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望大於期望:不願再為情懷買單

從《同桌的你》開始,國產經典音樂IP走上了影視化的道路。這樣做的意義或者好處在於:

1.對於歌手或者音樂方來說:這是商業變現的一大手段,同時對於想要跨界開闢新的商業版圖的人來說經典音樂IP的改編是一個試水的好地方。

2.對於市場來說:經典音樂IP改編的多為具有情懷和群體記憶的歌曲,當歌聲飄過許多年,歌曲作為音樂本身的價值在經歷唱片、專輯、商演等變現渠道後價值降低,對其進行商業化的電影改編無疑是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也會吸引一大波願意為情懷買單的觀眾的錢包。

浪漫的基調,懷舊的熱潮成為近幾年國產愛情片的主打,但是可以預測的是,這股風潮不會持續太久,雖說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但觀眾真正為其買單的「愛」它一定是創新的,切合實際,切中感情痛點的。

但是回顧這幾年的國產愛情片,尤其是經典音樂IP改編的電影。由於音樂和電影畢竟屬於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在邏輯架構,情節安排和懸念設置,情感推進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只是簡單的對音樂場景進行簡單還原製作出的超長MV,這樣的電影經不起時間的檢驗。只有對音樂進行靈活的改編創作和精心調磨使其契合度達到電影的標準,才能稱得上是一部合格的電影。

《後來的我們》就是經典音樂IP改編的電影產品。總體來說,導演把她想說的東西說出來了,但是用的方式方法以及說的好壞就另當別論。個人觀感剪輯凌亂,邏輯不清,且對重點情節沒有合理的解釋,全篇唯一值得駐足的點竟是田壯壯老師在影片最後的表現。

比起影片在一開始就營造的「大片」氣勢,看完後的觀感失望大於期望,大概我不願再為情懷買單。

20180502


推薦閱讀:

TAG:藝術 | 後來的我們電影 | 《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