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道

本義:

道常無名,朴。雖小,天下莫能臣。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猶川穀之於江海

通述:

「道」因無名,而能展現出它最質樸的一面(人們因名而識道,易拘於表象,而忽略內在本質),它雖然不可見,亦無顯要之名,但天下沒有誰能使它遵從自己。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天下之人自會心生崇敬。

天地之間,陰陽化合,水氣相生,自然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沾。

當「道「用在世事的處理上,便有了各種的制度、名分,而這些制度和名分,卻不可沒有限制的擴張下去。應當知道適可而止,並加以制約,才樣才不會陷於危險的境地。「道」存在於天下,就像溪流終將歸於江海一般,江海能夠容納萬物,自然而成。

釋義:

朴:質樸、本源

小:指不可用肉眼可見

莫能臣:臣,使之服從。這裡是說沒有人能臣服它。

賓:崇敬

自均:自然均勻。

可以不殆:不殆,沒有危險。

圖引:

這是天、地、人、道四章中的最後一章,天地人都合於道,在這一章中,作者再次強調,道隱無名,無名而有朴,雖無名,卻天下莫能為之臣。

本文是針對當時的現實而作,當時,所有的學說思想,莫不是應不同君王的統治所需要作不同的調整,但都在強調自己講的是天地之道,揭示的是宇宙之理。並且引經據典,以示無誤。

針對這一現實,作者強調,道隱無名,無名而有朴,意為大家不要借引述鬼神聖人之言,來迎合不同君王的個人愛好和野心。真正的天地大道,是不會因為天下的任何人和事而改變的,也不會因應不同君王的治國之需而調整。

在說完反面現象之後,作者以正面為例,言說,如果這些王侯能夠按規律辦事,天下之人無不對他們心生崇敬,又何需以鬼神聖人的名義來做事呢?

最後作者強調,當時為了讓更多人按自然和人性的規律辦事,設立了不同的制度和名分,但這些制度不可以無限度的被擴展下去,它應當適可而止,而這個適可為止的界線,就是不能違背自然和人性的規律。只有這樣,才不會產生新的危險。

道行天下,猶如天下所有的河流終將歸於大海一樣,大海有容納之功,河流亦可自然而成。意在指出,不要想著用那些違背人性和自然規律的社會道德去替代道。而是去順應大道。

註:本文轉自 nanshankongtong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第二章:天然道德
溯源:茶葉雅稱的一些故事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
第一章:知道識易
是時候使出我的殺手鐧了!

TAG:道德經書籍 | 中國傳統文化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