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超級媽媽的養育秘訣——ki媽讀書筆記之《佩蓉的媽媽經》

KI媽說

育兒路上,如果能有前輩的指點,也許會走很多彎路。蔣佩蓉是我碰到的第二位了不起的媽媽。如果說全彗星教會了我如何把握孩子成長的方向(全彗星的筆記可以點這裡),那麼蔣佩蓉教會我如何經營一個家庭,如何愛自己愛家人。

真正優秀的人都有一種特質,就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會努力找出解決方法,善於總結,滿滿正能量,並堅持不斷的完善自己。

新年伊始,願大家都能對自己的2017年,有個好的規劃,並堅定的落實下去。

《佩蓉的媽媽經》也是在kiki兩歲多讀的。那時候,孩子的意識發展逐步成熟,我不用再為餵奶,學步等孩子的各種吃喝拉撒上操心太多,然而另一個問題出現我的面前,如果不想延續父母輩流傳下來的某些「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那麼我需要去往身邊成功的人身上取取經,那時候公眾號還沒怎麼流行,用的最多的微博,零散的資料不足以讓我有所啟發,於是買了很多的教育類書籍。

ki媽比較喜歡看個人經歷類的書籍,很多時候,講一個道理很容易,真正到實施會碰到很多問題,而我更注重的是,在媽媽碰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她是怎麼克服自身局限,來尋找方法。佩蓉將她二十多年來的當媽媽走過的彎路,克服的障礙,以及如何堅持自身學習,讓她在二十年後的反而有更廣闊的職場空間等等經歷在書中娓娓道來。

綜觀本書的脈絡環節,很清楚的分為三個部分,在我們大談特談如何教育孩子的時候,其實,我們忽略了最重要的兩個部分,第一就是媽媽需要關注自身,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第二,夫妻關係是美滿家庭的基石,謹記丈夫第一、孩子第二;當我們清楚了以上兩點之後,後面才是如何陪孩子長大。

當我們在羨慕佩蓉這位媽媽,可以擁有一個暖心的丈夫以及三個優秀儀態翩翩的孩子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像,這些很大一部分都歸功於佩蓉在當媽媽的過程中,不斷反省自己,不斷總結改進的努力。

蔣佩蓉

美籍華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總面試官,成為全職媽媽之前在多家知名跨國公司任職,有了孩子後,成為了全職媽媽,這一做就是20年,三個孩子都在出色的成長著,大兒子已經是麻省理工的學生,而自己的職場空間也越來越大,《佩蓉的媽媽經》告訴了我們,這十幾年來她經歷的點點滴滴,如何造就了現在的她,以及她的家庭。

媽媽首先要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其實當媽媽的內心都很清楚,失落沮喪的消極情緒不單單是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產生的,更是,在媽媽角色出現之後,如何跟家庭成員的協調、如何跟自身職業發展的協調,以及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問題帶來的,很多時候,僅僅帶孩子沒有那麼辛苦,更糾結的是帶孩子以外所要面對的內心焦慮。

前段時間,大家都為帶孩子一起跳樓的年輕媽媽唏噓不已,為什麼擁有外人看上去還不錯的家庭條件,居然還會走極端。如果媽媽不能擺正心態,處理好自身以及家庭關係,那麼很難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媽媽不高興,誰也別高興」。

全職媽媽或者兼職媽媽,問題不在於哪個決定絕對正確,而在於你以什麼樣的心態做決定,怎麼面對自己的選擇,這些會決定最終的結果。你可以決定心高采烈的開始你做媽媽的生涯,豐富你後半生的人生經歷;或者決定對處境充滿抱怨,心力交瘁,認為自己遠離了人生目標。——蔣佩蓉

