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轉箴言挖掘孩子的創意
以前曾經發過一篇《天才的七種創意策略》,介紹了有七種創意策略:
策略一: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策略二:可視化你的思考
策略三:把想法實作出來(在過程中找到啟發)
策略四:把東西組合在一起
策略五:強迫一些不曾發生的關係
策略六:逆向思考
策略七:類比思考(原為抽象化思考)
我借用了《怎樣成為有創意的人?從萌萌的大白說起》文章的「周太太有一隻貓,它的左眼看不見」的例子,向小樂做過一次解釋。當時覺得有些案例比較牽強,但沒有細究。最在發起「玩轉箴言」的活動,看了孩子們的創意後,重新去看《How Geniuses Think》的原文,發現引用文章的含義理解有不少偏差。
根據自己對七種策略新的理解,我把七種策略重新歸類為三類:動手(可視化、實作)、組合(普通組合、矛盾組合)、角度(多種角度、逆向、類比),接下來結合參與「玩轉箴言」的孩子們的創意,一一進行解讀。
第一類是動手類。
「可視化你的思考」是玩轉箴言活動中使用最為廣泛的一個。可以說,除了單純的配音之外,所有繪畫作品都是。相比而言「把想法實作出來」要難很多,Ryan用搭積木來表現「Be the person that can smile on the worst day」,是我們所有參與作品中唯一的實作,非常難得。
第二類是組合類。
「把東西組合在一起」是一種普通的組合方式,你可以根據主題將相關性的內容組合在一起,比如說「Life is a ticket to all the greatest shows on earth」,Angel的「去世界各地旅行」,把想去的各個國家組合在一起;Scarlett的「閱讀、睡覺、旅行」,則把生活中感興趣的內容組合在一起。
「強迫一些不曾發生的關係」更進一步,將兩個或多個貌似完全無關的內容結合起來,產生關聯。像Lisa將睡覺和登山聯繫在一起,Angel將用餐和馬桶聯繫在一起,由於兩者的衝突或者毫無相關性,一旦聯繫起來後會產生化學反應,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效果。
還有一種與前面上述兩種略有不同,介於兩者間,我暫時歸類在普通組合中。比如把箴言主題和百畝林、海賊王、火星救援、不一樣的卡梅拉等主題結合起來,用另一個看似無關的特定主題來演繹不同的箴言,有點類似「六神磊磊讀金庸」。像我現在固定的給小七講百畝林故事,Katie的海賊王虐文。(具體到某個點,有點像第三類中的類比思考)
第三類是角度類。
這個我認為比前兩者都難。拿到一個話題會先入為主,人的思維容易陷入到某一點,需要我們從第一印象中跳出來。
「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問題」,「Life is a ticket to all the greatest shows on earth.」 Lucy把Ticket演繹成了單程票,我說「練習是Ticket」,這都是換一個角度。
「逆向思考」則不僅僅是換一個角度,進一步從相反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問題。比如我們的玩轉箴言往往是抽象的,美好的,但Katie從相反的角度,用海賊王的故事來演繹一個個讓人心痛的故事(虐文),這是一種逆向思考。
「類比思考」從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事例進行抽象,關聯到另一個主題,挖掘之間的隱喻,這是人的抽象的能力。對箴言的改寫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形式,比如:Lisa把「Always be kinder than necessary」改成了「Always do more than expected!」。
在實際創意設計時,往往不僅僅局限於某一個創意策略,會有多種策略的組合。而且可以看到,一旦一個作品運用了3個以上的策略,一定是一個非常棒的作品。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這是Lisa的A person in bed is comfortable, but thats not what life is for. 首先Lisa畫了一幅精彩的圖,「可視化你的思考」;在畫圖中,選擇了睡覺和登山,「強迫一些不曾發生的關係」;最厲害的則是通過對箴言的改寫,從ship到人是一種「類比思考」,把箴言從ship的角度升華到了人生的思考。足足用了三種策略,是不是超厲害的一個作品?再看Angel的「Be the person that can smile on the worst day.」,Angel畫了一幅圖,「可視化你的思考」,並且在作品中引入了立體卡片的效果,出其不意;同時引入了三個場景,把不同的生活方式「組合在一起」;其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場景,停水了,導致馬桶沖不了,造成吃飯時餐桌上飄來了smelly的味道,使得組合進一步體現為「強迫一些不曾發生的關係」,造成了很強烈的的效果,讓人會心一笑。
樂爸的「Hope is like the sun. When it』s behind the clouds, it』s not gone. You just have to find it.」 選擇的是在百畝林中小豆因為下雨無法春遊,而去尋找太陽的故事。將箴言和百畝林「組合在一起」,雖然沒有自己畫畫,但挑選現成的圖片來完成「可視化」;給孩子講一個美好的故事,很多時候往往在小豆和朋友們找到太陽後,故事就結束了。但「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找到太陽故事就結束了嗎?原先的目標「春遊」呢?於是在找到太陽後,小豆想起春遊怎麼辦,從而引出「We have made it, Roo, on the way to find the sun」,說明「每趟旅程都是一場追尋」(西遊記、魔戒、綠野仙蹤都是),這就是一種「類比思考」;在故事的最後,掛在party上的太陽象徵著希望,又是對原箴言「Hope is like the sun」逆向思維的角度。是不是很有意思?
很多朋友會說,思考的時候根本沒想這麼多啊!確實,創意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從前5期的收集的25個作品中,統計有創意49項,平均一個作品就包含了兩個創意。現在你明白孩子參與後,他並不缺少創意。另一方面對家長來說,在了解四類兩級七種創意後,我們可以在和孩子遊戲的過程中,一起去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可以在一個創意產生後,再問自己或孩子是不是還可以進一步思考?
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反覆堅持練習,會使我們的創意源源不斷。這也是玩轉箴言活動的希望能帶來的一點有趣的地方。
附:第三期的創意作品視頻欣賞(這屬於哪一種創意啊;-)
每周一言#3_騰訊視頻推薦閱讀:
※腦洞大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公式007-產品功能的借代
※求婚這件小事-攻略篇
※營銷人的「創意年貨」!9.9月費嘗鮮最新最in創意案例
※鏡面蛋糕 美極了--一位美女大師的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