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吃透」一本書

我們今天學習「分析閱讀」的目的則在於「吃透」一本書。

在這裡我也得強調,不是所有的書都值得你去「吃透」,因為這的確很複雜且耗費時間精力。但是你一旦決定要完全地「吃透」這本書了,那麼你就需要學習今天的內容來獲得一些重要的技巧。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相似性只不過在於它們都可能帶來超高的回報率,那你就低估了我對「驚人」的定義了。事實上,它們在流程上也非常相似。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天使投資人的投資流程與規則:

1、不同項目的投資邏輯不一樣,所以投資的第一步是對項目做好分類;

2、接觸項目之後就需要仔細研讀商業計劃書,首先了解這個項目究竟是在做什麼,其次找到該項目的商業模式,並推演該流程是否流暢,最後評價這個項目究竟解決了什麼需求,並判斷這個需求是否為真實需求;

3、接著投資人還需要把創業者約出來面談,關於商業計劃書中的核心點,需要確認雙方的理解是否一致;

4、如果項目進行順利並達成了投資意向,投資人還需要對這個公司進行更深入的調查。

5、等到投資環節已經完成,還需要不斷地與創業者進行密切溝通,確定項目進展。

以上這些流程,也基本對應著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十一個分析閱讀的規則。

分類

因為面對不同類型的書,閱讀方法完全不一樣。所以分析閱讀的第一個規則是: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讀的是哪一類書,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閱讀之前就知道。

但是在這之前,我們起碼得學會如何分類。

首先,從是否虛構,我們可以將書分為「小說類」與「論說類」兩大類。一本論說性書籍的主要目的在於傳達知識,而我們的分析閱讀會更適用於這一類書籍。

然後,我們繼續把論說類書籍進一步細化,可分為「理論性作品」與「實用性作品」。雖然我們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說「理論」和「實用」這兩個詞,但是與這裡說的還是有一些區別的。

任何一本教你該做些什麼,或者如何做些什麼的書都是實用書。

任何一本指南類的書都是實用書,實用書常常出沒在經濟、政治、倫理等類別書目里。而理論類的書重點在於傳播知識,即陳述「什麼是什麼」,比較常見的是歷史、科學、哲學、數學等。

到目前為止,我們先了解這些大的分類即可,後面還會繼續細分。

透視一本書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骨架,而分析閱讀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出這副骨架。這裡就涉及到分析閱讀的第二個規則:

使用一個單一的句子,或最多幾句話來敘述整本書的內容。

也就是說,你要盡量簡短地說出整本書的內容是什麼,而且不能滿足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閱讀論說性的書籍往往可以直接在摘要、序言、目錄等部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但也有一些書會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可以藉助分析閱讀的第三個規則。

分析閱讀的第三個規則是:

將書中重要的篇章列舉出來,並說明他們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個整體的架構的。

每一本書都是作者創造出的藝術品,它也同樣具備藝術品的整體性與複雜性。一本好書,不僅僅是內容的簡單集合,還會有完善的架構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

當你已經熟練地運用第二、三兩個規則,你就會發現你對整本書的方向已有了大致的了解。

接下來要提到的是第四個規則:

找出作者要問的問題,或者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把這幾個規則連接在一起,就是:你需要在書中找到一些問題,並進行分類。

哪個是最核心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如何被論述的?

剩下的問題中,哪些是主要的?

哪些是次要的?

哪些是理論性的,哪些又是實用性的?

鍊字,鍊句,煉主旨

分析閱讀的第五個規則:

找出重要的單字(word),並透過它們與作者達成共識。這句話理解起來很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比理解要難。

首先,什麼樣的字才算重要的單字呢?在這裡我們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幫助尋找這些單字。從一個讀者的角度來看這重要的單字,往往就是最讓人頭痛的字。因為它有可能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時時接觸到的,作者一般也會在書中將這些重要的字標註出來或反覆強調。

但僅僅找到這些單字還不夠,我們還得確認這些單字在使用時最精確的意義。因為這些單字在生活中可能非常普通,但是在書中它往往被用於表達完全不同的意思,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比較上下文來推敲這些重要的單字,直到確認你理解的就是作者想表達的意思。

找到了重要的單字,接下來就到了第六個規則:

將一本書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來,找出其中的主旨。

我們同樣可以運用找到單字的方法去尋找這些句子。當我們找到了關鍵句,那麼如何確定我們真的理解了它的主旨呢?作者在這兒給出了兩種測試方法:

1.「用你自己的話來說」,如果要你就作者所寫的某個句子作解釋,而你只是重複他的話,或在前後順序上作出一些小小的改變,那你最好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理解了這句話。

2.你能不能舉出一個自己所經歷過的主旨所形容的經驗,或者與主旨相關的某種經驗?