當媽媽的狀態無非就是兩種,全職或者兼職,曾經我也一直在兩種狀態之間俳佪。母性本能讓我儘可能的多陪伴孩子,但是陪伴的過程中,又一直在為自己的將來何去何從而憂思不斷,於是乎,在這種常態下,情緒經常起伏不斷,自己痛苦,家人也很痛苦,演變到後來就是希望自己的付出不斷的有人來認可,一旦沒有人來認可,情緒就越來越糟糕。好在這種狀態並沒有持續多久,不斷的閱讀提升了我的觀念,我的第一次改變就是從跑步開始,我開始關注自己的身體,努力安排好親子陪伴時間,以及個人的發展時間。一旦兩者都有固定的時間安排之後,內心就開始充實起來,我知道,只要我不斷積蓄力量,即便以後不需要陪伴孩子了,我依然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會中擁有一席之地。其實,我身邊的很多媽媽都是這樣,有些媽媽完全是一個人帶小孩,但是他們都可以利用時間學習、健身、上培訓班,甚至有人把陪伴孩子的這段時間,當作自己的進修。當然,你也大可不必一定著急於著手自己的學習規劃,偶爾選擇時間美容或者看場電影,或者把孩子暫時託付給幫手,約朋友喝個茶、逛個街,任何能讓你感覺快樂的事情都值得去嘗試。對於全職媽媽,照顧好自己的感受,更多的關注自己,計劃好自己的生活比單純陪伴孩子更重要。

而兼職媽媽的糾結也非常多,如果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爸媽陪伴時間很多,就會對孩子有無限愧疚,嚴重的甚至帶著情緒上班,兼職媽媽的壓力確實非常大,但是如果我們一直帶著這樣的情緒工作和照顧家庭,很顯然,這都不是我們想要的狀態。之前也有兼職媽媽跟我聊過,我建議說:孩子其實更希望有力量的父母,如果媽媽一直在家裡陪伴自己卻自怨自艾,那不是孩子需要的,如果媽媽在工作上很出色,有自己的寶貴經驗,那麼也許在孩子的成長途中,能夠給予孩子全職媽媽所不能給予的指點,這些對孩子的幫助也非常大。

所以,無論你選擇全職或者兼職媽媽,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過,不同的態度,不同的人生。

換句話說,媽媽能夠規劃好自己生活,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這些又何嘗不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教育呢?

跟完美說拜拜,跟憤怒和平共處

在孩子出生之前,我們只要管好我們自己就可以了,但是孩子出生之後,一切都亂套了。中國的家庭裡面,不僅僅是照顧孩子,更要協調跟外來幫手(父母或者保姆)的矛盾。這時候,對於一個事事講究完美的媽媽來說,瞬間會造成萬點傷害。曾經,ki媽就是這樣的人。有娃之前,我能盡量保證家裡整潔,雖然這個過程已經讓我有點疲憊。但是,有了娃之後,家裡簡直亂糟糟到不能忍,到處的玩具、隨處可見的奶瓶、輔食杯,更要命的是,我更希望對孩子更科學的餵養,自製輔食這些,而且對身邊的幫手也這麼要求,這就讓全家都很辛苦,大家都疲憊不堪。有段時間,自己爆痩,狀態很差,於是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到底是要給孩子一個乾淨的家,還是一個開心的有活力的媽媽。後來,我不得不接受亂糟糟的一切,但是卻更注重自己的心情,讓自己適當的放鬆。

告別完美,也就意味著承認自己的平凡,承認別人的不完美。當了媽媽之後,我們更學會比較,比較孩子的成長,比較孩子的穿著,比較家庭的收入、比較自己生活的環境等等。陷入比較魔圈的人,總是試圖超越別人,習慣於把自己或者孩子的特質當作「問題去修理」,往往越修理越覺得疲憊和沮喪,情緒很低落,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人生不止一個終點,大多數的時間,我們都是各自精彩。

作為凡人,我們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可能收到質疑和批評。這些批評無論來自丈夫、父母、老師還是老闆,都不需要把他們的評語當成一切。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也需要接納他們的不完美。

承認自己的不完美,也就能夠接納自己的消極情緒,有情緒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了情緒,怎麼去處理,這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

當然,關於如何管理情緒,佩蓉也在書里給了一些建議:

1、要有胸懷、勇氣和智慧

2、避免比較

3、學會等待

4、享受過程

5、減少慾望,知足常樂

6、心甘情願的付出

7、保持幽默感

憤怒是極端的情緒,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在忍耐身邊的一切,即便沮喪、消極,我們都選擇默默承受,但是到達一定量之後,會因為一件小事而爆發。為什麼忍耐身邊的一切,是因為從小到達,所有的人都告訴我們,生氣發脾氣是不對的。佩蓉就是這樣的人,從小到大,她一直是個超級和藹的人,與人發生衝突會讓她非常不舒服,於是當憤怒發生的時候,她會第一時間否認存在,但其實,憤怒不會自己消失,會轉嫁到其他的事情上,如果不讓憤怒有合適的出口,那麼它就會尋找替代品。也許跟丈夫的憤怒不能第一時間發泄,那麼也許替代品就出現在孩子身上,或者在自己的身上。

