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眾聯國際:當前宏觀經濟運行態勢和政策取向

當前宏觀經濟運行態勢的總體研判

2017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27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為2011年以來首次增速回升,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呈現出良性發展的態勢。

當然,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既要關注2017年6.9%這個2011年以來首次回升的經濟增速,但也不能單純盯著這個數字指標不放。我們凡事都要兩面看,既要看積極的一面,也要看消極的一面;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長遠。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和增長速度,我們首先要肯定成績,因為成績是明擺著的、顯而易見的;同時,我們也要著眼長遠,對當下的成績保持審慎的態度。從2011年開始,我國經濟持續下滑,直到2017年出現了首次反轉,GDP比2016年小幅提高了0.2個百分點。於是許多人便樂觀地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周期了,也就是V字型反彈了,已經「新轉常」了。筆者並不認同這些看法,目前儘管一些區域、一部分產業和一部分企業已經開始恢復,但是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尚在努力化解之中。因此,近期我國經濟仍將在底部徘徊,徘徊區間基本在6.5%—7%之間,可能有時候高一點、有時候低一點。直到我們需要進行的調整和改革完成了,經濟運行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解決了,我國經濟自然會進入下一輪增長周期中,屆時「新轉常」也就真正實現了。

當前經濟運行中依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風險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斷,主要是基於從目前來看,我國經濟運行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尚未解決或者正在解決過程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有些矛盾和問題甚至是致命的,風險級別相當高。當前,制約我國經濟平穩良性運行的風險和隱憂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財政經濟數據不實。近年來,部分地區地方政府官員為了謀求政績,不切實際地制定財政經濟增長目標,並層層向下分解,定期進行嚴格考核,直接影響官員的晉陞和仕途。下級政府因完不成任務,便採取經濟增速拍腦門、財政收入虛收空轉等途徑,甚至乾脆造假、虛報數據,從而虛增了全國的GDP和財政收入等。

二是部分地區、部分基礎設施嚴重超前建設,既提前預增了GDP,也給政府帶來了持續的財政壓力和風險。從城市建設和發展角度來看,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開展市政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合乎經濟發展規律的,但絕不能不顧實際需要而盲目超前建設,一定要把握好度。如果超前10—20年,甚至30年,雖然保證了當下GDP的增長速度,但一方面該GDP屬於超前實現,另一方面這些建成的基礎設施必然會淪為「沒人用、扔不掉、養不起」的「包袱」工程。

三是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日益加劇。當前,一些地方政府靠舉債出政績、大肆借錢融資的行為並未得到有效遏制,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為追求政績,依然唯GDP至上,主要精力全部集中於拉投資、上項目,並要求相關部門主要領導全力以赴為政府搞建設融通資金,甚至不管通過任何方式和方法,融不到資金就換人,致使政府債務規模不斷增加,償債壓力和債務風險進一步蔓延。

四是近年來「土地財政」急劇膨脹,地方政府依託土地財政作為資本運作和積累方式雖然拉動了GDP增長,但「土地財政」在膨脹的同時也使地方政府患上了嚴重的經濟增長「土地依賴症」,將我國經濟拖入了經濟增速放緩—刺激房地產業發展—房價飆升—房地產業調控—地方財政「吃緊」—經濟增速放緩—刺激房地產業發展的循環怪圈之中,直接導致地方經濟增長難以持續,更增加了未來我國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

促進經濟平穩良性運行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

要根本化解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風險,促進經濟良性運行,並平穩轉入新一輪增長周期中,必須把深化改革作為優先考慮的選項,以供給側改革和體制機制創新築牢經濟平穩良性運行的根基和長效機制。

一方面,要在鞏固前期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供給側改革支持力度,努力在以下四個方面爭取實現更大突破。

一是認真貫徹落實現有各項稅制改革以及減稅降費政策,包括營改增和簡併增值稅稅率、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研發加計扣除政策等,做好納稅服務,確保企業對各項優惠政策應享盡享,充分釋放稅制改革和稅收優惠政策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

二是進一步加大財政對科技的投入,重點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等,推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科研機構、大學科研力量的建設,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通過財政擔保、貼息、固定資產折舊、企業創新基金、創業資助等方式加大企業科研支持力度,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以放開市場、引入競爭為重點,在競爭性領域通過放開市場准入,實行資本多元化改造以及可競爭性環節分離等措施,增強各類經濟主體的活力,實現不同所有制企業依法平等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局面,增加有效供給。

四是分類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積極推進利率市場化,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以更好地發揮我國資源要素潛力和綜合配置優勢。

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經濟良性發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礎。

一是加快調整政績考核機制,樹立科學的速度觀,建立健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核心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使地方政府由競爭GDP轉向競爭民生的改善,重點是公共產品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包括起跑線上的教育公平、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生態以及收入的穩步提升等。

二是調整和完善政府間財政關係,中央政府要在上收一部分事權的基礎上,適度向地方政府下放部分財權,使地方政府有財力實現分級預算、自求平衡。關鍵是培植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當下最為可行並且有效的對策就是在進一步深化資源稅和環境保護稅等稅制改革的同時,加快推進房地產稅制度改革,並將其納入打造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儘快爭取立法機關審批通過後,住房保有環節的房地產稅可率先在北上廣深等房價上升壓力大的城市實施。

三是進一步強化債務預算管理,實施政府性債務動態監控,確保政府債務全口徑預算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實行政府債務管理規模控制,開展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工作,合理確定發債規模。認真落實地方官員對地方債務「終身問責,倒查責任」制度,加快建立地方政府可控的舉債、還債機制。

四是進一步完善國有土地分級管理體制,規範土地出讓行為,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制定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長期規劃,保持合理的供地節奏,相對均衡地獲取土地出讓收入。

推薦閱讀:

整理了一些關於消費金融的資料
資金出借,怎樣選擇備案成功性大的p2p平台?
解析P2P網貸行業隱藏最深的業務模式:過橋業務
互金隨筆:五年回望,幾多陽光幾多風雨

TAG:互聯網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