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用戶體驗的分析方式
講真,到現在為止並沒有認真寫過一篇產品體驗報告,之前看過很多,基本都是基於用戶體驗五要素去分析的。我覺得不妥,五要素的框架是由內而外的,用去做產品分析不夠嚴謹。最近在嘗試總結一些更加適合自己的分析方式,以用戶+設計師兩個角度去分析。
下面針對墨跡的首頁分析,算是初次嘗試吧。
1、用戶預期
打開一款產品,我們首先感受到的是這個產品傳遞給我們的信息。這裡有個詞,心智模型。簡單說,你認為的與你的感受是相符的。如看到個美女告訴你這是男的,這就尷尬了。現在的天氣軟體都很不錯,結合場景給出直觀感受。
預期是好的,接下來就是認知識別,即,用戶從你的產品看到了什麼,獲取到了什麼。
2、用戶感知
感知,我的理解為產品向用戶所傳達的信息,包含不同性質:只讀信息、可操作信息。這個頁面我將它按照信息屬性劃分下:
1)模塊信息
2)地理信息3)天氣信息
4)其它信息(廣告、工具)
對與用戶來講如何快速找到對自己有用的信息這個很重要,可以看出這些信息來源於兩個層面,一個針對用戶需要的,一個是平台需要的,而因此在感知之上,我們就需要對用戶進行引導。
3、用戶引導
用戶引導很重要,它直接涉及到用戶對你的產品了解程度。我們在引導用戶去了解框架背後隱藏的信息時,通常是去引導用戶操作,如可點擊的按鈕、指示性箭頭標誌。看一下墨跡這個頁面你會發現有幾個問題:
1、引導不夠清晰。
看圖,這個添加地理信息引導只用了一個小加號。它本身意思雖然比定位符更直觀一些,但是不夠醒目。
2、突兀的跳轉
這裡有兩個跳轉引導。1)點擊天氣信息,進入未來5天的詳情頁。2)點擊空白背景圖進入未來15天詳情頁。兩者之間是沒有給出清楚的引導界限的。
以上兩個點明顯是不友好的地方,那麼墨跡在這方面如何做的呢?看圖:
新用戶引導,這是移動端比較常見的方式,但它有不好的地方,1)不友好的提醒方式。2)放大了用戶對學習的感知。這兩點對探索欲強的用戶人群可以預想到是直接跳過的。
以上可以歸為操作引導與內容引導,內容引導涉及的方面比較多,比如:
雖然叫做穿衣助手,但是更好的目的卻是吸引用戶產生互動。引導點是多元化的,說不定哪天墨跡會引入搭配購物了……這些發散點其實包含一個問題,「你的交互設計目的是什麼?」。
4、交互設計
前面3個點都是用戶角色,而說道交互設計,這裡就開始偏專業角色了。
交互設計,我認為它的本質其實是信息的交互,包含幾個點:信息的操作,如前面提到的點擊加號添加地理信息,這個信息是可操作的;信息的邏輯,如點擊天氣信息跳轉到詳情,這是信息層級的邏輯;信息的屬性,如用戶感知到的地理信息、天氣信息,這是不同維度的屬性。前面的分析已經帶有操作、邏輯層面,因此扒一下信息屬性的點。
你在做設計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用戶名與昵稱放在一起?為什麼商品價格要與商品名稱放在一起?
來看一下墨跡的信息屬性:
再結合頁面信息布局,可以發現一些問題,如:
反饋天氣,是基於LBS反應實際天氣情況。
喇叭icon,是語音播報天氣。
買房icon,這是一個推廣鏈接。
這三個信息屬於與周圍並不協調,為何放在這呢?在信息屬性上無關聯性,那麼就是另外兩者之一,邏輯與操作,這裡最大的可能是從布局上便於美觀與操作。
5、信息框架
前面提到用戶感知,其實向用戶傳遞感知的就是產品的交互信息框架。可以說設計、引導是無形的,但信息框架是有型的。設計交互信息框架這是交互設計師必備的技能之一,且非常重要,然後很多交互設計師卻忽略了這點。或者說被迫放棄這些考慮。
扯遠了……嗯,有跡可循的分析就到這裡吧,這是我最近自己總結的分析方法,還在完善優化中。除了這些還有一個我們經常提到的詞,交互細節!舉例子
1、搜索
墨跡的搜索,默認是不展示的。只有當用戶下拉的時候才會出現,但是,下拉刷新數據是用戶的被動式習慣,替代是否真的合適,這個不好一言蔽之,有設計理由就好。
2、信息展示
這個動態的模塊會突然的消失出現,找不到開啟關閉的地方。綜合使用情況發現,是有雨的糟糕情況才會出現,感覺比較神秘的一塊區域。
3、信息狀態
這個不多說,雖常規,贊。(原來這個操作有引導提醒哎,我前面沒發現,那不算槽點了。)
結尾
就這些吧,本來還準備弄個表單總結一下,更清晰,不過初次嘗試還在尋找方法,有諸多不足與漏洞,還需要在理清下思維。
推薦閱讀:
※從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和bilibili彈幕,嘗試分析用戶渴望獲得認同的需求
※招募產品體驗員100名
※《脈脈》產品簡單體驗-第12天
※IOS愛奇藝體驗報告
※產品角度看人生:新版的用戶體驗五層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