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以寧:在中國,市場一定要擺在重要位置!
厲以寧:新舊發展方式更替是一場革命
文/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 原載《北京日報》
留戀舊發展方式,面對的風險不比轉向新發展方式小。
為什麼會留戀舊的發展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亞洲、非洲一些獨立的國家,想早日擺脫貧困狀態,於是聽從了某些發展經濟學家的意見,致力於引進外資,結果,雖然經濟增長率高了,人均GDP增大了,但沒有改變原來的體制,依然處於貧困之中。
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困難,逐漸被一些經濟學家從新的角度做了批評解釋。他們認為發展中國家只顧發展,只顧引進外資,盲目發展,盲目開放投資,盲目輸出資源而不改體制,這是有害的,會使他們陷入低收入陷阱;中等收入也能達到,但同樣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就產生了一個新的名詞,叫路徑依賴。路徑依賴是什麼意思?就是說,走老路是最保險、最安全的,因為前人是這麼做的,後人跟著他們的腳步走,這樣的話不承擔責任,同時也就迴避了走新路可能遭遇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國家雖然感到舊發展方式有問題,有矛盾,但有路徑依賴,還堅持這麼走。
當然,這種情況也有例外,希臘就是一個例外。希臘在20世紀轉到21世紀的階段中,人均收入或者人均GDP都超過了過去,甚至超過了人均GDP1.2萬美元。1.2萬美元被認為是條杠杠,超過以後,聯合國、世界銀行就紛紛祝賀。但又能怎麼樣呢?如果制度不改,金融風暴一來,它就會受到波及,經濟馬上就又下去了,又會回到中等收入陷阱階段。所以,從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可以看出,走老路並不一定是沒有風險的,而且風險絕不比轉向新發展方式小。
新舊發展方式更替如何成為革命
新舊發展方式的更替,是全世界很多經濟學家都在討論的問題。對中國來說,舊發展方式的影響是深遠的,舊發展方式已經持續多年了,在社會上有許多人信它。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把新舊發展方式更替作為一場革命。在強調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儘管一再提到新發展方式要替代舊發展方式,但路徑依賴的影響不可輕視。不少人認為,按中國的國情還是慢為好,慢慢地改。這是一個大問題。傳統發展方式是不會自動退出的,要擠它,這樣才能找到新發展方式。路徑依賴已經在思想上成為一個障礙,這個障礙是什麼?就是很多人認為的既然要改,那就慢慢改,沒有一種急迫性,並且還認為這種發展方式的改變是跟資源配置的改變結合在一起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先要分清楚什麼是舊發展方式,什麼是新發展方式。舊的發展方式就是走老路,跟著走,責任前人負了,這裡沒有新東西,反而可以避免創新的風險。新的發展方式就一定要通過重要的改革,通過一些革命性的改革才能做到。最重要的是改革什麼?比如說讓企業成為市場主體,就是一種改革,改革以後,就能夠使企業真正地自己經營、自負盈虧。還有,新發展方式改革重在科技創新,科技創新能提供新產品、新產能、新功能等,這個是重要的。不搞這個,舊的發展方式怎麼被替代,新的發展方式怎麼把舊的趕走?
據此,我們可以看得很清楚,在中國,市場一定要擺在重要位置,是決定資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還有一些例外,比如公益性部門,比如跟國家安全有關的部門,還有特別重要的新科技的研究單位。這種情況之下,雖然要利用市場調節,但政府也應該發揮規劃、引領、支柱的作用。那麼,一般情況下,怎樣讓經濟轉型呢?就是市場來調節,不改就被淘汰。但特殊行業、非營利性行業、純粹公益性行業,就應該採取另外的方式,政府要發揮引領作用、扶持作用等。
改革是不能拖的
這個問題為什麼現在這麼急?因為改革是不能拖的。是舊生產方式好,還是新生產方式好?如果長期在這點上徘徊,那麼由於經濟在前進,企業有同行,國外有同行,國內也有同行,你不改就被淘汰了,不改就競爭不過別人了。
再走以前的道路,路徑依賴的道路,最後只能延遲經濟的轉變。這個轉變是什麼?簡單說,就是舊的會轉變成新的。舊的是重數量、重速度,新的是重質量、重效果。企業是相互觀看的,現在不是不變,而是沒有感到壓力要變,如果壓力在前面了,不變就會被淘汰。置之死地而後生,應該有這樣一種想法,但我們現在還不是這樣。
我們現在怎麼樣?就是認為轉變是可以的,但得慢慢來,別那麼著急。為什麼?一旦轉變快了,失業問題怎麼解決?一旦轉變快了,東西稀缺引起物價上升怎麼辦?新產品的銷路何在?在沒有確實把握之前,創新是不是會帶來更大的風險?有各種各樣的爭論。消除這些爭論靠什麼?靠深入學習十九大精神。十九大報告講得很清楚,我們重在發展理念的轉變。發展理念轉變了,才能夠前進。發展理念不轉變,仍然是修修補補的方式,甚至盲目認為,現在路線已經都通了,不能再大幹快上。這對長期的轉變、轉型來說是不夠的。
世界上很多國家走過高速發展階段,但都是暫時的,不能長期維持,因為經濟學家都知道,高速度不是常態。中高速增長對某些國家來說,也不是常態。所以說在中國目前的情況下,不要再留戀高速度,中高速度就夠了。中高速度以後怎麼樣?看情況。我們把中高速度作為常態,是能夠持久的。至於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等,還需要做。
就中國來說,怎樣保證今後的發展能夠繼續下去?首要的就是在今後的日程中,應該注意到企業的對手也是企業。一些企業試驗成功了,有新產品新產能的時候,就會逼著另一些企業改革,如果不改就會被兼并,就會垮掉。但這不是壞事,真正的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就是在競爭中出現的,是在有所為、有所不為,放棄一些東西後才能夠堅持下去的。這一點企業應該看得很清楚。企業還應該看到,轉型階段正是為未來人力資本做準備的階段,一旦成功了進展是會很快的。我們應該認識到這一點。
只有通過競爭,在拼搏中改造自己,創新路子,中國企業才能有更美好的前途。
作者:著名經濟學家、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
來源:北京日報,經濟學家圈
鏈接;厲以寧:在中國,市場一定要擺在重要位置!
推薦閱讀:
※為什麼市場經濟發源於西方歐美國家而不是東方的中國?
※25/100 中國當然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
※造紙業高景氣度還能持續多久?
※不是市場經濟規律出了問題,而是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存在問題,市場功能和作用發揮不到位
※關於自由與自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