接納自己的憤怒,知道自己有權利生氣。因為憤怒是一種合理的情緒,它可以幫助我們糾正錯誤和不公平——當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光有憤怒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很多智慧和愛心幫助我們不被憤怒控制。

所以處理憤怒的方式不是拒絕承認,而是尋找一個合適的方法來表達憤怒。所以,佩蓉也給了他們生活的例子來講述他們家庭是如何表達憤怒的。ki媽來說說我們家處理憤怒的情況。和ki爸十多年的相處時光中,我們對彼此的憤怒處理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ki爸急性子,易怒;ki媽慢性子,不喜歡發怒,但是不代表沒有怒氣。通常,ki爸發怒的時候,一般是冷處理,不理他,當然他也會在冷靜下來之後,主要找我溝通,大家在商量解決的辦法;ki媽不喜歡發怒,但是不代表沒有怒氣需要平息,我自知藏著怒氣只會讓自己難受,並不能改變現狀,所以,我通常會把發怒的事情,平心靜氣的和ki爸溝通,然後再表達自己的憤怒,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很容易溝通,並做出讓步。發怒一定是矛盾積聚的表現,如果不把這些處理好,達成共識,那麼很可能下次還會發生。

媽媽要先照顧好自己,再做家庭高效管理者

媽媽要照顧好自己,聽上去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很難。大多數的媽媽,全心全力為家庭付出,唯獨沒有考慮自己。當然,照顧自己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健身、美容、服飾,更包括智力充電,比如了解一下社會動態,或者曾經從事的行業新聞,從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來,觀看一些演出、與朋友喝茶,約會,建立自己社交圈。

媽媽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越豐富,就越容易帶著滿足的心情對待家人,也會由更多的信息、心得可以彼此分享。如果把家人當成全部,自己的生活就會日益狹隘。所有的心裡需求都要家人來滿足時,對他們過高的期望最終也會讓自己傷心難過。

偶爾安排一些活動,也許還能夠擠出時間,但是,如何希望這些個人成長時間每周都能有固定時間支撐,也許還需要下點功夫在家庭管理上面。以前我很贊同隨性而為,想做什麼就去做。但是,年紀越大越發現,只有在有秩序的情況下,你才能找到多餘的時間,一切才能更加遊刃有餘。所以,保持秩序不會浪費你的時間,反而會讓你擁有更多的時間來規劃支配自己,讓自己擁有更豐富的生活。

佩蓉曾經擔任跨國公司的管理者,所以,在飽受長期無序單調無休止的家庭瑣事之後,她決定採用VIM(願景+目標+方式)的企業管理模式,來管理自己的家庭。簡而言之,就是跟配偶一起,根據共同的價值觀和心愿,勾勒未來家庭生活的藍圖,小處出發就是你希望養育的孩子具有什麼樣的品質,大處出發,就是你希望你的家庭在社會上是什麼樣的存在,比如信奉終身學習;比如盡自己能力助人為樂;比如想用自己的思想觀念影響別人;或者在旅行中尋找生命的價值等等。佩蓉認為:為家庭設定正確的目標和價值觀將使孩子受益終生,有了正確的價值觀,孩子才能對她的人生意義有明確的認定,才能不被社會中各種不良的現象所引誘,進而迷茫墮落。

我們希望培養謙卑、正直、一輩子學習,願意對自己、家人和社會負責任,直到感恩的孩子。我們的生活方式、教導孩子的方向、時間和資源的安排,都是符合這些價值觀的。

根據大的價值觀,來決定目標和方式,就會相對簡單輕鬆很多。當一件事情或者任務來臨的時候,只要判斷是否符合家庭價值觀,就可以絕對是否接受它。

當然,關於管理家庭的一些細節,佩蓉也做了比較詳細的闡述,其中包括四種,時間管理、金錢管理、物品管理和關係管理。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都追求家庭財富如何增長的時候,佩蓉家一直更重視精神層面的富有,財富是家庭幸福的保證,但是真正讓一個家庭幸福的,一定是家庭成員的精神富有。他們信奉終生學習,並努力幫助他人,希望家庭能對社會有益。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夫妻關係第一,子女第二

