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幾個認識誤區聯想到的

2016年1月30日:

年底忙開會。

會議間隙,跟廈門市幾所重點學校的校長們一起聊了聊關於自閉娃的話題。我發現,這些重點教育單位的管理者對於自閉娃普遍存在這樣幾個認識誤區:

誤區一:自閉娃都很聰明;

誤區二:自閉娃多半出身高知家庭;

誤區三: 因為父母工作忙,疏於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導致孩子自閉。

我還聽一所重點公辦幼兒園的園長說,她們園剛剛進行了自閉症孩子的排查。幼兒園有大約600名孩子,被篩查出幾十名「疑似」娃。當然,這位園長同時也表示,每個孩子的疑似程度不同,有的孩子癥狀較輕,個別孩子情況嚴重。

面對越來越多自閉娃,普通學校的管理者們卻認為他們高知出身、天賦異稟,並且是由於「冰箱父母」的原因導致孩子自閉,認識上的這幾個誤區讓我多少有些吃驚。

都說自閉娃的融合之路艱難。我認為,一線教育工作者對這個群體的片面認識是個不容忽視的原因,而對教師開展自閉症相關知識的培訓是解決自閉娃融合的前提之一。真心希望各地殘聯、精協和醫療單位聯動起來,定期到普通學校對一線教師和管理者開展一些自閉知識的普及性講座和培訓,讓他們多多了解這個特殊群體,讓教師們在「不無知」和「不偏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愛孩子的同時進一步以多種形式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聯繫,用更為緊密的「家校聯動」共同推動自閉娃的融合教育。

近幾年,不斷有媒體爆料不勝負荷的父母親手殺死自己的自閉孩子,同時由家長們自發組織的各種自閉症康復群團也日益活躍。這些現象折射出政府及相關部門管理上的「缺位」,如果繼續不作為或者少作為,使得這個日趨龐大的群體有諸多問題無法解決的話,買單的不光光是我們這些家長,一個個嚴重的後果更會放大成社會效應,最終由政府來承擔。所以,儘早補課,多為這個群體做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才能最終推動整個社會殘障事業的發展,同時也能更多地喚醒健康個體的向善之心。

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放開。三年後,第一批二胎娃上幼兒園;六年後,第一批二胎娃上小學……圍繞這批孩子,關鍵的時點將吸引全社會關切的目光。但是誰又知道,我國第一批被確診的自閉娃已經悄然成人,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間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如何?生活情況又是怎樣?我們的社會對這批孩子又給予了哪些幫助呢?

但願社會上汩汩關愛的清流能融入這個群體,讓我們的孩子不再一代又一代繼續孤獨下去。

推薦閱讀:

小孩自閉症都有哪些常見癥狀
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的五大進展
音樂治療與自閉症
哪些措施有效的預防自閉症疾病呢?
旅遊帶給我們孩子們的進步

TAG:聯想Lenovo | 自閉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