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周轉模式」無處不在,碧桂園只是高處不勝寒?
這兩天網上關於碧桂園當天(通宵)出圖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我作為設計行業從業人員,大致清楚是怎麼回事情,但人云亦云的蹭熱度,並不是良有方的風格。所以等子彈飛了一會之後,良子把自己的思考和大家分享。如有冒犯,還請海涵。
01
高周轉模式
在行業內,一直提到一個詞叫「高周轉」,而且還形成了模式。我去百度了下,居然沒有這個專有名字,很遺憾。那就只能憑良子的理解了:
化而簡之
「1塊錢本錢,用一年才能賺一塊錢,如果變成一塊錢本錢半年就收回成本並賺1塊錢,然後把這1+1=2塊錢再投進去,到年底變成4塊錢。」
那如果一塊錢本錢,一個月就能賺1塊錢;再投入進去,下個月還能如此,請問到年底1塊錢會變成多少錢?
細算下,你會覺得很恐怖,是2的12次方。這個就是高周轉能帶來高利潤。
房地產企業高周轉模式最早可能來自於萬科的5986模式,即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八成,產品必須六成是住宅。
開盤就賣出八成,其實已經對資金回籠有了保證和考核。
而現在碧桂園的要求是4個月開盤,6個月就要收回投資。詳見下圖
這比始作俑者萬科的要求可高了不止一點半點。別看從9個月減少到6個月,但是這3個月幾百億的資金占用量,算算利息都是天文數字啊。
楊老闆一直對「沃爾瑪模式推崇備至」,我們來看看零售行業的「高周轉」是怎麼做的。
傳統零售業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向消費者收費,即向上游生產廠商進貨並從中索取利潤,以盡量高的價格賣給消費者。沃爾瑪採用的是薄利多銷,通過向上游製造商砍價,以低價賣給顧客,賺取其中差價。
通過低價策略,沃爾瑪吸引了大量的顧客。2014年,沃爾瑪公司以4762.94億美元的銷售額力壓眾多石油公司而再次榮登《財富》世界500強榜首。沃爾瑪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從當前的形勢來看,房企高周轉模式有現實的意義:
a、當拼規模遇上融資難,房企日子不好過
自2017年3月新一輪樓市調控以來,各大房企日子都不好過。整個融資環境趨緊成了房企們面臨的難題。尤其是進入2017年以來,房企們境內融資已經大幅減少,他們甚至逼不得開始紛紛選擇海外融資。
而地產公司的債務也開始進入到期、回售的高峰階段,進一步加劇了資金壓力。
據《中國經濟信息》不完全統計,2018年房企到期債務(含回售權)約為 5000億元,是 2017年總償還量的 3倍。上市房企新增債務高達8520億元,比過去五年間8200億元債務總和還要多。
因此,2018年和2019年也將是債務的集中兌付期。
b、棚改紅利持續發酵,搶奪時間窗口
眼下,一、二線城市調控加碼,基本成了「凍市」。而三四線城市得益於國家棚改的政策利好,成了房企們競相追逐的新戰場。如此多的現金流項目,誰不想分一杯羹呢?而你想分的多,唯快不破。
自2016年6月,國務院提出棚改三年計劃以來,佔到87%棚改面積的三四線城市無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也極大的推動了當地房產需求。而根據2017年底國務院再次提出的新三年棚改攻堅計劃,2018-2020年棚改新開工將達1500萬套,其中貨幣化安置比例將達到60%。
根據易居統計,去年600個三四線城市的銷售面積佔比已從60%上升至67%的歷史高位。
碧桂園提出高周轉,除了提高資金的利用率,還有一個考量——抵抗風險。
房地產行業一直是個受政策影響的行業,周期性波動明顯,碧桂園也曾遭遇過「滑鐵盧」 ,因此楊老闆思索良久才會提出:「高周轉是抵抗任何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其實,其他地產大佬也都懂得應對周期性。
