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精力,而非時間!

文章轉自:2018-04-19 周燕 學習生態圈

2017年9月,在我公司全球管理層大會上,我聽到了一場特別精彩的演講,是精力管理概念的聯合創始人-Tony Schwartz帶來的《Unstoppable energy in a world of relentless demand》(《在不斷索求的世界中保持永續的精力》)。

Tony的演講,讓我再一次感受到,時間管理已經out了,管理精力正在成為更關鍵的事情。「管理精力,而非時間」,這一條革命性的理論,也正在越來越多的被認識、被重視。很多人一定和我一樣,在初入職場時,都曾為時間管理而煩惱,把「重要緊急矩陣」深深印入腦海,讓它影響了之後多年的工作習慣。

然而,當我們來到互聯網+時代,一個不帶錢包一周都沒關係,不帶手機一天都難受得不得了的時代,信息爆炸、溝通因渠道的便利度巨增、每天好的微信公眾號讀不完。

於是,深夜刷微信、看視頻、睡覺前發現自己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沒做完……晚上不肯睡,白天睡不醒成為當代人的生活常態。

這樣的生活常態中,時間早已被碎裂成不知道多碎,再談時間管理的那套方法,已經真的不管用了。精力管理的理論,就在這個當口,理所應當地成為了最有價值的替代。

早在2003年,吉姆·洛爾(Jim Loehr)和托尼·施瓦茨(Tony Schwartz) 就提出了「精力管理」這個革命性的概念,並在其後的十多年裡,把這個改變世界的工作方式引入了諸多世界五百強公司,也真正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效能。

在「精力管理」概念中,包括了體力、情緒、心智和精神四個部分(英文原版裡面分別是physical, emotional, mental and spiritual) ,認為只有合理管理這四個方面的精力,才能使得人生更加高效。同時,「精力管理」給出了四個部分不同的解決方案:

體力(physical)

從生理學的角度看,體力精力來源於氧氣和血糖的化學反應。在實際生活中,體力的儲備取決於我們的呼吸模式、飲食內容和時間、睡眠的長短和質量、白天間歇恢復的程度以及鍛煉的頻率和內容。

這些都是能通過各種小辦法進行管理,進而達到更高效的人生。

比如,練習腹式呼吸或觀想呼吸,以幫助來聚集精力和深度放鬆;選擇血糖指數低的食物、每天吃5-6餐低熱量高營養的食物、喝1.8公升的水,以幫助體力的可持續性;

靜心靜坐或者冥想10分鐘,對於睡眠質量的提高很有幫助;每周鍛煉3-5次,每次20-30分鐘,堅持幾周後,體能狀態會有顯著的變化,工作和思維效率也相應得到提高。

總之,管理好你的體力,掌握好精力的消耗與恢復的節奏,是保證精力可持續性的根本。

情緒(emotional)

正面的情緒精力是用來達到人的最基本安全感的需要,進而帶來享受和滿足。正面情緒包括快樂、愛、希望和感恩等。相反的負面的情緒是由於缺乏安全感而產生的,比如壓力、恐懼、威脅和憤怒等。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一群人描述自己過去20年的生活,結果發現描述中使用最多正面情感語句的人成就更多,健康狀況也更佳。

我自己在做教練的過程中,也經常喜歡問coachee一個問題:「你描述一下過去一個月的狀態?」這個問題是用來評估coachee的情緒狀態,正面和負面情緒的比例。我發現使用正面情緒形容詞的人往往效能更高,身體健康狀況也更好。

要管理自己的情緒精力有幾點很重要:

〓學會洞察和接納自己的情緒,特別是迅速意識到自己的負面情緒,接納並改變。

〓訓練正面情緒肌肉

情緒肌肉如身體肌肉一樣都是可以訓練的,需要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點,投入時間在上面,投入時間的質量有時比長短更加重要。

跑步,瑜伽,看書,畫畫,寫書法,每人的興趣不同,但是一旦找到興趣點,就要培養儀式感,定時投入高質量的時間。

〓找到自己正面情緒的來源

情緒精力需要不斷平衡和再生,有的人擅長通過外部世界獲得正能量,那和朋友聚會聊天互動是很好的方法,有的人喜歡通過獨處,思考或自省來達到內心的平靜和美好。

心智 mental

心智精力高的人能保持樂觀,擁有專註力和創造力,這些方面的思維肌肉和情緒肌肉,身體肌肉一樣,都是可以可以訓練的。

樂觀

馬丁·塞林格曼是積極心理學的創立人,他的研究發現銷售人員的樂觀程度和銷售結果成正比。積極的心理暗示是一種能力,可以刻意培養。

比如,我就試過一個方法讓我的一位coachee訓練正向思維肌肉,她是一位在成功的大公司高管,可是高度的成就導向使她在工作壓力下,常常處於焦慮的心態中。

我請她在每晚臨睡前給我發一條微信,總結她的一天中所做的3件令她覺得快樂的事情,1個可以改進的方面。這個3比1的設計是刻意訓練她的積極思維能力。

專註力

在《深度工作》(Deep Work Rules)一書中,作者有詳細談到深度專註是一種能力,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呈現逐漸缺失的趨勢。

高效的學習和思考都需要深度專註,專家與普通成年人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專註力。而每天辟出專門的時間來學習可以幫助大腦細胞建立新的聯結,持續挑戰大腦還能預防老齡帶來的退化。

專註的最高級的體驗叫做「心流」,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被譽為三十年最引人入勝的心理學概念。

所謂「心流」就是當你特別專註地做一件目標明確而又有挑戰的事情,你可能會進入一種超然的狀態,忘記自己忘記時間,不管這件事情有多挑戰,都毫不費力而且有強烈的愉悅感。

創造力

創造需要調動左右半腦交替思考的靈活思維能力,廣泛的閱讀,多領域的學習,與不同的人交流,都能激發創造。 「低頭拉車」之餘,不妨「抬頭看路」,「仰頭看天」,有時候靈光一現的創造就是出現在有節奏的交替中。

精神(spiritual)

精神層面的精力來源於人最深層的價值取向和超越個人利益的意圖。人生的目標是什麼?

史蒂芬·柯維博士(Stephen Covey)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一個習慣就是「以終為始」(Begin with the end),清晰的目標和使命能點燃人的精神動力,使得人們覺得充實並全情投入。

拓展精神層面的精力往往需要將自己的需求置於第二位,而把比個人利益更高的目標放在首位。 「利他」是一種精神驅動力,但是也需要能夠在照顧自己和為他人奉獻之間找到平衡,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才能延續。

扎克伯格在哈佛畢業典禮的演講上說到:」目標是我們意識到我們是比自己更大的東西的一部分,是我們被需要的、我們需要更為之努力的東西。目標能創造真正的快樂。」

張朝陽說:「以前我覺得我的人生太快樂了,有那麼多好玩的事,為什麼要工作。但那些好玩的事很膚淺,人存在的深刻意義在於他必須參與做一些有價值的事。

尋找意義感或許是人與動物的最大不同,而這個尋找的過程使我們為人生這個旅程中源源不斷地賦能。

推薦閱讀:

如何高效地使用 OmniFocus?
大家有沒有使用效率手冊的習慣?如果有請推薦一款,並說明優點。
以旁觀者的角度評論事情時思緒很清晰;自己的事情很多或者需要處理時思緒很混亂,如何改善?
如何高效使用2do並融入gtd體系,清單創建有哪些建議?
有大量整塊可自由支配時間的人該如何進行時間管理?

TAG:時間管理 | GTDGettingThingsDone | 精力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