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自我效能

我們感受到有能力完成某項任務,這就是自我效能。

心理學家艾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理論:對自己能力與效率的樂觀信念可以獲得很大的回報。

自我效能能指引我們制定有挑戰性的目標,並在面對困難時具有更強的毅力。當問題出現時,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指引自己保持平靜的心態並尋求解決方案,而不是認為自己能力不足。伴隨著不斷獲取的成就,自信也會增強。

僅僅有較高的自我效能不能完全決定我們對自己的信心,如果對結果沒有較高的控制感,我們的感覺也不那麼完美。例如,我認為我是個有能力的學生,但是害怕因為自己長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此時此刻,我們可能也會認為自己前途暗淡。作為程序員的小編,只想說,我認為掌握技術、提升能力提升可以加薪升職,但是這種看緣分的事情,決定權在老闆手機的事情,小編也是偶爾會有很強的無力感…

當有好事發生在我們身上時,大部分時候,大部分人可能都會將它歸結為自我能力導致,但是確實有些人認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是被外部力量支配的,前者屬於內控型,後者屬於外控型。那些內控型的個體更可能表現優秀,在工作中富有創造性,保持身體健康,更滿意自己的生活。我們如何解釋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內控還是外控。在軟體開發過程中經常出現研發開發出來的內容客戶最後否認這不是他們想要的,這種情形發生的原因我們不做過多闡述,當我們試圖解釋,反思這件事的原因時,如果我們認為這全是客戶的責任,不從自己身上做一點點的反思,比如我們確實有未做好詳細溝通的情況存在,那以後我們還是會發生這種情形,做出來不符合客戶要求,到了最後推到重做,這對於效率和自身能力提升是毫無裨益的。小編也在想,一個內控型的人,是否經常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當然這種情形並不絕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並不是對任何事情都有很高的控制感,如果我們認識到一件事情並不在自己的控制下,並且放棄努力掙扎,這種現象就是習得性無助。當然了每一種不良情形都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好像是鍛煉肌肉一樣。

研究證明,促進個人控制的系統管理確實可以增進個體的健康和幸福,比如對環境有一定控制權的囚犯,例如可以移動椅子,控制電視,會較少體驗到壓力,較少出現健康問題,並且較少有故意破壞行為。

那麼給人的選擇越多是不是就越好呢?研究發現過度自由反而導致人們生活滿意度下降,從30種果醬或巧克力中做出選擇的人們表現出的滿意度,比那些從6種中做出選擇的人反而低。更多選擇可能帶來信息負載,也帶來更多後悔的機會,人們可能後悔當初沒有選另外一種口味的巧克力。

最後我們在稱讚自己的孩子,不能是因為我們而稱讚。這樣會讓稱讚貶值。最好是通過認可好的表現來表達讚揚,當個體表現更好時,自尊會得到增強,其結果又會強化好的行為和表現,這種結果有益於個體的幸福和社會的進步。

本文由小編整理編輯。內容來自《社會心理學》第11版


推薦閱讀:

用科學思維做出更理性的判斷
致命的孤獨
董子健李冰冰什麼關係?
易怒的人是怒點低還是心理上有問題呢?
人只有在抑鬱的時候,才願意思考

TAG:心理學 | 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