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問題

中國經濟目前存在問題有以下幾個:

1、 債務危機(官方說法是去槓桿)

2、 房地產泡沫(官方定位是房住不炒)

3、 經濟結構扭曲(官方的說法是調結構)

4、 貧富分化(這個國家官方沒有提)

5、 產能嚴重過剩(去產能、去庫存)

6、 市場化改革不徹底(利率、匯率、土地、自然資源、市場准入,利益問題改革受阻)

7、 後工業化時期,城鎮化如何繼續提高(40以上的幾乎喪失城鎮化可能)

8、 環境污染(環保稅開徵)

9、 文化價值觀喪失(普世價值缺失、社會學科常識缺失、佛系大增,低慾望社會的影子)

一、 債務危機:

這是擺在中國頭等的大事,在政府各種會議中也明確感受到了,明斯基時刻深入人心。目前各部門的債務率大致如下(沒啥官方數據大部分僅僅為統計局公布的信貸數量,債務按道理應該遠超信貸,還有無法統計的民間借貸、P2P等):政府(大約47.6%)、企業(167%)、居民(50%),合計約為250%。這個數字目前有說更高的,有說200%的,個人感覺250%這個數字相對保守中庸,且吉利。政府債務,僅從數量上看目前數字確實不大,尤其是中央負債很低。下面大概比較下各國債務情況。

1、2017年日本

(1)日本GDP為545萬億日元;

(2)日本政府債務GDP佔比高達253%;(私人部門債務229%,家庭債務57%);

(3)日本基礎貨幣為474萬億日元,M2為987萬億日元,貨幣乘數為2.08(中國貨幣乘數5.42,因為國企存在,中國信貸擴張能力非常強)。

日本貨幣發行與美國很像,日本財務省發行國債,由央行購買發行貨幣。日本由信貸造成的貨幣擴張非常低,整個經濟的貸款意願不高。一個國家消費乏力,僅靠零利率、政府增加基礎貨幣的模式,最終日本的通脹都無法提高。消費乏力,原因是老齡化、人口萎縮、階層固化、年輕人收入不高,心態佛系,整個社會進入了低慾望社會。 中國很快也要進入老齡化社會,日本的文化模式、經濟路徑和中國非常像(出口導向、貨幣超發、房地產泡沫),最後日本在房地產泡沫之後沒有很好的轉型為消費型社會。居民部門的去債務時間非常長,疊加老齡化,內部市場空間狹小,大大延緩了消費型社會的成型。

中國可能唯一能比日本好的就是中國的內部市場還比較廣闊,城鎮化的潛力還有。但是中國的劣勢也有,那就是窮。窮所以沒有消費能力,所以沒有辦法城鎮化,這兩者互為因果。窮和城鎮化在貧富差距和城鎮化里詳細說明。

2、債務產生原理

(1)資本主義生產模式中,因為分配的差距導致了有效需求的必然不足,需求不足就需要用債務或者出口來消化整個經濟的產出。整個生產模式下,居民、政府、資產家自身的消費這三者合計就是整個生產的利潤,利潤率越低消化產出需要的債務就越低,利潤越大需要的債務就越大。在完美市場模型內,利潤率非常低,因此大家可以花費非常低的代價就可以消化完全部產品。這就是這個資本主義模型最尷尬的地方,資本家都追求高利潤,高利潤必然高債務,只要現實市場離完美市場模型越大,債務就必然越大。整個現實經濟中一幫人玩命追求差異性創新,提高技術,獲得超額利潤。99%的廠商低利潤生產,追逐前行者。

簡單說就是債務增加、經濟增加,當債務爆炸,經濟危機開始。

(2)這個模型有三個關鍵量:資本家自身消費、政府債務、居民債務、海外消費。

1)資本家自身消費

資本家自身消費是不產生債務的,反而可以提高整個社會的產出,假設資本家把利潤全消費掉,整個經濟就沒有債務產生。當然隨著資本家貨幣的積累,邊際消費必然越來越低,這個是基本不可能扭轉的。尤其是觀察最近全世界最有錢階層的財富每年都在兩位數高速增加,自身消費必然無法跟上,甚至有些經濟學家直接把他們自身的消費給忽略了,因為相對於他們的利潤,他們自身的消費很低。所以任何國家把高端消費拉起來相當有必要,有錢人想花錢,國家必須要盡量滿足,這對於整個經濟還是挺美好的事情。這樣還可以減少貧富差距。

