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讓我懂得一個深刻的道理(16)
近期閱讀了一本2016年的暢銷書——《刻意練習》,副標題是「如何從新手到大師」。讀完這本書時,給我形成最大,最深的道理是:不論是誰,一旦通過長時間的刻意練習,都是有很大機會成為某個領域中的高手,乃至大師級別的人物。
其實我早在2015年就有所耳聞1萬小時定律。並不是由於我閱讀了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的《異類》,實際上是因為這本書太火了,以至於在各大公眾號文章中參差不齊的連續推出。
當時由於自身才疏學淺,只是表面上理解為,不論是誰,能夠在某個技能上投入上萬小時的練習都能夠成為此領域中的高手。——很顯然,這一結論內部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偏差。
例如,假設1萬小時是一個條件的話,換個角度來講,練習時長未達到1萬小時難道就不能夠成為此領域中的高手了嗎?有些天生資歷出眾的人,在未來的練習中,很大程度上是不需要1萬小時的。與此同時,我相信在人群中肯定有常年練習時長超過1萬小時的。顯然在這類人群當中,也有很多並未成為此領域的高手。更多的是頻繁的反覆耕耘而已,並未有絲毫提高自身能力。
在《刻意練習》一書中,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Anders Ericsson)和羅伯特·普爾(Robert Pool)曾提到過:
一旦你已經達到了這種令你滿意的技能水平,而且能做到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你的 水平,無論是開車、打網球還是烘焙餅乾,你就已經不再進步了。人們通常錯誤 地理解這種現象,因為他們自以為,繼續開車、打網球或烘焙餅乾, 就是一種 形式的練習,如果不停地做下去,自己一定能夠更擅長,也許進步較 緩慢,但 最終還是會更出色。
研究表明,一般而言,一旦某個人的表現達到了「 可接受」 的水平, 並且可以 做到自動化,那麼,再多「 練習」 幾年,也不會有什麼進步。 甚至說, 在本行 業幹了20年的醫生、老師或司機,可能還稍稍比那些只幹了 5 年的 差一些, 原因在於,如果沒有刻意地去提高, 這些自動化的能力會緩慢地退化。
正因如此,很多即便長年累月的應用或練習某項技能的人,甚至於,早已超出一萬小時這一條,但還是未曾成為此領域中的高手。
最常見的例子就屬教師了。說個調皮話:「反正我是從未見過有哪位教師是從小學老師一路講課,直到成為了大學老師。從沒有過。」
更殘酷的是,幾乎全部的老師都是數十年來只為一類學生服務。小學老師只教小學生,中學老師只教中學生,大學老師只教大學生......
另外一個常見的例子就屬父母了。父母在家裡做了大半輩子的飯菜,最終也沒有成為一名出色的廚師。頂多算得上是熟練,能夠應付家庭日常的飲食問題。不僅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父母的廚藝並未由於長期的練習而有所提升。相反,隨著年紀的增長,各自的廚藝反而退步了很多。
由此可見,一昧的只注重時間上的練習,並不會因此而提高某項技能。一萬小時只不過是一個時間上的限定日期罷了。按照理論上講,是如此。但時間上,很多人並不需要這麼久的時間練習。如果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能夠縮短練習時間的。
換句話說,想要成為某項技能的高手,不一定非得這麼久的時間,倘若有合理的練習方式,是能夠縮短這個條件的(1萬小時)。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決於他們能敏銳地察覺自己所犯 錯誤,並且能夠通過後天的行動予以彌補。
《刻意練習》一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套有效的練習方式,分別是:有明確目標性的練習、即時反饋、特定時間下練習、突破自我認知局限。
有明確目標性的練習
很明顯,有明確目標性的練習與無明確目標性的練習是有天壤之別的。起初也許很難察覺,但經歷過一段時間就顯示出了明確的差異。
例如,有寫作目的的閱讀,很大程度上能夠使人更高效的閱讀,更細心的學習。因為不僅僅是要閱讀完書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書上的知識通過大腦的處理之後,輸出出來。經過這一環節的處理,大多數的知識便會內化在自己的腦海里。某種程度上,這部分知識才算得上是你的。
但沒有任何目的的閱讀,更多的是出於消遣的學習。其結果很大程度上會忘得八九不離十了。因為不會在閱讀完畢之後做任何事情,所以也不會因此格外的認真學習書上的內容。
由此可見,長期如此的兩個人,很明顯前者要遠超於後者的收穫。即便練習的時長相等,後者還是無法超越前者。
即時反饋
前面已經提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最有可能取決於他們能敏銳地察覺自己所犯錯誤。換個角度來講,很多錯誤是自己無法短時間內察覺到的,因此在這段時間中,就急需要外界的即時反饋。
當然,即時反饋也有好壞之分。有利於改善錯誤的反饋當然好,但很可能某段時間內,你所收到的大多是自以為是,乃至誤導性的反饋意見。這樣就需要你自己通過分析能力加以辨認。絕不可一覽全收。
特定時間下練習
據我了解,有寫作習慣的人,大多數都會有自己特定的寫作時間。有些作家喜歡清晨開始寫作,而有些是會選擇傍晚進行寫著。不論哪個時間段寫作,他們都有一個特點:有屬於自己特定的時間練習。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於特定時間的練習,除了能夠提高每天出勤幾率,(好比按時上班一樣)更重要的是,一旦我們的身體適應了某項技能所練習的時間段,這項技能便會在這個時間段發揮巨大的效率。
例如,有些人就是晚上有靈感,一旦抵達這段時間,他便會遊刃有餘的工作。相比之下,一天當中的任何時間都比不上這段時間的效率。
小時候起,就經常聽各種大人嘴裡所說:「一日之際在於晨。」很明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清晨學習是一天當中最高效的學習時間。
所以,為自己培養一個特定時間的練習,是提高技能的必備工具。
突破自我認知局限
老實講,其實很多人之所以沒能習得某項技能,很大程度上就是由於這點的阻礙。換句話講,是自己阻礙了自己的發展。
突破自我認知局限意味著,首先要打破原先自我認知。我更願意理解為,相信自己能夠達成此目標。
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人,並不願意相信自己有能力達成此目標。也許是見識了周圍很多的失敗者,也許是經不起多數人的冷嘲熱諷。
技能的提高伴隨著突破舊的認知,學習新的認知。這個過程不論是否艱難,都需要經歷。只有不斷的改善自身的缺陷,才能夠更有效的掌握此項技能。與此同時,才能夠成為這個領域的佼佼者。
小結:
刻意練習的小套路:
1有明確目標性的練習
2即時反饋3特定時間下練習4突破自我認知局限持續保持這套小技巧的練習,很大程度上會提高這項技能的水準。另外,如果有興趣詳細了解的話,建議購買這本書來閱讀。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WRVhoX1RuRXFHVFhyWDJhOXhCR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追了一年的得到專欄,我整理了這樣一份書單
※又見高倍速閱讀法
※原則----分享1
※為什麼我們的想法多,而行動少,因為我們沒有掌握這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