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篇:品牌成長的3大真相 | HBG13周讀書會收尾演講
HBG讀書群是一個純粹的營銷知識分享交流群,為營銷從業人士在實踐之餘提供一個能給自己充電、學習和交流的平台,此群將源源不斷的輸出高質量的營銷知識和實踐經驗。歡迎直接點擊右上方的藍色標示,關注「HowBrandsGrow非傳統營銷」公眾號,後台回復「報名」可入群。
不知不覺,13周的HBG讀書計劃在大家的支持下,已經順利走入尾聲。
在最後一周的討論中,我們邀請到了重磅嘉賓——蘇寧雲商集團營銷部副總裁郭冬東先生,他為大家進行了長達90分鐘的給力分享。他通過豐富的實戰案例,將本書提到的理論更清晰地梳理整合,將其變成營銷者「想得起、用得著」 的經驗法則,令小夥伴們受益匪淺。
分享正文:
如果說《非傳統營銷》一直在討論「馬太效應」的強者越強論,那麼究竟如何令自己的品牌變強?如何保持市場競爭力?如何保持市場份額的持續增長?
郭總將其總結為:品牌制勝的三個法則, 相信適用於大部分大眾消費品牌的營銷運營:
法則之一:懂你
營銷的出發點,不是品牌,也不是商品,是消費者。所以我們要了解消費者的需求,然後再在合適的時間,針對適當的人群,提供恰當的商品,以及適合的服務(provide theright service, to the right consumer, at the right time)。最重要來講,出發點在於了解需求和真實的購物行為,這樣才能做出合適的競爭營銷。
最傳統的了解消費者渠道是Focus Group, 就是邀請一批目標人群來探討一個品類競爭及廣告的策略。那麼在現今的大數據時代,如何精準地了解消費者需求?
要知道,消費者有三顆心:貪心、花心和愛心。消費者總是貪心的,他們總希望買到的產品物超所值,網上購物時又希望會有24小時的在線客服及免費退換的政策。至於花心,本書中一個定義用得好——「腳踏幾條船的分列式忠誠」。因為他們在同一時間的選擇太多了,一個超市通常有超過三萬件不同的產品,而綜合性電商里,比如亞馬遜的產品量可能去到幾千萬。在這種情形下,忠誠的消費者其實是很少有的。消費者又是感性的,購物習慣有時也會受到別人的影響,68%的人會受到名人明星的影響,66%又會受到朋友的影響,同時特定的事件和節點,也同樣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做出消費行為。
就比如本書第一章提到的,佳潔士和高露潔的案例,兩個品牌近期的顧客來源分別有46%和68%來自於競爭對手的轉換顧客。由此可見,消費者是多麼地容易變心,也是更直接地體現出人的本性——總是喜新厭舊,總是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以前我曾嘗試清新口氣的牙膏,這次我可能想嘗試改善牙齦的,以前我習慣用了擠出來的護手霜,現在我可能想試一下按出來的......消費者的變化無處不在,也是很難預計的。
法則之二:人氣致勝
如何提高品牌的人氣?針對所有的顧客通過提升滲透率,尤其是對新顧客,甚至是輕度的顧客?為什麼要重視輕度顧客?書中前幾章提到過,輕度顧客通常是大眾消費品最主要的顧客群。因為他們的數量最大,他們經常搖擺不定,而且有時會忘記曾經購買的品牌,投入競爭對手的懷抱。所以不要只對重度消費者下功夫,時時想辦法去招募新的顧客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只有不斷有新的顧客,才能源源不斷地提升品牌人氣。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評價一個人好不好,是否值得尊敬或者有學識,不是通過一次兩次的評價,而是不斷不斷地積累,是長期的過程。曾有中國消費者忠誠度的調查顯示,26種消費品類當中,消費者的購買頻次低於四個月一次,可見「腳踏幾條船的分裂用戶」占消費者的基數有多大。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與增加消費頻次相比,品牌更需要持之以恆地做一件事,就是把顧客的基數變得越來越大。
有一個廣告主題是今天你洗頭了嗎,以企圖改變消費者習慣的方式,提升市場份額。如果中國的消費者每周洗兩次頭,這個廣告可以說服到大家提升到每周洗三次頭,是不是市場份額就提升了50%?事實上,很難有某一個公司或某一個品牌可以聯合推廣,更需要天時地利與人和,需要消費者達到一定的習慣的改變。
「2002年,我曾經在寶潔負責沐浴露營銷,那時消費者更多是用香皂。我們花了很多的心思,將沐浴露這一概念提升人氣,深入人心。實際上,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提升,消費升級,沐浴露也確實變得越來越普遍。」
