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刻意練習「的學習環境
我們一家人都是一百天的行動者,在「我家裡常說的話」中有一句就是「100天才能養成一個習慣」。而對一百天行動有興趣的朋友一定對「一萬小時定律」不陌生:「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這一萬小時定律往往會指引一百天行動者,成為行動的驅動力,覺得堅持每天的長期投入必將帶來收穫。
我以前也是這麼想的,但在幾次一百天行動後,慢慢地產生一些疑惑,「長期的堅持一定能帶來收穫嗎?」從自己的經歷看一方面時間有限,嘗試不同的一百天行動中經常會換主題;另一方面個人行動,純粹以「時間」作為目標的話,缺少方向性和階段目標,又加上缺少專業老師的指導,能看到進步但卻有限。
在行動和思考中,最近比較火的一本書《刻意練習》給了我一些啟迪。
刻意練習不是為了練習而練習,不是為了單純證明自己的恆心和毅力的。用《刻意練習》作者的話說,它有著定義明確的特定的小目標,是希望「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以至千里」,最終達到長期目標。
事實上這本書至今仍沒看(只在微信讀書上簡單翻了會),我更多的是從幾個公眾號上看的推薦和總結。
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少年商學院張華的《刻意練習的七個原則》,對於我這沒看書的人來說,摒棄了大量細節,用自己的語言提取了重點原則,讓我省了很多腦細胞。(不過沒看書,也缺少了對「長時工作記憶」、「心理表徵」等重要概念的理解)
在看文章時頭腦中浮出了樂媽的「小樂這五年的英語學習」,五年的英語學習不正是一個「刻意練習」嗎?記得朋友看這篇文章時說:「比起孩子怎樣學習英語,我覺得,從這篇文章中,更能學到的是,媽媽怎樣學習當媽媽。」所以我想,作為一個父母來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學習的正是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刻意練習的環境。這或許是成為一個好家長的秘訣。
於是我結合《刻意練習的七個原則》一文,重新剖析「小樂這五年的英語學習」,算是自己進一步的總結。
1、首先要摒棄偏見。
小樂的英語學習從二年級下開始上,屬於英語起步晚的。一開始連字母都不會念,同班的孩子要麼比小樂大,要麼已經有學習基礎,一開始感覺壓力很大。
「孩子學習晚是不是學英語就不行了呢?」這就是我們在學習起步時首先摒棄的偏見,對於我們家來說,我們所做的,是挖掘小樂的優點給予鼓勵:「你的語言能力很強,那是你的強項」,所以小樂在學習中雖然有壓力,但也一直都很有信心。
2、一定要有明確的、特定的小目標。
語言的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現在回顧五年的學習中,小目標是散布在每個階段中的。比如:
最開始的音標學習每天連續學,每天5個左右,第二天不光要會念前一天學過的,還要背音標相關的語句。
在看《哈利波特》系列時,從第一本開始,一點點看,每天看30分鐘,不管能看多少頁,不會的單詞做個記號,只要不影響閱讀,就不要花時間去查單詞,保證閱讀的完整性。
聽《哈利波特》 第一本的故事講解音頻,每天跟著老師邊聽邊學30分鐘。
或許30分鐘只是個時間概念,但我理解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每天的小目標背後就是看完和聽完一本《哈利波特》的書,這是更大一點的明確的小目標。
還有最新的不二英語學習計劃。挑選了一本辭彙書,近3000個,分成29個word list,每個list大概有100多個。設想的小目標就是每周背一個list,一個list有9頁。雖然實際有差異,但小目標還是很明確的。
3、一定要專註。
專註這一點之前的文章中並沒有特彆強調。原因是專註習慣的養成。這應該得益於小樂的閱讀習慣(詳見「我家的閱讀培養」),以及全家人一貫在做的一百天行動帶來的持續和專註,像我和小樂背單詞一百天斬斬斬,糾正個人習慣的卡古行動。
而提到廣度和深度的辯證關係,對於學英語來說,我想廣度不僅僅是單純指圍繞英語本身。我採用的是圍繞某一個主題延伸開來的方式,比如我家學英語最大的寶庫就是《哈利波特》和《Horrible Histores》,圍繞它們,閱讀、聽力、配音,表演,形式是多樣的。而深度則是逐步積累,漸進式的,學英語對於家長來說,最關鍵需要把握的是提供給適合孩子水平的素材,保護好孩子的積極性。好在英語閱讀有完整的分級體系,家長要做的是確定孩子合適的水平,找分級讀物。