許老闆花1500萬的年薪挖來經濟學家任澤平:
曾先後擔任方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室副主任,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分析師,首都金融智庫專家,科技部國家高新區升級評審專家,中國新供給50人論壇成員,中國人民大學兼職研究員,對外經貿大學兼職教授,中央財經大學兼職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後。
恆大作為新上榜的世界500強企業,需要緊跟國家在經濟領域的戰略方針,在安全的邊界之內不斷取得突破。就非常需要對國家宏觀經濟政策研究有建樹的人出謀劃策。
而任經濟學家正好是宏觀經濟學領域有深厚功底,把握政策導向和經濟走勢有研究的人才。說白了就是懂周期性。
地產狂人孫宏斌信奉「選擇和判斷大於一味努力」。選擇就是對大勢(周期性)的研判。大家蜂擁而至時,融創會退出。
「這些年來,我們的節奏把握得還不錯,過去別人一直在三四線城市布局的時候,我們一直堅守一線。但當大家在一線城市搶地的時候,我們布局了一些強二線城市,」
孫宏斌強調說,「融創對市場的判斷,一般比其他開發商快了半年,這就是融創安全的地方。」
在零售行業有個指標叫存貨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餘額的比率。
用於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
幾乎所有的房地產企業都奉行的高周轉,只是有些企業執行力沒那麼強。而作為去年的銷冠,碧桂園是「出頭的椽子」,還寫成了紅頭文件里,成為眾矢之的當然不冤枉。
02
碧桂園們,該如何自洽?
「一萬元」的故事在設計圈裡引起了軒然大波,設計師們都很憤慨。顯然楊主席對設計的流程和邏輯是不了解的,這不是1+1=2般簡單。
但是,明眼人也看的出來,楊國強說這個故事要表達的是前文說的「高周轉」的問題,只是手段上錯了。此處楊老闆缺少一個女性助手——彭蕾
「無論馬雲的決定是什麼,我的任務就是幫助這個決定成為最正確的決定」
這是我聽過的最有魄力的一句話,還是出自一位女性之口。
碧桂園既然紅頭文件確實下了,內部資料也泄密了。逃避沒有任何意義,洗白更不應是銷冠該有的風格。
那碧桂園們,該如何自洽呢?
第一,對於網上傳言的質量問題,該怎麼辦?
對於房屋質量問題,是最容易澄清的。一個是拿出政府相關驗收文件,二是找專業機構做測試,這是最有公信力的。到底是不是「五星級的家」,如果連政府和專業機構都說不清,一味去網上刪帖,這是舍本求末。
當然鴕鳥們一味的猜疑「天下烏鴉一般黑,有錢能使鬼推磨「,只能是少數派。而在三四線城市開發項目的,除了榜單的前20強就是地方性企業。如果要比質量的話,我相信碧桂園們應該有自信的。相信大多數消費者的眼睛也是雪亮的。不然一年6000億的銷量是哪裡來的,難道消費者都是瞎啊。
第二,被詬病的血汗工廠,把員工當成機器的問題,該怎麼辦?
首先,只要是設計師,都不會相信一天就能出圖,除非是套圖。但是結構專業和當地的地質條件、抗震設防相關,還是需要花不少時間去認真對待的。我相信碧桂園的註冊結構師們,也不會為了一萬塊錢和自己的職業生涯與人生自由開玩笑的。
設計行業加班嚴重是普遍,而且存在合法性的問題。雖然不光是博意一家,但是你既然被點名了。就應該認真對待。
既然外界認為你把工人當機器用,那你就爭口氣,用機器來代替工人嘛。碧桂園招了這麼多的博士,在人工智慧上投點錢嘛,也許真的能達到一天出圖呢。你的榜樣就是富士康,再向前追溯就應該是生產型企業。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楊老闆,你可以的!
但是很多人通過這個來販賣焦慮,做意見領袖,就不職業了。
第三,內部文件滿天飛,該怎麼辦?
以我對家族企業老闆們的了解,泄密的員工一般都沒啥好下場。設想下,即使你的前老闆不追究,你是他的下一任僱主,你敢用他嗎?