佩蓉把夫妻關係的處理當作第二個重點放在她的經歷裡面,她深知其中的重要性。曾經的ki媽也是,因為孩子的出生,而忽視了愛人,慢慢的感覺到兩者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那個時候,我突然發現,一直努力的把經歷放在孩子身上,卻忽略了夫妻間的溝通,完全是本末倒置。如果家庭都不幸福了,孩子怎麼可能還會幸福。對孩子而言,最最重要的最最開心的事情,無非是爸媽相愛,並且都愛著他們,只要擁有這些,他們就已經是非常幸福的孩子了。

所以,如果你很忙,不能好好照顧孩子,都不用內疚,只要努力耕耘自己的婚姻,讓孩子有一個幸福的小家,這些就已經足夠。我想,父母婚姻不幸福的家庭,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大家了解的都已經夠多了。

與人相處,是種智慧,夫妻相處更是。當最初的光環褪去,大家都暴露了原本的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就會越來越多。雙方都要嘗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以及對方的不完美。幸福不是上蒼的饋贈,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你可以選擇繼續挑剔對方的問題,不斷的懷疑自己的人生。或者,就去勇敢面對,婚姻不是一味的退讓,而是愛的妥協以及智慧的爭取。曾經,ki爸就對我說:我們是小家庭,也是一個小團隊,一起齊心協力把對內對外的事情做好、規劃好。每個人在小家庭里發揮自己的長處,有問題共同商量。我非常贊同,平等的夫妻關係,每個人發揮自己的長處,為家庭奉獻光和熱,讓家庭更具成長性。相信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也會更自立,更有主見。

佩蓉分享了她的婚姻經歷,她跟丈夫是如何從大家不看好的婚姻,變成另他們自己滿意,夫妻也越來越相愛的過程。有一個例子,我印象很深。婚姻之初,佩蓉對婚姻很不滿意,一直對媽媽抱怨丈夫,於是媽媽為了保護女兒,就一直勸他們分開。最後一次吵架,佩蓉又想跑去媽媽家,但是這次她放棄了,開始直面跟丈夫的問題,不再逃避,往後的日子裡,她一直努力在媽媽面前表揚丈夫,讓媽媽建立對丈夫的好感。我想,真正的智慧就是能夠對現狀不滿意的時候,立即停下腳步思考解決方法,而不是選擇一味逃避。

衝突始於某種造成傷害的行為或語言,這種傷害會引發憤怒的情緒,這種情緒會破壞彼此的愛。如果你能在發生衝突的時候靜下心來,挖掘背後自己真正的渴望和需求,將自己的感受坦誠告訴配偶,互相請求原諒並原諒對方,設法重建彼此的信任,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當然,關於遇到衝突的解決方案,如果,你想要一個幸福的家庭,也許在這上面,我們得用一些小小的智慧。針尖對麥芒,兩敗俱傷,互相對吼,並不能真正有效溝通,傾聽很重要,並且坦誠的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比發泄一通遠遠來的更好。

比起教育,媽媽更要學習愛的方式

現在的媽媽,不缺乏母愛,缺乏的是方式。當孩子一點點的長大,到幼兒園,到小學,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媽媽們就開始一點點的焦慮,不斷的比較,完全忘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個平凡的個體,需要充足的時間自己吸收養分,而不是一味的按照父母的要求去成長。我們迷失在比較中,完全忽略了孩子的自身的發展規律。

我們家長追求的不應是別人給孩子或自己的掌聲和認可,而是孩子的心靈因為他的興趣而豐盈,性格更富有毅力。這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獎賞了。

一開始佩蓉也犯了大多數媽媽的通病,希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當然這些都是別人認為的成績。特別對於全職媽媽來說,覺得,只有孩子成績好,當媽媽的工作才有價值,其實這樣的想法是不對的,這種有條件的愛會傷害孩子,媽媽的期望會把他們壓垮。孩子不是需要我們去修理的機器,而是等待我們去打開的禮物。假如有一天,我們發現孩子只是平平凡凡的普通人,而非我們期待的佼佼者,我們會有什麼反應。我想我們都不希望孩子因為看到我們對他們失望而受傷。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享受他們原本的樣子。

