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4月份金融領域投融資分析報告
如果以餘額寶上線為標記,2013年是我國「互聯網金融元年」。那麼以互金專項整頓為標記,2016年則是我國互金的「監管元年」,亦是「Fintech/金融科技元年。」這一年,有越來越多的公司不再自稱「互聯網金融公司」,取而代之為「Fintech(金融科技)公司」。
如果「互聯網金融」給人一種「互聯網只是通往金融的渠道」的印象,那麼從「互聯網金融」到「Fintech」的轉換或許折射出互聯網對金融的改變已經從渠道升級到更深層的技術層面。
2017年,做為互聯網金融行業迎來全面監管的第二年,行業漸漸趨於合規、理性。據公開資料統計結果顯示, 2017年1-4月國內金融領域共發生177起投融資事件,涉及消費金融、互聯網保險等多個行業。其中理財行業投融資數最多共發生27起,千萬級人民幣以上融資14起。
進入2017年以來,互聯網消費金融迅速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一方面是基於其龐大的市場空間和前景,另一方面則是在相對寬鬆的政策環境下,很多現金貸平台成功實現了盈利。然而,就整個行業來看,目前消費金融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市場只是剛剛起步而已,快速地發展依然是主格調。
從金融生態來看,消費金融包含購物分期和消費貸款兩個方向,涉及人們衣食住行等多個消費場景。隨著政策紅利及積極信號的引導,消費金融成為資本青睞的對象。
其中,購物分期主要針對於特定消費場景,對有資金需求的群體提供貸款產品。目前,較為流行的場景主要有購車、租房、3C產品等。
上述購物消費分期平台可以劃分為互聯網公司系和持牌系,兩類均注重創新用戶群體和商業模式。
互聯網系公司以分期樂為代表,成立之初曾獲得了險峰長青天使輪融資。
分期樂業務從校園起步,並逐步拓展到藍領和白領人群,相繼開拓了3C數碼、運動戶外、教育培訓等多個閉環的電商消費場景。目前分期樂已升級為樂信集團,用戶橫跨校園、白領、藍領等主流消費人群。2015年底,針對藍領人群的子品牌「提錢樂」上線;2016年初,分期樂商城向白領人群開放。集團旗下相繼成立的分期樂、桔子理財、提錢樂、鼎盛資產等公司,初步完成整個互聯網消費金融生態的布局。
持牌系以銀監會首批的試點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消費金融為例。捷信主要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用戶,包括藍領、個體戶和農民。這類群體雖對消費金融有著極大的需求,但苦於沒有央行徵信記錄,傳統的商業銀行貸款難以覆蓋,捷信則由差異化進入國內消費金融市場,布局藍領、個體戶和農民的耐用品消費分期業務。於2016年把分期和貸款業務擴展至線上,推出了捷信福貸,購物貸和想花,為用戶提供更加廣泛和便捷的服務。
隨著個人徵信市場的完善和大數據模型的充分運用,純線上借款將越來越普遍。目前市場主要參與者包括傳統銀行和互聯網巨頭企業。
現金貸同質化極高,且對風控能力的要求更高。故產品差異化突圍和風控優勢是現金貸平台良性發展下去的兩大要素。產品差異化突圍的典型平台如信用卡餘額代償模式的省唄。運用大數據分析、風控模型開發以及人工智慧技術等為用戶提供專屬定製金融服務。
從獲投情況來看,現金貸業務獲投金額相對較高,以A輪及以後輪次為主,企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的迅速發展,有效連接了互聯網電商、消費者、社交和線下場景,使得原來只能局限於線上的互聯網支付手段開始結合移動支付的普及,將服務延伸到了線下,特別是通過掃碼方式實現快捷移動支付體驗,消費形式更加便捷多樣。隨著,牌照暫停「上新」,政策監管,令第三方支付牌照存量市場併購潮湧。
據統計,2016年支付行業投資併購事件共計發生18起。不少企業繼申牌無望後,紛紛通過投資併購支付公司完成「曲線救國」。在買方陣營中,除恆大集團、美的集團、美團點評等公司外,新力金融、宏磊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也參與其中,參與投資併購的企業涉及地產、電器、金融、電商等諸多領域。此起彼伏的投資收購浪潮在2017年也將持續上演。
隨著互聯網支付越來越被支付寶微信所壟斷,獨立的中小互聯網支付機構的場景將不斷萎縮,特別是網貸P2P被專項整治之後。跨境支付等衍生業務已經成了各互聯網支付機構寄予厚望的領域。Pingpong金融和空中雲匯(Airwallex)相繼拿到千萬美金的融資,螞蟻金服8.8億併購美國快速匯款機構MoneyGram,Wyre收購中國支付平台Remitsy。跨境匯款支付正在成為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熱點。
互聯網保險:
除了消費金融和支付,近兩年迅速崛起的另外一個市場是互聯網保險。在2013年,國內互聯網保險規模只有300億元,到了2016年,互聯網保險保費規模已經達到2234億元,開通互聯網業務的保險公司數量也已超過100家。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反應了資本市場對這一行業的利好態勢,僅2016年,互聯網保險行業共發生22起投融資事件。2017年前4月發生6起投融資事件,涉及金額均在千萬人民幣以上。
金融巨頭上市潮:
政策監管落地、行業洗牌等趨勢的明晰,一批商業模式成熟、掌握牌照和流量優勢的公司們也即將進入成熟期。2016年末,螞蟻金服、眾安保險、陸金所等巨頭以及拍拍貸、信而富等早期P2P公司中的代表都傳出了籌謀上市的消息。2017年4月28日信而富宣布,公司正式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信而富也成為2017年首家成功登陸紐交所的中國企業。
2016年,新金融行業完成了從「互聯網金融」到「金融科技」的過渡。相比「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更聚焦於以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代表的新一輪信息技術的應用與普及,並強調它們對於提升金融效率和優化金融服務的重要作用。
隨著金融科技企業已經完成前期的數據積累以及金融與科技的初步磨合,下一步將會是拓展應用的深度和廣度。科技的應用也逐漸滲透到資產的獲取、風控、貸後管理等全流程,金融科技能力也將成為2017新金融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附表:2016-2017金融科技領域投融資列表(部分)
推薦閱讀:
※金融科技時代真的來了嗎?
※央媽成立FinTech委員會,背後可能有三個不得已
※九卦 | 誰將是2018年投資界的王者?
※如何評價工商銀行創立的「七大創新實驗室」?
※【詳解】銀行信用評分卡中的WOE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