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F.Drucker管理學讀書筆記
管理學的第一堂課,賈良定老師就問我們:「什麼是管理?」時至今日,我已經忘記了當時自己是怎麼回答的了。2016年10月去華為參加面試時,我的面試官也問了我同樣的問題,我的回答是:「管理就是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今天看到萬通集團的馮侖為這本書所作對序言時,才深刻理解到自己的錯誤。
換一個問題問,窗帘是什麼?通常的回答會是布,或者是百葉窗。我對管理學的回答所犯錯誤和這個回答如出一轍,都只說出了形,而沒有說出了神;只說出了表象,而沒有涉及本質。管理的本質在於如何使得人在一個組織當中按照最有效率的方式去活動,從而達到預定目標(績效)。這個回答包括了管理的三要素:人,組織,績效。「計劃、組織、協調、控制」只是管理者實施管理活動的四個手段而已。
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懷疑管理學的有效性。管理這種實踐性強的活動,真的能夠上升到理論層面變成一門學科、並且能夠指導管理活動嗎?在這個問題上,德魯克大師給出了回答:「管理是一種實踐。管理的意義不在於知,而在於行;檢驗管理的標準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績效。」可見,一直以來,我並未理解「管理是一種實踐」這幾個字的真意。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管理是一門哲學或者藝術。於是德魯克的管理學書籍中說講述的並非是具體方法,而是管理的思想。思想性的東西很抽象,很虛無,沒有一個特定的框架可照搬照套,適用於一切,然而又什麼都不適用。就如同《孫子兵法》和《 周易》一樣,讓人難以捉摸,即使摸透了理論,也不一定能夠運用於實際。於是便出現了一種現象:滿街都是管理書,到處都是破產企業,滿書店都是愛情教程,滿街都是不幸婚史。管理和愛情一樣,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無理。每個個體都有體驗,整體又有經驗,總結成學說,還是解決不了問題。
正是如此,管理學的實用性讓人懷疑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馮侖還提出了管理的五大悖論:變革與穩定,分權與集權,個人價值與公司價值,企業盈利與社會責任,破與立。這五個悖論,也讓管理學說眾說紛紜、真假難辨。
綜上,馮侖所作序言包含三個內容:一個本質,三個要素,五個悖論。
思想理論要運用到實際才能發揮價值,而這個運用的過程就千差萬別。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幾千年來把論語背得滾瓜爛熟的儒生們,又有幾人成為了趙普呢?熟讀《毛選》的人,又有幾人成為了史玉柱雷軍周鴻禕?
隨著年歲漸長,越來越喜歡這種戰略性、思想性的書籍,越來越對微信公眾號推文這種膚淺單調的文字嗤之以鼻。現在再來讀德魯克書籍,少了初讀的那份急躁,明白了「管理是一種實踐」之後,才會邊讀邊思考,再將領悟刻意地運用於實踐當中。更為重要的是,德魯克也一直強調自我管理的理念。我想,一個人不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不能落實好自己的計劃,不能高效完成任務,不能做好反饋調整,連這些管理自己層面的東西都做不好,又怎麼能成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去管理他人呢?
2017/4/27於南大鼓樓圖書館
推薦閱讀: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
※晨間日記的奇蹟
※【讀書筆記】07-如何發現臨界知識?|成甲《好好學習》
※人類學到底是個弄啥的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