雖然我知道碧桂園的企業文化做的還不錯。講究能者多勞,多勞多得,賞罰分明,但是畢竟這麼大的壓力,這麼亮的光環在身上,難保幾萬人中不出個「異類」。
前CFO出了本回憶錄,楊老闆應該已經不爽了,聽說是花錢買斷了事,這次碰到這個事情,想來是挺心塞的。
在我心目中,上面二位都算不上職業,房企在企業文化上還需要花點心思。加強管理是一定的,必要的心理疏導也是需要的。現代人壓力大。光有「胡蘿蔔+大棒」(胡蘿蔔是真大呀),可能已經不太夠了,「解憂雜貨鋪」不妨一試。下圖是碧桂園一個項目總的收入,令人艷羨。
03
設計師,該如何自洽?
「下班後能準時下班的部門,不允許增補人員」
這一條也能在網上被怒懟,我是有點百思不得其解的,沒毛病呀。
作為一個員工,如果能按時完成工作,準時下班無可厚非。
現代企業都是定崗定薪,每個崗位工作量也是有考核的。老闆一定是喜歡給一個人做2倍的工作,付1.5倍的薪水的。所以輕易不會增加人員的。
那作為房企下游企業的設計師們,我們如何自洽?
上圖是我和一個年輕朋友的聊天,這裡有幾個點請注意。
第一,房地產一直有學榜樣的風氣,你知道嗎?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上千家房企喊出了「沖千億」的口號,那麼1000億需要去化多少的項目,有算過嗎?
不做標準化,不套用標準圖,這口號喊的太蒼白了。學習榜樣,躍躍欲試想要趕超碧桂園的,難道會去學多招人,準時下班嘛。我想老闆們不會是「傻子」吧。
那作為下游,這個強度一定會傳導。所以設計師們,要麼都退出這個行業,不然很難倖免。這叫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第二,設計師們能聯合起來,和僱主博弈嗎?
網上動不動就會有設計師號召大家團結起來,和甲方對著干。可良子一思考,這個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
因為這個行業存在著既得利益者(設計公司管理層),他們為什麼要和你聯合,每年坐收多少百萬,你卻期待他和你去聯合,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賺,這有點說不通。
這個行業還存在著囚徒困境。你和你的基層同事既是競爭者,又是聯合者。他要糊口,他除了設計啥也不會,你也同樣。所以形勢比人強。
「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的梅里爾·弗勒德(Merrill Flood)和梅爾文·德雷希爾(Melvin Dresher)擬定出相關困境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以囚徒方式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十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最終導致納什均衡僅落在非合作點上的博弈模型。
當然僱傭雙方博弈,以資方讓步而收場的案例也不是沒有。那就是98-99賽季的NBA,最後是以賽季縮水32場,聯盟總裁和老闆們提高工資帽,降低年齡檻作為勞方的勝利。
但是,這發生在美國,人家每7年都會對勞資進行談判,所以這經驗好像也沒辦法套用吧。
第三,設計師將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
我也一直信奉「選擇和判斷大於一味努力」,當然努力是前提。
如果你在設計上沒有天賦,那麼看看在設計管理上也沒有天賦。如果在管理上也沒有天賦,那看看夠不夠努力,爭取勤能補拙。如果前幾點你都不具備,再看看你做人是否NICE。
如果你能力也不行,態度也不好,做人還有問題,真的很難想像在這麼激烈的競爭時代,你將如何自洽?
當然,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如何發掘自己的潛能,在合適的跑道上狂奔,這不僅需要自省,還需要貴人。適用每一個設計師。
推薦閱讀:
※扒一扒這些年買房的心路歷程
※老公硬不起來怎麼辦?金剛牡蠣這個牌子效果如何?
※「海南氣候潮不潮」?海南氣候總體介紹
※房子過戶給家人,贈與划算還是買賣划算?
※富人區哪裡強?揭秘北上深廣八大「富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