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躁之世下史學該何去何從

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樣寫道: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科學發展技術進步為史學研究提供了極大地方便,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查閱到歷年的史學研究貢獻,輕點滑鼠就能讀到自己想讀的史書。史學研究不再像之前那樣一個人坐在堆滿史書的房間里為了找到一個史學觀點花費半天的時間翻閱堆砌如山的史書資料,每一次的刪減整理都要花上三五年的時間,最後嘔心瀝血數十載終於寫出自己的史書卻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而畢生心血未能流傳於後世,令人遺憾惋惜。當今史學研究較之從前變得方便和快捷:只要輸入所查閱史學觀點的關鍵詞,立刻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史學觀點的原文和出處;在電腦上用文檔編輯修改很方便,而且寫好的論文發表在學術期刊等一些大眾傳媒上從不用擔心會遺失。然而,科技進步在給史學研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問題。科技的發展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浮躁之世下人們習慣於閱讀碎片化的知識,越來越沉不下心去潛心鑽研史學,不可能為了研究一本史書論證一個史學觀點而像古人如此花費數年,數十年甚至是一生的時間。碎片化的知識使人們變得越來越難適應那些深奧詳盡而有些晦澀難懂的史學著作。浮躁之世下史學該何去何從,研究歷史究竟還有沒有出路,作為歷史專業的學生將來該何去何從。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史學研究從來就是一個坐冷板凳的工作。要把冷板凳坐熱不僅需要對於史學研究的興趣還需要有恆心有毅力。浮躁之世下,大多數的人都是沖著對歷史戰爭奇聞異事的興趣而讀史,卻總是因為文言文的晦澀難懂而淺嘗輒止,靜不下心來去潛心研究史學,結果就是往往不能在史學研究方面有所貢獻,反而把之前的那一點對歷史的興趣也消磨殆盡。還有一些人憑著自己對某一本史書某一個朝代的興趣咬文嚼字刻苦鑽研,寫出和前任不同史學觀點的文章,可是往往由於只是從一本史書裡面咬文嚼字,沒有廣泛閱讀史書或是研究的範圍局限於只是在某一本史書某一章節中出現寥寥幾筆的人物或是事件哪怕研究很細緻但是對於史學研究的貢獻也是顯得寥寥。但是如果能夠在浮躁之世下靜下心思搞研究,潛心閱讀大量的史料,從前人的經驗里找到自己獨一無二的史學觀點並且使自己的觀點得到充分的史料支持,用自己的恆心努力和堅持,讓自己的史學觀點在史學研究領域佔有一定的貢獻,那麼史學研究這個冷板凳,才算真正的被坐熱了。可能回報來得很晚,但是回報不會缺席。

因為堅信「板凳須坐十年冷」,在浮躁之世下,戴逸,一位已經九十二歲高齡的歷史研究者依然每天堅持伏案六個多小時去編撰整理《清史稿》。從2002年正式啟動清史編纂工程到現在已經經歷了十六年的時間,也就意味著在這樣一個浮躁之世下,戴逸老先生已經每天堅持伏案六個多小時編撰整理《清史稿》,這一堅持,就是十六年。清史編纂工程是我國一個重大的學術性文化工程。清朝作為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二百七十六年的歷史。清代末年社會動蕩,列強入侵,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之下人人岌岌可危,清朝的史官也無法潛下心來修撰當代史。在後再來民國初建,袁世凱為了復辟帝制組織學者設清史館,命趙爾巽為館長組織修清朝史的工作,但是由於當時社會動蕩,新文化思潮正在影響全國,袁世凱復辟帝制的計劃是歷史的逆流,註定不會成功,加上修撰清史的學者大都依舊效忠大清王朝,對清朝史事的敘述難免有曲筆隱晦的地方,而且成於眾人之手,體例不一,詳略不當,因此將整理的史料稱為《清史稿》,以待後人潛心鑽研根據《清史稿》來寫出一部宏偉的 《清史》來。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國家的發展重點在經濟而非文化,加上1966-1976年十年間的文化大革命,使《清史》編撰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02年國家才決定開啟清史編纂工程,「集四海之思,聚八方之力」。但是即便如此,《清史》的修撰並不容易,從2002年到2018年,長達十多年的時間,數百位專家學者的努力,《清史》還沒有與世人見面。對於清史的修撰,存在著許多質疑和批評。浮躁之世下,講求的是功利和效率,花上十幾年的時間,每一個清史工程的參與者實際的貢獻量有多大誰也不知道,集眾人之手的《清史》裡面必定包含了不同學者自己的對待一件歷史事件的不同觀點,難免有主觀因素在裡面,誰都不能保證《清史》能夠做到全書思路一致條理清晰觀點詳細,加上當今生活里究竟還有多少人願意花重金去買一套史書,花上功夫靜下心來讀一套厚厚的史書,誰也不知道,或許能夠在浮躁之世里保持內心的平靜去鑽研史書的人真的是寥寥無幾了。但是儘管如此,我認為《清史》的修撰工程是值得的,數百位像戴逸老先生一樣筆耕不輟的歷史學者十多年的努力是值得的。中國古代封建時期里,清朝是重要的一環,而由於社會動蕩關於清朝史事的記載模糊不清沒有一本像《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一樣系統完整內容詳細的史書記載清朝的歷史,這樣是不完整的,即使現在不覺得有什麼不妥,以後當有人對清史有興趣卻發現沒有一本完整詳細的清史書的時候,也是會覺得遺憾。沒有《清史》的中國史書將是不完整的。