2)海外消費

海外消費也就是出口,出口為何重要?儘管有時候出口在整個經濟佔比看起來不是很高,但是這個是能夠化解債務產生的非常重要的舉措,因為利潤率本身也不會很高,如果整個出口可以消化10%左右的產出,也就意味著如果整個經濟利潤率低於10%,國內就可以不產生債務的消化產出,穩定住生產規模。

這就是為何所有國家對出口都這麼神經敏感,佔比不大但是非常關鍵。當然出口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就像最近的貿易摩擦。

3)居民債務、政府債務

當出口受阻時,經濟增長基本就只能靠居民債務、政府債務來支撐經濟的增長,就像日本經濟危機前,因為出口受阻,靠整個居民的瘋狂加槓桿來拉動經濟,最後資產價格暴漲,當國家感到房價太高,收縮流動性的時候,債務不可持續,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後居民部門開始了漫長的還債過程。疊加老齡化,消費能力乏力。此時可以加債務的只有政府部門了,這時候日本政府增加了債務,拉動經濟前行,國債大量發行,用來增加基礎貨幣,降低利率,增加政府支出刺激通脹,帶動居民消費。最後利率幾乎為零,但是居民消費、企業信貸增長乏力,結果政府債務無法停止,只能繼續增加,直到政府收益不能償還國債利息為止。那時候就進入了純粹的印錢還債的龐氏騙局階段了,到了那時國債的信用危機隨時爆發。

3、債務消化方式

當然如果各部門可以用收益來還債,那最完美,但是目前的現實是有些部門積累利潤,有些部門積攢債務,積攢債務的部門也幾乎沒有還債能力,這也就是為啥大家都開始絮叨明斯基時刻了。明斯基對債務的描述:

第一類:現金流可以覆蓋利息和債務,債務減少,屬於對沖型。如果一個經濟體權益融資比例越大,越容易是對沖型,這就是為啥中國政府要玩命拉股市的原因,因為股市融資不是債務,企業是否盈利根本不需要考慮還款,也不產生債務利息,可以大幅度減輕企業壓力,同時也降低了銀行的風險。

第二類:現金類可以覆蓋利息,但不足以覆蓋債務本金部分,這類屬於投機型。此種類型無力消化舊寨,只能靠借新債來補充償還本金部分,風險加大,且債務逐步增大。此類型,可以消化部分債務,但是無法消化債務全部,如果將債務期限變長,存在償還債務的可能。

第三個類型:旁氏型。此類型現金流已無法覆蓋利息。完全靠借債還債。債務滾雪球,越來越大。隨時破裂。這個類型就是所謂的明斯基時刻。中國很多基建工程都屬於這個類型,盈利連債務的利息都還不上,只能每年進行所謂的債務替換。

國家最擔心的是目前已經進入旁氏階段的債務類型。下面對各部門進行相應的分析。

(1)政府債務,

1)中央政府債務

中央政府是最健康的,國債少,收入高。這也為以後的危機處理留下了唯一的出口,到時候可以增加國債的方式,來挽救一部分危局。當然中央政府債務如此低,債務幾乎都堆積在地方政府和分稅制的作用密不可分,拿走了大頭稅收,財權大,事權小,低債務也就難免。

2)地方政府債務

地方政府就差很多,債務質量很差,同時隱形債務,各種融資平台幾乎沒有還債可能。這是目前所有債務中還債能力最差的部門,也是最有可能出現類似次貸危險的部門。也是目前最擔心的債務,國家想了幾個辦法來降低這個債務。