所以就從另一側面證明,增加消費頻次的作用並不可觀,反而提升顧客人群,讓來的更多,買的更多,才是營銷的王道。本書第七章的案例,就能很好地解釋這一問題,豐田汽車的市場份額佔到2%。但流失率卻高達50%。要知道,在這一品類中,就算是忠誠的老顧客,也最多四個月至半年才能買一次車,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把品牌人氣在新顧客人群中不斷提升。
而更具體的做法是:第一,提升心理關聯,但不能太硬地做情感營銷,要通過有效的方法說服消費者將品牌擺入備選清單;第二,提升購物便利,完善線上線下的營銷,提升終端的能見度,讓購買者的決策變得更簡單,直接將品牌加入購物車/購買清單。
去年大獲成功的可又可樂「分享快樂」就是用心理關聯的方式,贏得消費者的芳心。快樂的時候要和人分享,那麼我們就帶你回憶到每一個環境中,開懷暢飲。還有去年春節期間,把快樂帶回家的理念,更是一種情感的連接,令消費者動容的「說服」購買。
而現今大部分的大眾消費品,都非常重視分銷這一途徑,比如你去到偏遠的山村裡,你會買到康師傅的速食麵,你也能買到可又可樂。這就是說,購物的便利性對消費者也及其重要。另外,讓消費者能夠無處不在地看到商品,也是很好的辦法,比如在一些大量運營的售點,鋪上海報、掛旗或大型的陳列,也能夠快捷地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所以,要不斷地嘗試這核心的兩點,心理關聯和購物便利,才能有效地提升滲透率,抓住新顧客的心。
另外,名人代言也是在社交媒體當道的現今,比較有效的人氣幫手。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確實會非常熱衷一些明星,比如TFBOY,楊洋,趙麗穎等等。為什麼要了解年輕人的喜好,是因為他們的購物決策,很多是收到明星和朋友的影響,而與此同時,00後95後是非常願意分享的 。這對我們的暗示是,其實你如果在社交方面能夠有更多的宣傳,如果這些受眾在購物後能有社交的分享, 也會大大地提升品牌的人氣。
法則之三:全品類為王
全品類態的競爭營銷,就是不要局限於在相同品牌進行競爭。我們要與同品類的所有品牌進行競爭,還要和品牌記憶點的所有品牌進行競爭。傳統的營銷方式,總是局限於定位相同的品牌去設定競爭策略,現在我們將其稱為狹隘的競爭方式,不要忘了,還有很多同品類的競爭品牌需要我們考慮。
舉個簡單的例子,以去頭屑功用著稱的海飛絲洗髮水,它的競爭對手只是有去頭屑功效洗髮水——清揚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如果營銷做得足夠好,海飛絲的競爭對手,足可以大到去蠶食洗髮水的領導品牌:飄柔、沙宣、力士。再比如,紅牛的競爭對手,就只是其他品牌的能量飲料嗎?其實,同樣具有提神功效的咖啡、茶也是紅牛的競爭對手, 咖啡、茶和能量飲料其實都有機會蠶食其它兩方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海飛絲和飄柔的顧客重複率,竟然超過了海飛絲和清揚。調查顯示,海飛絲的用戶中,有35%同年買過飄柔,26%買過潘婷。消費者很貪心,去屑不要太強,又要滋潤,又要順滑,又想時尚,同時又擔心脫髮太嚴重。所以海飛絲是和整個品類進行競爭,尤其是領導性的品牌。
以此可見,同品類品牌的競爭關係更大,而並非同定位的品牌。我們需要另闢蹊徑,找到自己的增長點。
這本書所提出的理論,顛覆了我們很多傳統營銷的看法,但它確實通過一些定量分析,解釋了現在市場的變化。所以說,市場營銷不一定是藝術性的東西,科學性的,它是在不斷變化的。我們要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嘗試新辦法,去增加我們的消費者群體,同時進行更多的心理關聯,也要在觸達便利性方面做出相應的提升,才能留住消費者,說服他們購買更多。
問答集錦:
Q-1:在微信公眾號內容營銷的大時代,如何脫穎而出,贏取消費者的注意?
A:最重要的是內容,只要是能夠觸動人心的東西,大家看到會感同身受,就會進行傳播。今年雙十一,可能很多人不記得自己買了什麼,但那部開價43萬的德國菲仕樂鑽石鍋,卻成功成為了社交媒體的熱議話題。還有段子手自發性地原創轉發文案,「不需要你們送我什麼,就需要你們送我一又鍋」。這就是社交媒體上能夠傳播的內容,就看你的創意可以發揮到哪裡。
而對於公眾號營銷,建議增加一些互動、分享的環節,通過內容引起用戶的興趣,鼓勵用戶自發生產內容。
Q-2:像可樂、飄柔這類分銷,知名度都很高的情況下,目前中國大環境又不斷下行,請問是否有比較好的應對辦法? 是開發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新品,還是稍微改變下大品牌的定位?
