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交,新的方向
/ 極客公園專稿
一直在思考的四個問題,數字社交是否讓我們無法專註?撇開個體樣本從總體看,那麼幾乎所有人的時間被社交產品、或其它產品的社交功能給掠奪了。
數字社交是否讓我們更焦慮?信息製造的低門檻帶來了信息泛濫,我們的信息篩選成本高度上升,產生無法控制的不安全感,進而引發焦慮。
數字社交是否讓我們更傻?數字化的確讓社交更便捷,但社交是不是需要便捷?或者說便捷的、低成本的數字社交是否能達到我們的溝通、認識需求,當你的所有朋友都活在朋友圈裡的時候,這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被數字社交過度滲透的我們,是否需要無人知曉的私密空間?換言之,就是一個可以逃脫的地方。
對於社交的認知經歷了幾個階段,第一,真正的先驅類社交產品都已經消失在塵土裡,留下來的都是大佬,國外的 FB、Twitter,國內的貼吧、微信、微博莫不如是。第二,只要是個產品都唯恐落後加入社交功能,讓人忍不住想吐的衝動。第三,是否真的需要社交?是否真的需要社交?是否真的需要社交?
這裡面有一些痕迹可循,首先是在社交、2.0 大棒揮舞之下,很多沒有社交元素的論壇仍然活得有聲有色,V2EX、Hi!PDA、Chiphell 是我個人會常常玩的論壇。
在移動端,推薦一款名為「Same」的 iOS App,思路很特別,可以被看作是去社交化的例子。從產品邏輯看,像是一個公共聊天室與群組的混合體,特色包括:
- 用戶做三件事情:看帖、發帖、發私信。
- 是的,沒有評論,所謂的評論是給人發私信,點贊其實也是。
- 沒有固定的版塊列表,所有的群組都是由用戶創建,並且由用戶自行選擇加入。
- 沒有關注特定用戶的功能。
裡面的很多設定非常值得思考,例如群組內的排序是嚴格按照時間排序的,也就是無論你評論、點贊啥的都不會影響排序,這也就是為什麼我說像聊天室了,邏輯奇怪但用起來很合理。因為沒有關係滲透,所以用起來更簡單直接,更容易聚焦在興趣本身。
在各個垂直領域也會有這樣的產品,例如神馬值得買、京東、淘寶,其中淘寶在社交這個坑栽的可不淺。並不是所有的產品、行業、類型,都適合用社交的方式進行帶動,這些需要經過再思考,回爐重煉。
推薦閱讀:
※社交+直播則生,直播+社交則亡?
※新零售進入無人區,社交就是新零售
※10款熱門實時視頻聊天App,是否會引爆全球陌生人社交?
※刨客:共享經濟下的銷售創新改變
TAG:社交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