債務轉移

2016年的犧牲原來就消費能力不行的居民部門,本來打算進行相應的債務轉移,把地方政府的這個債務降低下來,結果三年過去了,居民部門已經被犧牲了,但是地方政府並沒有拿賣地收入還債,而是進行了更多的基礎建設,債務規模根本沒有降低。典型的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這也就是為何今年開始大規模的消減地方基建項目,基建不降低,債務無法去化。

當然基建投資降低帶來一個負面的影響就是經濟增速將進一步承壓。目前國家寧肯不保經濟增速也要把債務降下去。

地方發債

允許地方政府在債券市場發債進行融資。國家目前加緊債務市場、股市建設,準備學習美國,增加直接融資比例,把銀行貸款降低下來。因此未來這兩個市場規模擴大幾乎是必然。銀行的信貸規模有可能要收縮。

最後辦法

如果將來地方債務危機爆發,最後的解決辦法只能是 變賣地方國企來堵窟窿。因為不可能讓地方銀行都陷入破產,地方銀行的大規模破產必然會產生金融的連鎖反應,儘管目前國家已經不斷的切割銀行間聯繫,建立防火牆。但是銀行破產到時候有多大的威力目前還未可知。所以必然是優先變賣地方國有企業資產,如果這還不能挽救,就只能破產地方銀行了。國家對於地方銀行破產的容忍度有多大,目前尚未可知,小規模破產是可以的,大規模恐怕還是不行的。如果危機進入這個階段,不排除國家出面對有毒資產進行相應的剝離,以30%左右價格購買後打包給專業公司進行處理。畢竟地方銀行不是四大行,所以國家應該不會在他們身上下太大力氣,如果蔓延到四大行,救助幾乎是必然。

(2)企業債務

企業債務目前集中在兩大集群內一個是房地產企業、一個是國有企業。

1)國有企業

目前大規模的混改就是降低債務的一個方式;

破產倒閉清算(不在國家安全範圍內的國企);

債市發債也是一個辦法。

2)房地產企業

棚改的貨幣化安置,挽救一部分房地產企業,這就是所謂的去庫存;

中小房地產企業貸款不到,倒閉清算一部分,今年整體房地產信貸(土地資金自籌、開發貸自籌、購房貸款額度控制、各種通道清理)的緊縮大批拿不到錢的中小企業將被收購兼并,完成房地產企業的集中,這也算是一種房地產企業的去庫存,畢竟未來不可能每年都需要那麼多房子了,回想想鋼鐵行業的去產能,因為地方房地產企業和政府的親密關係,為了防止大幅反彈,除了政治集權外強壓外,還有580萬 棚改的利益,因此大家看到今年的地方政府對調控的反彈不如以前強烈;

(3)居民部門

居民部門目前貸款為41萬。居民部門是不存在去槓桿可能的,都是長期債務。未來每年還要繼續買房,所以債務每年還是會繼續增加。最近三年居民部門為了挽救地方政府,槓桿有點加的太猛了,去年一年增加了7萬億。大家可以參考中國居民部門每年的儲蓄增加,以前是每年增加5萬億左右,去年增加還不到4萬億。假設以後儲蓄不增加,本來每年的儲蓄5萬億減去貸款為3萬億,這樣需要20年去化,因此居民部門的債務槓桿已經不低了。按照債務與可支配收入比值來看,也超過100%。外國居民部門債務高,他們的收入也高,從還債能力來看,中國居民部門的債務相當高了。當然這個前提是大家的收入不會大幅增加,經濟高速增加的時候大家收入只有目前的樣子,未來經濟增速必然下降,工資收入會大幅提高么?這個大家各自判斷了。

(4)印錢還債

當四大行都被捲入債務危機時刻,政府介入幾乎是難以避免,四大行的信用破產,會導致整個經濟的崩塌。這時政府有可能出現,成為最後買單人,就像1999年中央決定剝離工農中建的1.4萬億壞賬(當年M2為11.9萬億),如果按照M2的比例來說,同樣力度可以剝離20萬億,但是剝離後如何處理還是個問題,直接印刷基礎貨幣沖抵會大幅增加基礎貨幣,目前基礎貨幣才31萬億。債務去化必然會導致m2減少,假設未來為了保持M2不因為債務去化而減少,基礎貨幣增加還是有可能的。假設本輪去槓桿規模為100萬億的話,直接去50萬億,另外五十萬億靠增加20萬億左右的基礎貨幣來抵消。

