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新規下百萬億資金何去何從?

一、前言

請記住這一天——2018年4月27日,涉及百萬億規模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實施,資管行業步入統一監管新時代。其影響程度非常巨大,萬億級別的資金將會流向房地產、股市、債市以及符合規定的P2P市場。

在長達半年的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受到銀行等機構的反抗以及接收來自市場近2000條修改意見後,新規毫相對於2017年11月17日的徵求意見稿,無疑問寬鬆了許多,在過渡期、凈值化轉型的估值方法、對私募產品分級限制等方面作出巨大讓步。

二、主要變化

1、過渡期延長至2020年底,時間延長一年半。

2、允許部分資產標的用成本攤余法估值。

3、合格投資者門檻再增新要求,增加「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要求。

4、公募產品投資市場化債轉股態度轉變。

5、細化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定義。

6、企業投資資管產品放鬆限制(刪除「資產負債率達到或者超出警戒線的企業不得投資資產管理產品」)

7、刪除管理費率與期限匹配的要求。(徵求意見稿中要求「金融機構應當根據資產管理產品的期限設定不同的管理費率,產品期限越長,年化管理費率越低」)。

8、強化剛兌認定及其外部審計責任。

9、放寬允許產品分級的標準。(意見稿中提出四類產品不得分級,「資管新規」中只要求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不得分級)。

10、對智能投顧的相關監管表述改動較大,但核心意思未變。

三、對普通百姓的影響

1、再無保本收益

沒有專業投資能力或者經營的普通老百姓,對於銀行理財的熱愛程度可謂極高。一方面,銀行理財的收益比定期存款高許多,另一方面,銀行宣傳還有保本收益。

然而,本次資管新規中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金融機構存在剛性兌付行為的,可以向央行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機構投訴舉報,查證屬實且舉報內容未被相關部門掌握的,給予適當獎勵。

此外,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此前也提醒廣大投資者,聽到「保本、高收益」這個說法要舉報,因為保本就不可能高收益,這樣的說法屬於金融欺詐。

此外,那些未經金融監管機構許可的機構(如互聯網金融企業、財富管理企業)發行和銷售的理財產品均是違法行為。

2、理財收益率有望提高

雖然銀行理財不能再保本保收益,但為配合打破剛兌,「資管新規」還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管產品實行凈值化管理,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全部給予投資者。這就意味著,購買正規金融機構發行的資管產品,投資人如果投資成功,其所獲得的投資收益有望提高。

四、對資金流向的影響

由於銀行理財是資管業務絕對的主力軍,而個人類產品(即普通老百姓購買的理財)又佔了銀行理財近半壁江山,這部分產品的投資者多屬於低風險偏好,但當銀行理財被要求向凈值化轉型時,也就意味著銀行理財不再是穩賺不賠的安全品,這勢必會引發這類投資者資金的分流。

隨著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的逐漸深入,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將會使得資分流至不同的標的。對於低風險偏好投資者,其資產結構的變化雖然有可能使得大量表外理財轉入表內,雖然資金依然停留在銀行體系內部,但是相應的業務成本收益比也將變得不經濟,而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在理財的風險收益配比關係不再具有比較優勢後也將有可能轉向權益、房地產乃至海外資產配置之中。

至於分流的資金規模有多大?這個很難估算。只能說,從表外理財轉向表內存款的規模為10萬億級別,流向股市以及樓市的資金為萬億級別。

五、對各類資管機構的影響

1、銀行

受資管新規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銀行理財,筆者預計針對銀行理財將會有更詳細的文件(拭目以待)。

資管新規的本質目的還是「去槓桿」,所以給了銀行非A即B的兩個選擇:打破剛兌,留在表外,不計提資本;不打破剛兌,回到表內,計提資本。但這恰恰是對銀行理財衝擊最大的一項規定,也是之前意見稿發布時,銀行「聯名上書」的原因。然而,在國家「去槓桿」的決心下,對於打破剛兌這一條,基本沒有任何修改。

舉例來說,十多年以來,銀行一直宣稱「理財保本且收益比存款高的多」,但是從今往後新的理財產品突然轉變為「本金存在損失的可能性」,你說老百姓會不會罵銀行是騙子?