分析閱讀的第七個規則是:

從相關的關聯中,設法架構出一本書的基礎論述。

但這是有很大難度的,因為論述可能出現在句、段,甚至段的集合中,更何況,每一本書都有許多段落根本沒有任何論述。

因此,關於第七個規則,還可以用另外一個公式:

如果可以,找出書中說明重要論述的段落。

可是,如果這個論述並沒有這樣表達出來,你就要去架構出來。你要從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選句子出來,然後整理出前後順序的主旨。

那麼具體要如何做呢?

首先,找到論述中所包含的聲明,也就是你為什麼該接受作者這個論述的理由或者是這些理由帶領你到什麼樣的結論上。

其次,你需要區分不同的論述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前者以一個或多個特殊的事實證明某種共同的概念,後者用連串的通則來證明更進一步的共通概念。

最後,找出作者認為哪些事情是假設,哪些是能證實的或有根據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證實的自明之理。當你明確了文本的共識、主旨和論述,那麼分析閱讀的第八個規則便水到渠成了,而這也是詮釋內容的最後一個步驟:找出作者的解答。

經過前面的積累,你對這本書已經有了相當多的了解,你也該回應一下第一階段的規則(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未解決的。

在未解決的問題中,哪些是作者認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本書寫的怎麼樣?

好的閱讀更像是一場對話,只有完成了這場對話,才算是完成了一次閱讀。

當然,這裡的「對話」並不是隨意的,你需要非常明白「文法」、「邏輯」、「修辭」這三種藝術是如何協調與掌控的。這裡也就引出來分析閱讀的第九個規則:

在你說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暫緩評論之前,你一定要肯定地說,我了解了。

第九條規則要說的是,當你沒有明白作者在說什麼時,也就沒有資格去評判。這是鼓勵讀者在作評判之前,要明白評判的前提。事實上,沒有一本好書會好到無懈可擊,但是公正合理的評論者卻少之又少。

希望你不要是一個閱讀的「狂躁分子」,如分析閱讀的第十個規則所說:當你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時,要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不要無理地辯駁或爭論。就像反對他一樣,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準備。

要做到這一點,你就需要明白第十一條規則:

尊重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在做任何評判前,都要找到理論依據。

事實上,關於反對作者的具體步驟,作者還給出了更細節的方法。秉持著公正、客觀、實事求是並不帶偏見的原則,你可以運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說明:

你的知識不足。在這裡要注意的是,除非這些知識確實相關,否則就沒有理由作這樣的評論。而且,要支撐你的論點,你需要闡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識點。

你的知識錯誤。要想作這個評論,你必須要能說明事實,或是能採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場來支撐你的論點。

你是不合邏輯的。這就是說作者的推論荒謬,一般來說,荒謬有兩種形態:一是缺乏連貫,另一個是事件變化的前後不一致。要批評這兩種問題,讀者一定要能列舉精確的證據,而那是作者的論點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亮點。

你的分析不夠完整。最顯著的缺陷就是作者並沒有解決他一開始提出來的所有問題。然而任何人都可以這樣評論一本書,因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至此,我們也就完成了分析閱讀的所有規則,但是作者也強調了這些規則是理想化的,沒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這種方法去讀每一本書。無論如何,這些規則只是衡量閱讀層次的理想標準。你是一個好讀者,應該達到你能夠達到的閱讀層次。

閱讀技巧是慢慢積累的,就算一下全教給你,也得需要一段時間來消化

的。但是,只要按照這樣的閱讀思想去閱讀的話,一直堅持,保證你的閱讀層次會越來越高的。

我是張德檢。

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幫助你。

The End.

推薦閱讀:

你真的會讀書嗎?《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張一鳴:世界上的書,兩類最值得讀
三年讀了539本書之後,他說他還能繼續讀
蔚總結 -「秋葉」回答「怎樣讀書最有效?」
面對複雜的世界,你需要這本書

TAG:閱讀 | 讀書方法 | 閱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