作為一名歷史專業的學生,剛剛學習了中國史學史才知道中國史學的源遠流長恢宏壯闊,也才知道一些關於論文中觀點引用,如何引用史書中的原文的一些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前都是在網上看到好玩的歷史事件人物,大多都是別人在某一本史書里找到然後翻譯成白話文的,笑一笑就過去了完全不會去想那是在哪一本史書里記載的,有沒有遺漏的地方,歷史果然如此嗎,事件的前因後果是什麼,學了史學史之後就覺得如果讀到一段史書原文或是歷史事件,就想著找到它的出處,只有知道事情確實有據可考才覺得踏實一點。學著對歷史上的事件質疑,不再由於某一個學者的某一篇文章就對一個歷史人物蓋棺定論。有人說歷史是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歷史不論如何任人打扮,她都是一個小姑娘,這個是改變不了的,而作為學習歷史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找到最貼近歷史真相的那一個歷史。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看到歷史的真相。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今,一切歷史學者史學研究的目的都是為了讓世人了解到真正的歷史,儘管那些史書由於作者的主觀因素個人好惡記載歷史難免與真實的歷史有所差別,但也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我覺得浮躁之世下研究史學可以使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從那些浩如煙海的史書裡面找到線索去探尋自己想要了解的歷史真相。雖然可能真的會像古代的史學家那樣子坐一輩子的冷板凳,也還是堅信冷板凳也有被坐熱的那一天。可能在將來的某一天我可以用我現在學到的歷史知識去做一名歷史教師,教書育人把我所了解的歷史展現給我的學生們看,如果他們當中有一個人願意研究史學願意潛心在史書典籍里鑽研能夠在浮躁之世里沉下心去探索歷史的奧秘我就很欣慰了。可能後來我所從事的職業和歷史沒有多麼大的關係,但是這四年的歷史學習也足夠讓我受益終生,用歷史的思維邏輯去思考,以史為鑒,在生活中少走彎路。或許我也可以繼續我的史學研究,細細鑽研每一本史書里的每一字每一句,寫寫自己感興趣的人物和時間,當做一個終生的愛好,讓我在浮躁的時候獲得一片安靜,能夠在一個只有我和史書的世界裡放鬆自己,得到快樂,然後繼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浮躁之世下,史學更應該得到人們的重視和尊重。研究史學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身心得到放鬆,拋卻功名利祿,專註於研究一件史事或是一個人物,得到自己獨特的見解,把研究史學當做是一件快樂輕鬆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煩躁於史書的文言文晦澀難懂,沉下心來給自己一個放鬆的時間才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如果只是滿足於碎片化的閱讀甘心於靠前人的經驗學識活著自身的能力註定得不到提升。作為一名歷史專業的學生,我們應該沉心靜氣,有對史學研究的興趣才可以潛心研究史學,去發現不一樣的歷史,用自己的雙手撥開歷史的迷霧勾畫出自己心目中歷史的本來的面貌,即使將來從事的職業和歷史無關,但是這四年所教授給自己的絕對不是枯燥的歷史知識,還有思維邏輯,敢於質疑的精神,勇於探索的精神,不怕困難的勇氣。所有的這些,對以後的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推薦閱讀:

TAG:歷史研究 | 歷史學 | 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