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增長智慧的方法

有句話講:「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慈悲的人沒有敵人,因為在你的身心中,敵人只是讓你修忍辱,讓你在他們面前還能坦然無畏,但真正做到有智慧,則需要一個過程。 ————達照法師。

如果一個人說他很痛苦,那是什麼原因?因為他覺得自己太有能力了,生不逢時,感到不平衡;太有智慧了,人家都不信任他,人家都嫉妒他……其實這說明他真的是沒有智慧,有智慧就絕對不會生煩惱。

智慧是什麼?就是把你的身心世界全部看透,看清楚。你的起心動念,是貪心生起來,還是嗔心生起來了?是禪定生起來了,還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生起來了?你都很清楚地知道來龍去脈。你不但能看清楚自己心念的來龍去脈,還能看到別人的煩惱、生氣的來龍去脈。

你只要跟他聊天,一聽他的話,就能夠摸到他的脈,知道他的心脈在哪裡,他的病在哪裡,他的痛苦來源於什麼地方。是貪慾心太重,還是嗔心、無明太重?還是過去世的業力太重?或者他身邊的人不行?你都能非常清楚地了解。

即使是看到一個很壞的人,你也清楚他的業果緣起,而不會生煩惱。所以有句話講:「智慧不生煩惱,慈悲沒有敵人。」

慈悲的人沒有敵人,因為在你的身心中,敵人只是讓你修忍辱,讓你在他們面前還能坦然無畏。他是恩將仇報,你要反過來,以德報怨,這是有智慧的人可以達到的境界。

但是智慧說起來容易,真正做到需要一個過程,分為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智慧的提升

我們在道理上要先明白,聽了這些道理後要能理解;理解了以後,你還要去覺察;覺察後,要能感受得到;你感受到以後,還要進一步探究到它的因在哪裡。

比如你頭疼的時候,你能清楚頭痛的因在什麼地方。哪怕別人扇你一個耳光,你嘴巴很疼,這個正因在哪裡,你要能看到。就算別人好像蠻不講理地打了你,別人其實也只是提供一個助緣,那個因不是在他那裡,而是在你的生命中。所以,「因緣」兩個字,我們在內心中要有深刻的體會。

如果你體會到正因是自己,就明白是你召感了別人來欺負你,打你;或者召感了別人來恭敬你,對你好,根源還是在自己。當你內心有真正的慈悲,一切眾生都會圍繞著你;如果你的內心缺乏慈悲,一切眾生都會舍你而去。這個正因是在自己,而不在別人。

有些人說「理上明白了卻做不到,還不如不明白」,這種觀點其實不對。因為理上明白,卻做不到,你就會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道理都懂,就是還沒做到。如果你真明白了這個理,你就會觀察到你的世界是由你的內心、你的念頭、你的業力感召的。

這個感覺如果你確定下來了,那麼即使你一不小心還在發脾氣,一不小心還會傷害別人,事後你一定會用功,慢慢地回歸。

實際上在沒有覺悟、沒有見到真心之前,我們都是盲修瞎練。看到別人打坐我也打坐,看到別人怎樣我也怎樣,只是在模仿學習,也是在以妄想心思考。但真正明白的人,他的修行就是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驗證自己,在驗證的過程中增長定力。

第二個部分:功夫的增長

功夫的增長需要一個過程。大家修凈土宗念佛法門就知道:開始沒有人干擾你的時候,你佛號能念得起來;到後來功夫深了,就是有人干擾,你也能念得起來。所以靜中凈、動中凈、病中凈、夢中凈、臨終凈,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是沒有修行的人,發了嗔心後,過了多少天還在生氣,他生完氣還覺得自己有道理,這就叫不覺、迷失。

一旦有了覺悟,有了修行,有些時候他發完脾氣不久就後悔了,會想到自己真不該發這種脾氣,真不該生這種煩惱;再用功下去,他脾氣剛發完就後悔了,覺醒的時間越來越快;再繼續用功,正在發脾氣的時候他就後悔了;如果再用功下去,快要發脾氣了,他自己就先遏制住不發。

身、口、意這三業中,意業是主導的,只要你心想造惡,你的業因已經形成了。如果意業已經開始動起來了,但是還沒有付諸實踐,也就是身業和口業還沒出現,業果就少了三分之二,因為身業和口業佔三分之二。

所以再繼續用功下去,你就能知道自己的心念起來了,起到什麼程度,這樣一點一點,從遠到近,從粗到細,你的內心就越來越像明鏡。當你面對世間的事情,有該生氣的,也有該讚歎的,你有了智慧以後會非常清楚,會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使是發火,也是恰到好處。有時候有些人做得真的很差,你就是應該去批評,確實世間是有這樣的相。

從覺悟的過程來說,一個覺悟的人一定是以戒、定、慧作為生命的核心,覺悟的意義也就是在於這三方面。

———————— 達照法師·說法


一禪說:

我們都想尋找解脫法門,其實法門就在戒、定、慧三字之中。

佛經只是智慧的載體,閱遍全部佛經也跳不過實修、親證這道步驟,而實修的核心就是戒、定、慧。

所以,佛經可以不常看,戒、定、慧必須了解,之後就摸到了解脫的大門,然後去經歷漫長的實修。

我們常聽到禪宗大師頓悟的故事,而且可能會以為頓悟就大功告成,這是錯的。頓悟是一個開始,之後還要證悟,就是要實際行動去證實自己領悟到的真理 。

證悟之後就是大功告成了嗎?也不是。即使成了佛,最後一關還有一個魔王「波旬」要去降服,這個過程也是漫長的。所以,戒、定、慧永遠都不能丟。

佛陀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所傳播的就是真理,而是說他一直都走在尋求真理的路上,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去深刻體會的,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

推薦閱讀:

因果不會偏袒任何人
四食包括:段食、觸食、思食、心食
輪迴是如何發現的?
如果無我,那輪迴理論的意義在哪裡?
佛法講的是什麼?

TAG: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