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你每天如春風拂面
「走開點!」
「我不管,你自己弄!」
「都跟你說了,這個不可以,就是這麼不聽話……」
「你到底去不去嘛,不去我就走了。」
……
爺爺口氣里全是不耐煩、責怪、埋怨。五一三天假期,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爺爺對諾諾說類似的話,用類似的口吻。
諾諾和爺爺十分親厚,不論爺爺多麼「惡聲惡氣」,多麼不耐煩,年幼的諾諾似乎根本沒有覺察爺爺的不耐煩和生氣,還是一如既往地調皮。
我卻聽不下去了。
雖然我理解每個人都可能有情緒,尤其是帶了調皮的孩子一天以後;但是,我由衷地期望爺爺不要這麼情緒化。
一)家長的情緒化,可能影響親子感情,讓孩子變得十分敏感、委屈乃至自卑。
孩子做了一件惱人的事情,家長生氣、數落都正常,但是卻不應該還把此事遷怒於接下來的事情。
一碼歸一碼。
孩子不好好吃飯,你生了氣孩子卻不自知,接下來孩子稚聲稚氣地邀請你給TA讀繪本,你還在因為之前的事情生氣而拒絕,你說多幾次孩子還敢找你嗎?TA極有可能害怕你,與你保持距離,而且十分懷疑你是否愛TA。
人人都說「對事不對人。」
你生氣的是TA的某個行為,而不是孩子這個人。
當不當行為過了以後,就要放下,而不是遷怒於後續的行為。
二)家長情緒化的交流方式,也有可能影響到孩子在未來用同樣情緒化的方式和別人交流。
我反思自己也曾對父母惡聲惡氣地說話,心情不好時,母親嘮叨時等等。我毫無責怪父母的意思,但是反思這些不好的交流習慣極有可能也是因為小時候聽多了類似的交流口吻。
雖然我生活在一個基本和睦的家庭,幾乎從未聽過父母吵架,但是卻經常聽到他們不耐煩地說話,或許我漸漸習染了這些不好的方式。
倘若你今天情緒化地對孩子說話,未來TA極有可能也對你情緒化地交流。
別人對你的方式,都是你教的。
父母當然不懂得科學帶娃的方式,能把我養大供我上學,如今還為我帶孩子已經十分不容易;只是我希望自己是一個比我的母親(父親)要科學的母親。
他們做得不好的,我要做好。
那麼,家長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呢?
1) 下班回家前,在門口整理好自己的情緒再進門。
實在煩心,先不回家,務必讓孩子見到一個平和愉快的你。
2) 相處中,生氣了,給自己按下暫停,告訴孩子自己心情不好,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
寧願走開,也不要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3) 無論對孩子還是成人,處理情緒問題三步驟是:
A:識別情緒,描述情緒。當你說出「我生氣了」時,比一個人生悶氣要更快地恢復。
B:接納情緒,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
C:找到原因以後尋求解決方法。
一個問題能被說清楚就不叫問題,一個情緒能被表達出來就不叫情緒。
願你每天如春風拂面,溫柔而堅定。
推薦閱讀:
※博士生們都在幹什麼?
※有個有趣的爸爸是怎麼樣的體驗?
※普通話考試APP簡介
※「縮寫」2017教育行業這一年,赴美上市、虐童、大額融資……
※悔恨當初輟學的決定,是否能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