可想而知,一旦開始去剛兌,銀行理財產品的售賣絕對大受影響。在存款增加乏力的大背景下,保本理財也將消失,對銀行特別是中小商業銀行來說,無疑是場災難。(目前保本理財規模在7萬億左右,佔總銀行理財的23.3%)

2、公募基金

「資管新規」中明確,以下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公募產品;開放式私募產品

公募產品中,分級基金佔了大部分,存量的基金會分多批次到期,所以對於市場的衝擊不會很大。但是,本次資管新規由於是綱領性文件,缺乏足夠的細則,所以對渡期之後於相關規定不符的存量產品的處置仍然存在多種可能。最不好的結果是在過渡期截止日之後,不符合規定的分級基金被強制清盤或者轉為其它符合規定的基金。

3、私募基金

除銀行理財之外,資管新規對於私募基金的影響是最大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投資門檻

舊的合格投資者定義:

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或者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元;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且符合相關標準的單位和個人。

新的合規投資者定義:

a、個人資產認定: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新增),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b、投資規模認定:投資於單只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30萬元,投資於單只混合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40萬元,投資於單只權益類產品、單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的金額不低於100萬元。

在新規之下,合格投資者的門檻被大幅度提高,符合規定的基礎人數將大規模減少從而造成私募產品規模的巨幅縮減。

2、提高私募牌認定門檻

「資管新規」中規定,資產管理業務屬於特許經營行業,必須納入金融監管。簡單來說就是,互聯網金融企業與投顧企業發行的產品將不屬於私募範圍,銀行理財產品募集的資金也不能投入其中。

4、券商、保險與信託

資管新規對券商資管影響最大的在於其通道和資金池業務,對於券商收入的影響不大。同樣的,對於普通人來說,保險資管與信託受影響較小,這裡不做詳細說明。

六、其它重點

1、渡期延長了一年半過渡期內可發老產品對接,但應符合規定並逐漸壓縮規模。

2、非標估值方法予以明確:可以用成本攤余法

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可按照企業會計準則以攤余成本進行計量:

(一)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以收取合同現金流量為目的並持有到期。

(二)資產管理產品為封閉式產品,且所投金融資產暫不具備活躍交易市場,或者在活躍市場中沒有報價、也不能採用估值技術可靠計量公允價值。

3、私募產品分級限制放鬆

此前徵求意見稿對可以進行分級設計的產品類型作了統一規定:即公募產品以及開放式運作的、或者投資於單一投資標的(投資比例超過50%即視為單一)、或者標準化資產投資佔比50%以上的私募產品均不得進行份額分級。

「資管新規」中刪去「投資於單一投資標的(投資比例超過50%即視為單一)、或者標準化資產投資佔比50%以上的私募產品不得進行份額分級」的表述。

4、規範分級產品類型和槓桿比例:

可分級的私募產品中,固收類分級比例不超3:1,權益類不超1:1,混合和金融衍生品類不超2:1;

5、禁止「資金池」業務,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禁止非標期限錯配;

6、統一資管產品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標準(資管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

7、智能投顧的相關規定與意見稿的表述差別較大,但內容大意差別不大。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慧模型的主要參數以及資產配置的主要邏輯需向監管部門報備。人工智慧演算法與程序化交易策略需差別化,以防止同質化造成不良後果。

七、後言

對於相關金融機構而言,資管新規無異於8級地震。雖然從過渡期限以及監管嚴密度,都不同程度上予以放鬆,但關乎去槓桿防風險的大前提的核心內容均沒有改變。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保本理財都將是違法產品,可投資的標的也將減少。但是,符合規定的投資標的將會有一次大規模資金集中,包括某些P2P產品、債券、股市以及最關心的房地產市場。簡單來說,就是有大規模資金從不合規的標的中撤離出來並進入上述標的,這意味著樓市與股市中的資金會逐漸增加,價格上也會逐漸有所反應。這與之前的降准以及擴內需政策均是相符的。如果沒有相應的限制政策出台(例如減少棚改資金、加息等),那麼樓市與股市的上漲將成為定局。

文章轉自公眾號:天敵

資產新規延期一年半,江湖再無「保本」?

mp.weixin.qq.com圖標
推薦閱讀:

可愛的小豬豆沙包怎麼做?
2016 年,你拍過最棒的圖片是哪一張?
蟑螂給你最黑暗恐怖的回憶是什麼?
很多人喜歡把手插到牛仔褲的口袋裡面,這種風潮是如何形成的呢?
大家都說孟非會火不是因為家庭背景厲害?

TAG:資產 | 金融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