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壓力值爆表了怎麼辦?

最近有個朋友跟我說,自己總是覺得很焦慮,難以控制情緒,很多小事都能令他抓狂,比如遇到印表機卡紙都焦躁不安,很想踹機器;等紅燈時前車啟動慢了,就氣得滿臉脹紅,浮躁不耐煩、注意力很難集中、易疲倦、發怒、頭痛、胃痛......

我認真思考了下他的問題,之前我自己也偶爾會被人問及「怎麼處理壓力?」這樣的問題,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知道「壓力」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壓力又來自哪裡?心創公司的陳藝新老師在「壓力的真相」課程中是這樣解釋的:壓力是壓力源和壓力反應共同構成的一種認知和體驗的過程。而壓力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生物性壓力源:因受傷、睡眠剝奪、噪音氣溫的不適宜,而致使身體產生的不適感。

精神性壓力源:個人的認知結構、人格障礙。

社會環境性壓力源:因社會或自身的重大事件而產生,比如說颱風、海嘯、恐怖分子等一些自身力量不可控的天災人禍。

在這三類壓力源中,個人認知結構造成的壓力又佔據了最主要的地位。什麼叫認知結構?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信念價值觀,就是我們如何看待事情,是壓力來源的主觀性因素。認知是怎麼來的?除了客觀發生的事件之外,我們對事件的絕大多數認知都來自於大腦的演繹,即編故事。

舉個例子:有一天你給你老闆發微信彙報工作,你希望他回你,可是過了好久他都沒回,這時候你怎麼想?第一想法是不是老闆對我的方案是不是不滿意?而這個時候你剛好刷了下朋友圈,發現2分鐘之前你老闆竟然還給其他同事點過贊,這時候你怎麼想?是不是我什麼時候得罪他了?為什麼不回呢?他是不是忽視我,是不是對我的工作不認可......

你看這種壓力的來源是不是自作自受啊,可能原因只是老闆沒時間看微信罷了,哈哈。仔細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往,可能你會發現帶給你最大壓力的往往不是客觀事實,而是你大腦編造出來的故事,所以,多數時候的煩惱都是我們在自尋煩惱。

了解了壓力和壓力源會有助於幫助我們科學的進行減壓。關於如何減壓,我自己呢是從三個方面入手的:

? NO.1 調整心態 ?

想要調節壓力,首先應該調整自己面對壓力時的心態。

團隊不穩定,業績完不成。

產品優勢不明顯,市場佔有率不樂觀。

資源短缺,資金鏈將會斷裂。

家庭負擔重,父母年紀變大,孩子進入叛逆期。

......

對,這些都是人生的壓力,但是這些壓力並不會因為你把它看做壓力或是你產生焦慮而減少。面對壓力,陷入惶惶不可終日的焦慮之中是最不可取的做法。

知道了這個道理,當壓力產生時,我首先做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關於調節心態這個部分其實可以借鑒這樣一個自我盤問的套路:

問:你有壓力嗎?

答1:沒有。

問: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答2:有壓力。

問:能解決嗎?

答1:能解決。

問:能解決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答2:不能解決。

問:那擔心和焦慮能讓壓力消失嗎?不能的話擔心又有什麼用?

這也就是我一直認為的要看到壓力,學會和壓力和平相處,不要放大也不要縮小,這本質上是看待壓力的態度問題!對於一個管理者而言,一定要學會正視和化解自己的壓力,因為在團隊中,壓力是種會傳染和蔓延的情緒,一個管理者的狀態影響著整個團隊的氛圍,當他感覺到壓力山大,情緒緊繃的時候,你觀察他的團隊的狀態也一定是很緊繃的,團隊的狀態是管理者的一面鏡子。

?NO.2 細化目標,拆解壓力?

職場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在壓力之下如何才能保持激情不減?激情是什麼?激情是目標的溫度計,沒有目標哪來的激情?所以,在壓力之下要想依然保持激情滿滿的狀態,那麼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明確目標:每一個壓力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的背後又隱藏著一個你要達成的效果或是意義,去找到這個效果,用smart原則去根據這個效果制定目標,然後把大目標拆解細化成一個個可執行的小目標。其實,細化目標的過程其實也是在一步步拆解壓力的過程。

? NO.3 用目標倒逼出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的第一步就是做行動方案,把目標拆解完後一定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負責人,時間截點,檢查機制,然後就開始行動,只要開始,永遠不晚,當我大步奔跑起來的時候,那顧得上髮型亂不亂啊。

所以當在你感受到壓力的時候,首先,調整心態(天上飄過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其次,找到壓力背後隱藏的需要,轉化成目標;最後,制定行動計劃(太忙的人通常沒時間考慮壓力這件事)。


推薦閱讀:

你說瞧不起拼多多,用不著優惠券|你沒窮過,你不懂!
我現在沒有時間孤獨,更多的是焦慮。
你的包那麼大,是缺安全感吧?
心態的提高和進階(一)

TAG: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