二、 房地產泡沫

房地產泡沫目前最難判斷的是中國存量房到底是多大規模,空置率是多大,目前大部分判斷除了一線及幾個二線,其它城市的空置率數量不低。大家看看人口高峰,1990年是最後的人口高峰了,2018年這個年紀購房需求也差不多了。往後人口就開始了十年的降低,然後人口就不再有高峰了。未來人口穩定在1600萬左右,假設城鎮化1500萬(這裡一半以上已經是城鎮化了,部分父母也給準備房子了,假設20%有房子,剩下需要房子的為1200萬),加上每年的棚改600萬套(按照最大已經存在4億套房子,70年存在期,每年棚改1.5%,這裡和前面年輕人肯定是有重合的),每年死亡人口將近一千萬,城市人口算30%,為300萬。這樣加起來就算每個房子住兩個人,每年需要的房子不過1100萬套(都沒考慮大量的二手空置房)。因此未來房地產銷售數量必然會逐步向這個數量靠攏。因此未來三年房地產銷售平均銷量將在1200萬套左右,今年1500萬左右,明年1300萬,後年1100萬。這個預計是在目前的各種政策不變的基礎上。尤其是房產稅不出的前提下,如果房產稅出台,大量居民手裡的空置房也會變成供應,那時候新房銷量就無法判斷了。

其它的關於房地產方面的內容參照《資產泡沫之房地產篇》

三、 經濟結構扭曲

1、2016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合計為:32.9萬億

(1) 居民可支配收入在GDP中佔比為44%。

(2) 居民消費最終消費為29.3萬億,在GDP中佔比為40%。

(3) 居民債務增加:6.2萬億

(4) 居民儲蓄增加:5.1萬億

(5) 當年新房銷售總額為11萬億(含住宅、商住辦公等)。

居民能夠在新房上提供的支出為:32.9+6.2-5.1-29.3=4.7萬億

新房消費居民支出只佔一半?

如果超過一半的話,那就有如下可能:

(1) 可支配收入低估

(2) 居民消費高估

(3) 沒有考慮居民當年購買的理財、股票等支出,如果考慮這些誤差將更大。

前兩條合計誤差估計約為4萬億左右,最大可能是消費佔比並沒有那麼高,還是低於一半,投資仍是大頭。在目前的這個收入結構下,消費型社會道路漫長,起碼居民部門收入佔比得提高到60%,這樣消費型社會才會建立,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50%佔比,完全不知道如何做到。

2、要建立消費型社會,當然社會保障也需要建立。

3、投資比例需要逐步降低,基礎建設目前已經在降低,房地產降低目前看也是必然。

4、目前每年都兩位數的財政收入。嚴重的扭曲了收入結構。

四、 貧富差距

1、 中國貧富差距產生很大的原因如下:國家對土地的壟斷、國企對資源的壟斷、戶口對公共資源的壟斷。

2、 利率、匯率、自然資源、土地、市場准入的雙軌制套利空間。

3、 長期的社會的缺失,二次分配的幾乎沒有。

4、 其它詳細問題見《貧富差距》

五、 產能過剩

1、 目前中國的行政化去產能,很大的原因也是提高價格,抵抗通縮。

2、 房地產對收入的透支加劇了實體的產能過剩

3、 98年的產能過剩(被wto挽救)、2008年的產能過剩(債務消化)、目前的產能過剩(伴隨債務危機不知道如何消化)

4、 產能過剩是個世界難題,各國第一難題都是產能過剩。目前的生產方式必然會產嫩過剩,只能靠出口加債務消化,債務高企後,不知道如何繼續消化這個過剩產能,世界難題。

六、 其它的不展開了。如果能解決上述問題,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推薦閱讀:

25/100 中國當然不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
【取財有道】歐美日相繼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是我們的失敗?
關於自由與自願
造紙業高景氣度還能持續多久?
18個幽默段子,看完秒懂經濟學

TAG:市場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