A:定位方面可能需要改變,其實有調查顯示,中國個人可支配的能力在增長,消費者已經有一些變化,他們在購買商品時,更傾向於買一些高端或超高端的產品,像這一類的大眾消費品牌要開始思考重新定位的問題。
其實可以讓品牌變的更加好玩,比如可又可樂最近新出的自拍瓶,就為商品增加的附加的吸引價值。就是品牌要進行不斷地創新、包裝,定位和價位不斷調整改變,這樣才能保證品牌在市場的新鮮和新奇度。
Q-3:想問下CEO和CFO對於能力素質有什麼區別差異么?您做財務總監的經歷對現在做市場副總裁有什麼影響和幫助?對於想往更高遠發展的同學來說,需要對於財務知識掌握的深度需要到什麼地步?
A:CFO和CEO唯一的區別是「一」,F加了「一」成為了一個需要做決定的「E」。其實兩個角色在個人素質方面是無限接近的,CFO要有戰略的思維,同時還要有落地的實踐方案。其實CFO特別像一個「導航員」,需要有能力遇見前方的機遇和風險。而CEO就需要根據CFO各種的相關分析,做出決策。其實很多企業的CEO也是從CFO轉過來的。
做財務需要比較理性,而對於做市場營銷的人,這個技能也是至關重要。拿了這個預算預期的回報,是要有所預計的,這也是對市場營銷人來講,有一些財務的經驗支持,也是非常有幫助的。財務的基礎知識可以通過找一些專業書籍來學習,對於個人理財和企業發展都非常有幫助。
Q-4:針對傳統家電行業寡頭壟斷及市場需求加速飽和的情況下,如何增加90後消費者的有效購買,如何提升品牌在這些新一代消費者群體心中的記憶度?
A:其實所謂的家電的飽和,需要很精準地談這個問題。是不是電視機就真的飽和了?其實是大量的消費者在進行更新換代。我們發現電視機的屏幕變得越來越大,而獲取的成本也越來越低,技術的快速發展造成成本下降後,有可能會把當初有些消費者,其實沒有購買或置換大家電的這種想法,成本下降後會促使他們去購買。但是這的確不足以影響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引起消費者的購買需求。在購物的這個流程中,我們的這個環節當中是什麼?比如有些需要換電視的消費者,是因為買了新的房產,需要新的裝修,所以需要換全屋的家電。那麼去聯繫家裝設計的商家,就是我們做電視機營銷的一個入口。
提升品牌在九零後的影響力,就是我之前所說的,提升情感關聯和購物便利,你的品牌要和年輕人要有關聯。消費者很貪心,但你也可以讓消費者變成你的同盟,可以幫年輕人做一些個人定製,同時包郵寄安裝,讓這群消費者感覺到「我是獨特的,我被當做一個VIP去對待」。這就是營造情感關聯和購物便利。
Q-5:李彥宏說,移動時代即將過去,人工智慧的時代將來臨,腦洞打開一下,想問那產品經理積累的這些hard skills,比如交互等等會不會過時?做財務投資的同學是否有多大可能被機器人取代?
A:人工智慧的時代會來得很快,但產品經理積累的hard skill也並不會過時。Google已經開始了發展唇語閱讀,精準度達到50-60%,所以在環境嘈雜的時候,就成為了非常有用的「利器」凡是和人有關聯的交互,任何經驗和能力都不會過時。
人工智慧分為弱人工智慧及強人工智慧,另外是超人工智慧。我們現在其實還是處於弱人工智慧的階段,強人工智慧其實就跟人腦比較接近,超人工智慧的話,其實是超過了所有人的水平。既然他已經超過了所有比我們人,比人的思維還要更強,那麼他做投資也應該不是問題。因為財務投資和做市場影響很類似,又要看數據,又要有情感,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機器可以看數據,但短期內還是很難模擬人的性格,所以我認為在短期內,還是很難實現被機器取代。
HBG13周讀書計劃已結束,但是元旦之後我們會有新的玩法哦,想加入的朋友可以關注公眾號,後台回復「報名」即可。
最後,也請大家積極來信(howbrandsgrow@163.com),寫出你對這本書(或者其中一個章節)的讀後感、或者案例、或者反思,每篇文章2000字以內即可。HBG公眾號會統一發布。
推薦閱讀:
※思維導圖:品牌推廣初期必備教程
※孩子王模式,是真實成功還是資本的故事?
※給萬科做了1000套全屋定製後,我用5㎡就能打造一個兒童房
※線下實戰案例 -- 媒介屬性
※秦緒文:你的生意也可以這麼玩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