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挖掘書中的知識,且做到為我所用呢?

本文作者/張辣湯,微博@張辣湯

你羨慕那些一年之內能夠閱讀上百本書籍的學習者嗎?

你羨慕能夠持續做到一周一本閱讀速度的學習者嗎?

你羨慕能夠做到每天一本閱讀速度的學習者嗎?

你羨慕那些總能夠持續快速成長的學習者嗎?

..................

我知道你一定已經羨慕不已了,也許已經到了按耐不住的地步了。當然,這篇文章並不是告訴你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它也不是一篇刷存在感的文章。

本質上,寫這篇文章的最終目的是:

想讓更多學習者能夠更高效的將書本中所學到的知識「為我所用」,進而能夠做到學以致用,讓所學到的知識真正稱得上是屬於自己的。

不可否認,我們太容易被形式所困。提到學習,就老想著通過多少多少量來衡量成績。看到別人每周一本閱讀量,自己就跟著學;看到那些大牛定的年閱百本讀書目標,於是就對自己也下同樣的目標。殊不知,這種做法如同古時候東施效仿西施一般可笑。

一年到頭來,當問起這一年當中的收穫如何?當事人才恍然大悟:「哦!我讀了那麼多書,懂了那麼多知識,怎麼就是不見生活好轉呢?」——當你接著問他:「你都學到什麼了?給我講講。」他卻顯露出尷尬的表情,似乎在那一剎那搖身一變成了「啞巴吃黃連,有口也難言」。

之所以會有此結果,本質上在於絕大多數人只關注「量」,卻忽略了最重要的「質」。確實一年閱讀100多本書,每天一本的閱讀速度的確驚人,也相當夠量。但「質」呢?你把質給忘了。

這就像金庸武俠《天龍八部》中的鳩摩智,確實通過自身努力練就了很多絕學:少林七十二絕技,雪山火焰刀,易筋經,甚至到最後連大理段氏的絕學六脈神劍也被習得,雖然只是一指。身兼如此之多的絕學,可就是沒有一樣練就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最終為了習得上乘武學,差點走火入魔而死。

用電視劇中人物為例,不免有些牽強。但在這裡我想說明的是,量永遠不是最重要的,決定你閱讀速度的是,自身所具備的知識體系。

本質上,我們理解任何事物都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識體系的層級上的。語言學家曾聲明過,當我們大腦中不存在某個概念的話,與這個概念所對應的事物也不會存在於我們的世界當中。

好比,你對一位從未見過電腦,且更沒有上過網的老人聊微博,聊公眾號。他肯定是一頭霧水搞不清你在說什麼,甚至會認為你是在說夢話。

對於學習也是一樣的,我們所具備的知識,直接影響到吸收新知識的質量和速度。就像是舉啞鈴一樣。原本力氣很大的人更容易舉起相對比較重的啞鈴,進而能夠使自己更加有力。某種程度上,這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現在你知道為何有些人能夠在一年之內消化掉100多本書,而有些人只是吃完之後,拉出來了,並沒有真正消化掉。

不要著急,下面幾點就很好的幫助你提高消化能力,只要按照步驟持續做下去,保准你的消化功能變強。

1.想盡辦法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聯繫

當我們學到新知識時,別高興的太早,先靜下來想想:

這個知識與我自身已有的知識是否有所關聯?

如果有,相比之下那個更實用呢?

這個知識與我所經歷的那些事情有所聯繫呢?

通過以上幾點自我詢問之後,我們對所學到的新知識就會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而且也能夠更加清楚今後遇到什麼問題時運用這個知識。

若所學到的新知識與自身已有的知識沒法形成關聯。不要緊,我們可以想辦法賦它某種意義讓其產生關聯。比如,當我學到現階段沒有用武之地的新知識時,我會通過寫作的方式「講給別人」,某種程度上也是通過「教」的方式,使自己與新知識產生某種聯繫。

2.想辦法尋找它的源頭

尋找所學到知識的源頭,是深入了解且更易記牢的有效方法。原因很簡單,通常情況下衍生出來的新知識都是經歷過很多試錯與研究之後所得。就好像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道理一樣,是經過長時間的打磨與提煉所得出的智慧之精。

比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很好的讓我們理解「堅韌品質」的意義。還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是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正值年輕之際要懂得珍惜時間,做有價值的事情。

通過「向上尋求」這一環節,會使我們對此知識有更深刻的了解。只有清晰且正確的理解所學到的知識之後,才有機會在之後做到「學以致用」。

3.時刻思考自己所學到的東西,如何才能應用到自己的工作與生活當中

在《超級個體》學習專欄中有這樣一句話:

最聰明的辦法是用80%的時間學習每一個領域20%的精華。

某種意義上,這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簡單理解就是,運用大把的時間去學習某個領域中的「最少必要的知識」。

學完之後怎麼辦呢?用唄!能怎麼用就怎麼用,直到讓它成為你大腦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就像你抬起手,指向月亮那麼自然,沒有絲毫猶豫。

舉個例子:

如果你想寫書,無需講究文筆之類的,只要邏輯清晰且合理,會用電腦會打字就可以開始了。隨著寫的字數多了,其他能力自然而然就練就出來了。

當我們學到新知識時,一定要想盡辦法將其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聯繫起來。這點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將所學到的東西與生活和工作聯繫起來時,才能夠有機會應用起來。隨著應用的次數增多,再笨的人也能夠掌握。

這也是我在前面提到的,當我學到一個新知識時,會通過寫作的方式將其「講」給別人聽。某種層面上,我就是在運用寫作的方式,讓新知識與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強烈的聯繫。這樣我就會時常運用到這些知識了,常常運用的知識又怎能會忘記呢?

所以說,想盡辦法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用起來是最最重要的。不要貪多,也不要急躁。要始終記得,我們學知識就是為了提高生活品質,改變自己。實實在在地學到一些能用得上的東西,比什麼都重要。不是嗎?

當你自身所潛在的知識多到一定程度之後,你會發現自己的學習速度明顯提高,隨之而來的工作效率也倍增不少。就像蓋高樓,剛開始地基要堅牢,即使費時也不要緊。當地基建好之後,加層會非常迅速,迅速到令你無法想像。

通常所蓋樓層的高低,取決於地基的牢固程度與承受能力。

如果喜歡我的文字,那就關注我吧!我們共同成長,共同前行~

【參考素材】

專欄:《超級個體》

作者:古典


推薦閱讀:

<虛實之間>-書摘-2
《實用性閱讀指南》:不是讀書無用,是你沒有找到竅門
新書《高效能閱讀》
浙大男生一年借書296冊:為何會有人覺得讀書太多是壞事?
《拉奧孔》讀書筆記?

TAG:讀書方法 | 學習方法 | 工作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