裝機費的程度。比起我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贏家BAT等,華為不具備厚實的軟體開發人才儲備,在早期戰略上也失去了主動權。而安卓系統畢竟是谷歌開發的,谷歌為了保護安卓系統的安全,不惜斥巨資收購摩托羅拉的大量專利,免費開放給一眾手機廠商使用,無非是為了維護其流量入口地位和背後的巨額廣告收入——谷歌同樣也支付數十億美元的費用給蘋果,只為確保蘋果指定谷歌為默認搜索引擎。
結語:
就手機產業來看,主要收入來源是銷售硬體,還有通過自身硬體終端構建的生態圈中獲得軟體和服務收入。其商業模式的核心是如何獲得硬體的溢價,以及如何挖掘生態圈內的附加價值。作為處於兩個不同遊戲的玩家,華為超越蘋果從來都是個偽命題。我們已經看到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劇增,也可以預見其自主研發核心部件的持續努力,但很難想像在安卓體系下的華為有能力如蘋果那樣構建以自身為中心的生態。
而如同蘋果一般,通過在技術上的創新和耕耘,最終成為新的生態圈的規則制定者並創立一種傑出的商業模式,這個目標堪稱出色公司向偉大公司邁進的終極挑戰,不知是不是聲稱「害怕沒人在前面扛旗」的任正非內心深處真正的追求?
推薦閱讀:
※華為6x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過於依賴國內市場對於華為來說是一個問題
※給歪果仁當乙方,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通過客服看華為有多垃圾
※解析華為的虛擬股權
TAG:華為 | 蘋果公司Apple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