當然,無條件的接納孩子,並不意味著完全包容孩子的錯誤。很欣賞佩蓉下面的這段話:

真正的教育是在接納、欣賞、關愛和長時間陪伴的前提下有原則地執行管教,重視對孩子品格地塑造,同時培養他為家人、為他人、為社會服務地意識。

我們對是非標準絕不妥協,但我們也讓孩子知道,即使他犯了錯,我們也仍然愛他,願意給他改過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會犯錯誤,每個家長都會管教。但是更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努力構建起親密無間的親子關係,如果孩子小的時候,完全依靠幫手來帶的話,親子之間缺乏正常的溝通,那麼管教孩子的時候,更是要讓孩子知道,即使他們有錯,但是爸媽還是一如既往愛他們,給他們改過的機會。

追求快樂就真的會快樂嗎?

包括我自己,也希望孩子以後能成為一個快樂地人。大家都希望自己地孩子以後能幸福。但是佩蓉的一句話點醒了我:隨著年齡地增長,我越來越發現,把追求快樂當成人生目標的人,很難找到真正的快樂,但是追求更高價值的人范兒容易獲得快樂。也就是說,快樂應該是人生的副產品,而不是主產品。

我想這些我們都可以從自身的身上去找到原因。快樂也是我們成人追求的,什麼樣的快樂最讓我們感動,無疑是我們通過不斷努力,爭取來的快樂更讓我們感到難忘。

如果孩子地快樂是輕而易舉得到地,不需要付出努力,那隻能是膚淺地、短暫地快樂。只有用汗水換來地快樂,他才會珍惜。

一個缺乏自制力,不能延遲滿足的人是享受不了真正的快樂的。只有自制力強的孩子才能夠為了更長遠的目標放棄眼前的享受,為實現目標而全力以赴。當目標打出的時候,他獲得的快樂遠不是當初那一點享受能相比的,而且這份快樂會庚申、更持久。孩子需要自己尋找目標,自己決定將有線的經歷投入何種活動。家長能做的,是在他們還小的時候,藉助各種機會培養他們延遲滿足的能力,使之形成一種習慣。這樣,無論使學習、擇業還是選擇終身伴侶,孩子都能抵制眼前的誘惑。

學會放手

很多時候,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學會放手。我們無法一直保護孩子免受傷害。只有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面對逆境,他們才會有更快更大的進步。佩蓉很重視孩子的逆商。不僅如此,他們夫妻總是選擇一些冒險的不尋常的事情去體驗。孩子通過一件件小的挑戰不斷的壯大自己,當他們面對更大的風險的時候,也能有力量去迎接。如果一直處理父母保護下的孩子,面對一些無法成熟的事情就會選擇逃避,甚至有些選擇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挫折如果沒有將你擊垮,就一定會讓你更強大。

也許一開始的放手對父母而言是不習慣的,甚至的痛苦的,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去嘗試,給孩子們更多的自由,更多的空間。不僅如此,父母也要用這種主動迎接挑戰的方式,來傳達給自己的孩子,身教永遠高於言傳。

後記

佩蓉的媽媽經,從經營自身,經營家庭到培養孩子,侃侃而談她的個人經歷和人生感悟。書中有很多細節的內容,我並沒有完全點到,每個人看書的角度不同,經歷不同,看同一本書也會有不同的體會和結論。本書的重點提及的話題,我都做了整理出來,如果沒有時間,可以從本文get 到重點,不過有時間的話,還是推薦大家都看一下本書,免費的pdf版本介紹按提示索取哦,覺得好的話,就考慮入書吧!

推薦閱讀:

新生兒睡眠:寶寶愛抱睡, 沾床就醒, 教你三種方法讓寶寶好好睡覺
你的頸椎還健康嗎
父母必讀!「乖孩子」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一碗面折射孩子不同人性,別讓愛成為孩子的羈絆!讓無數媽媽動容
好媽媽育兒平台:你的教育與格局,決定你未來的婆媳關係!

TAG:家庭教育 | 兒童教育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