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易性症診斷」的一些看法

*這幾個月以來,在找醫生開診斷這件事上可能算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吧。從三刷到觀察期再到家屬伴診,不得不說確實和之前相比難度陡增。

也看到有dalao說醫院會抓取一些網路上的信息作為標準制定的參考,我覺得雖然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制定這樣的標準的過程中,這樣的參考的可信度如何把握,不同信息的權重如何決定等等都是問題,醫院應當謹慎行事。


從最近幾個月,特別是最近幾周的情況上來看,我認為非常多的跨性別者都忽視了一個問題,一個對他們來說也是幾乎必然會忽視的問題:

醫生服務的對象究竟是誰?

可能很多跨性別都存在一個盲區,即:

具備跨性別方向知識與資質的醫生,服務的對象即是跨性別。

所以對於任何對開具診斷書會有影響的改變,理所當然的都會在群體內引起巨大的震動,以至於各種群體情緒,社會活動等。

但是真的沒有專門服務於跨性別的醫生,也不應該有。

從跨性別者的視角上看,在自身已經確認自己是跨性別的前提下,醫生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醫生,而像一個考官,或者說的更形象一些,就像一個你負責論文答辯的老師

只要你通過了答辯,拿了學位證,就萬事大吉了。這基本上就是醫生對於跨性別的全部意義。

但是為什麼這件事要醫生來把關?因為除了真的需要藥物需要手術的那些跨性別者以外,具有性別焦慮但是不需要手術的,或是連藥物也不需要的,或是具有其他問題但是看起來像是性別焦慮的人還有大把多,這些人也是需要醫生負責的。

只有這些醫生的就診者拿更多誠意去面對醫生,這個方向才會有更多的醫生願意接診,只有當一個家長聽到某個醫生一天里開了五個證明也勸退了五個人的時候,這個家長才會願意去相信這部分醫療系統是可靠的負責的,才願意把孩子送到正規醫院去看醫生而不是送進矯正中心。

觀察期這事,應該存在只是現在的時間太長,而家屬伴診,在醫生無法以其他手段對每一位就診者負責之前,恐怕較難改變。

介紹信?這怕不是個我國特色, 沒法說。


關於家長那一部分,說的太過極端,但是沒想到更貼切的表達方式,還請包涵。

關於藥物與手術的部分,可能也有些混亂,叢大爺的那個採訪是說的很好,我不會說。

無意針對任何人,只是說一些對群體的看法。

推薦閱讀:

【整理】部分明確的不需要全套SRS可修改證件性別的國家
跨性別家暴報告發布:忽視性別認同暴力將導致高危後果
易性大腦,心之性別
紙糊學院的教授與批評家(長文預警)

TAG:葯娘 | 跨性別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