4、最好能有一位好的導師、教練,或是加入特定的社群。
毫無疑問,跟著林老師上課的三年私塾幫助小樂快速地進入了英語殿堂。小樂的發音完全是林老師打下的基礎,而設計的學習遊戲,拍攝學習等方法,也都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而之後是斯萊特林英語學習小組,四個小朋友自助的家庭娛樂式學習,看起來不能帶來有效的英語水平提高,但我卻一直認為它功不可沒,在近一年的時間持續給孩子們帶來學習熱情。
5、走出舒適區。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會傾向於停留在舒適區。在孩子學英語的過程中,家長要幫助孩子走出舒適區,挑戰新的目標,但推進的關鍵是如何讓孩子不覺得那麼痛苦。我的理解主要是兩點:一是一定要結合孩子的興趣來;二是之前提到的把握好深度問題,遞進式推進。
我們選擇的是結合哈利波特和歷史的題材,這都是小樂感興趣的內容。聽和閱讀都是《哈利波特》系列,從第一本開始,一點點看,一點點聽。記得在選擇《哈利波特和魔法石》前,小樂看了不少單詞量較簡單的故事書,雖然有的單詞不認識,但基本不影響故事的理解,所以當時覺得她可以再跳到難度略深點的書,選擇購買了《哈利波特和魔法石》的故事講解音頻。
另外在學習過程中,家長要有意識,意識到舒適區的存在,並適時調整。(我把這一點放在後面,主要是覺得大多家長對孩子要求都會偏高)最近在「不二」英語學習計划進入穩定狀態後,就和小樂商量想調整部分計分規則,增加得分難度,也是一種微調吧。
6、一定要獲得反饋。
成人需要反饋,孩子更需要。最簡單的反饋就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及時認可,而不是最終的目標。
反饋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比如在斯萊特林小組在家中表演自己排練的小劇場時,家長們充當觀眾,就是最好的反饋,而這正是歡樂的親子時光;還有我都會把孩子們的表演拍攝視頻,配音則和原視頻做混音,再在公眾號上發表,更能獲得很多朋友的鼓勵。
在互聯網時代,善用網路能獲得更多有效的反饋。比如寫一直是困難的一件事,我們鼓勵小樂寫東西,曾開過微博,沒什麼效果;但開設「父愚女樂」(fuyunv)公眾號,堅持記錄父與女的成長,看來是對了。這一直給我們一家帶來了正向反饋,比發微博和微信朋友圈要好很多。長期積累讓全家都習慣寫點什麼,而看到積累和變化後也會更樂於分享。
當然不是說發微信朋友圈沒意思,雖然小,仍會有正向反饋。像現在小樂閱讀後習慣在豆瓣記錄並分享,慢慢地從簡單評分過渡到寫幾句文字,也是些許的變化。
7、遇到困難時,試著做不同的事,或重新確定動機。
小樂五年學英語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但過去後我卻不太確定了。這還是和學習的趣味性以及積累帶來的成就(比如完整的看一本英文原版書)相關,也和沒有給她太多的壓力相關。
不過「遇到困難時試著做不同的事」也可以這麼理解。記得我提到過小樂「由於學英語開始的晚,使得一開始看英語原版時和中文閱讀水平無法保持同步」,當時也還不會選擇分級讀物,我的做法就是買不同系列的書,讓她自己挑著看,看的下去的就看,看不下去的就丟一邊。我一般很少買全系列,只是挑個一兩本,等看了覺得合適了再多買點。
另外就是對完成挑戰後給予的小小激勵,小樂完全不在意激勵的物質金額大小,像我們的「不二」學習計劃,四周一次總評,收穫的禮物可能就是一個書籤或一張不二的海報,但都是她喜歡的,這往往也給挑戰困難帶來樂趣。當然從動機上去發展原生的動力,那是一個更大的課題。
概括五年的學英語經驗,就是「營造環境,給予反饋,不斷嘗試」,這是不是符合「刻意練習」呢?作為家長,不斷的琢磨,恰恰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一個刻意練習的學習環境吧。看來自己的下一步「一百天行動」的升級應該也是刻意練習,即把純粹以時間為目標的行動轉化成有意識的長期刻意練習。
參考:
《刻意練習》的七個原則
刻意練習的本質
十分鐘讀完《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本質:一萬小時定律真的錯了!
小樂這五年的英語學習
推薦閱讀:
※邁格森閱讀者之路活動最強介紹,這裡有成為實力派的獨門秘籍
※//邵教授//沒錢就去搶?
※正確高效的學習方法是學好英語口語的關鍵
※學會這些英語Tips 英國生活小case
※記性不好怎麼學好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