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的問題沒人回答?

自從我在知乎上回答了一個關於offer選擇的問題之後,時不時地會收到此類問題邀請。本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原則,我又寫了一篇offer選擇的方法論 又是一年跳槽季——如何選擇一份最適合自己的工作?可惜並沒有起到太大作用。於是,便有了此文的誕生。

通過這些年的觀察,我發現喜歡思考並且能夠嘗試著自己解決問題的人並不多見。注意,這裡僅僅說的是「嘗試解決」而不是「解決」。更多的人甚至連嘗試的過程都沒有,一心想著把問題拋給別人就可以得到答案。實際上,他們關心的並不是答案,而是不被問題困擾——所以把它們拋出去便好。

只是,連你自己都不願意麵對的問題,別人又怎麼會當回事兒呢?

所以,永遠不要去知乎上提私人問題,你得不到什麼有益的回復。

而對於聰明又懶惰的人,他們通常會採取這樣的方式提問:把自己的問題抽象成為一類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一方面去除了個人因素,保護好了隱私;另一方面可以聚攏相似人群,提高問題人氣,藉助流量來吸引回答者。

一個好的問題,一定會符合以下兩點特徵:

  1. 代表了提問者的利益,完整清晰地闡述了問題內容。

  2. 照顧了回答者的利益,完整清晰地呈現了回答收益。

大多數問題只做到了第一點,而從未考慮過第二點。這就是很多問題無人理睬的原因。如果我們用問題回答率來評價一個問答社區的質量的話,那麼知乎的質量數據恐怕不會太好看。當然,這也可能是知乎的搜索遲遲做不好的原因之一——這樣你便不會發現太多的問題都沒有答案了。

順便開個腦洞: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上看,付費服務恐怕是唯一的選擇。尤其是「面向個人的諮詢服務」。

「面向個人的諮詢服務」,這看起來貌似很高大上的詞是不是讓你想起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實際上,這只是我起的一個概括性的稱呼。無論是「算命」這種神神叨叨的形式,還是「職業規劃」這樣認真嚴肅的事情,都可以歸為此類服務。

凡是「面向個人的諮詢服務」,必然具備三個特點:

  1. 因人而異。

  2. 內容私密。

  3. 多輪互動。

顯然,現有的問答社區無法提供滿足以上特點的服務。但不能否認的是,這是一塊相當大的市場,且無法被人工智慧取代。

//諮詢作為一項情感化的服務,無法由沒有情感的機器提供。

如今,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力推內容生態,而我相信在內容生態成熟之後,「面向個人的諮詢服務」將會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理由如下:

  1. 充分的數據支持提供了信任基礎。在全民參與的內容生產潮中,一個人的思想水平與專業水平可以通過其生產的內容進行相對直觀的評估,有助於為諮詢者建立初級的信任關係。信任是人與人互動的前提。

  2. 內容市場需要強有力的變現方式。在內容同質化嚴重的市場中,時下流行的生產二手知識的方式難以為繼。人們從來都是為內容的「個性」部分付費,而不是「二手」部分。現在之所以能賺點小錢,是因為那些「二手知識」尚且沾染著生產者的「個性」色彩。

    //本來想說「沾染著生產者咀嚼過後的唾液」,後來覺得太噁心了,所以便注掉了。

  3. 用戶形成了付費購買服務的習慣。在許多產品的數據分析報告中均可以看出,95後、00後的付費比例很高,他們代表了未來的用戶群體。

或許,未來我們會看到一個問答版的「淘寶」,用戶通過公開的內容了解到一個「專家」的基本情況,進而付費諮詢私人問題。諮詢的全過程都在指定的聊天工具中進行,由平台來保證服務的私密性及質量監督。諮詢結束後,用戶可以評論服務質量,為更多的用戶提供參考。

不過,上面這些想法都不是我最想說的。

萬千思緒,匯為一句:

在這個行色匆匆的時代中,任何一個能為你駐足片刻的人都值得珍惜,哪怕只有一個問題的緣分。


推薦閱讀:

「韭菜」瑟瑟發抖:誰將成為內容產業的收割者?
網易斥資10億補貼短視頻及MCN,內容平台競爭加劇,你準備好入局了嗎?
4· 影視動態|「內容為王」的網大,前景更好!
為什麼連養豬的都在做內容?
《嫡女重生記》六月浩雪寫的這部小說是什麼內容?

TAG:內容 | 互聯網 | 提問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