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投資的第一原則:不虧損

從行為上來看投資屬於配置資產,但是從目的來看投資是什麼呢?巴菲特給投資定義說,投資是犧牲現在的購買力,以換取未來更大的購買力。那麼裡面包括三個要素:購買力、時間和回報。

第一,在生活當中貨幣是購買力的象徵。在金融領域,投資也是以貨幣這個要素參與進來的,而不是以土地、勞力其他生產要素。

第二,投資活動是以現在為起點,未來的某一天為終點,因此需要時間的存在。資產增值的過程,正體現出金錢的時間價值。

第三,投資是基於一種回報的期望——在未來擁有更大的購買力,無論是否因為投資失敗而造成購買力損失,這種期望是和保證本金安全的意願是結合在一起的。從這個定義出發,投資的前提是保證不虧損。

資產有很多類別,哪些才符合投資的要求呢?可以畫風險-收益模型,看它們可以歸為哪一類,對於同樣一種資產,不同的人由於專業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它可能需要放進不同的象限中。

模型 1

我不認同有效市場假說中關於收益與風險掛鉤的結論。如果風險越高,收益越大的話,那麼就不存在高風險的說法了,邏輯上就講不過去。而在我畫的這個簡單的模型,說明冒著很高的風險有收益高低的可能性都存在,甚至會出現本金虧損的情況。

我們分析下儲蓄和有價證券這兩類資產,來說明審慎型投資者的思考方式。

一、儲蓄

在中國儲蓄是最常見的理財方式。因為銀行承諾保本付息,所以在大眾看來,這是一種很安全的投資的渠道,只是回報比較低,應該放進第三象限。但是這種看似保障了本金安全的行為卻忽略了貨幣貶值的風險。

貨幣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在一個貨幣自由流通的社會裡,貨幣代表了一種購買力,是社會所有商品價值的總和。而在一定時間內,社會的商品總量是相對不變的,如果貨幣超發,就會導致貨幣所代表的購買力的下降。財富就會從貨幣的擁有方,向發行方轉移。這就是平時說的通貨膨脹。

在中國,銀行的存款利息經常跑不贏貨幣貶值的速度的,大眾在為自己拿到的少得可憐的利息沾沾自喜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被欺騙的事實。3年損失10%的購買力能說是低風險嗎?

二、企業債券

在大眾看來,企業債券收益比儲蓄要一點,但是面臨的風險也高一點,有可能企業會倒閉,沒有能力償還債務。相關部門為了保證它的安全性,有一些規定,通常要借貸方由第三方來擔保,或者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來做擔保。所以,它也可以放進第三象限。但是這種方式並不能保證投資的安全。在金融領域因為企業之間的互相擔保造成的危機現象並不是個案。而提供有價值的東西來擔保呢?這會遇上一系列的問題。

第一在經濟景氣時,它的價值通常會大眾被高估,而在大蕭條當中又會可能會被大眾低估,比如說擔保的東西是股票、土地等。出現這種反身性的現象,讓擔保物的價值提供的安全性大打問號。在一個供過於求和一個供不應求不同的市場形態當中,商品的價值當然差異非常大。當企業破產時,通常會處於一種被動狀態,想賣一個好價格比較難。

當然,有勝於無。金融機構可以把這些擔保的物品打一定的折扣,再以這個額度為企業融資。

第二當企業進入破產程序後,有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如果三、五年才取得20%的回報,並不是什麼令人興奮的結果。但是一個月、一年取得20%的投資回報,多少讓人感到興奮。也就是說,如果投資失敗了,即使投資者和幸運可以取回本金,取得一定的收益,但是並不知道這種投資拿回本金的時間,前邊說到金錢的時間價值,投資者的機會成本非常大。它有可能需要放進第四象限。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是企業正常經營擁有的償還能力比第三方擔保和抵押物品更有意義。因此許多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為了保證收益和本金的安全,會對企業進行詳盡的分析,確保企業有能力還本付息。這種做法是可行的。但是在規避風險的同時,也放棄獲得更大的收益的可能。

於是我們得出另外一個風險-收益模型:

模型 2

它既表明風險和預期收益之間的正相關關係,又表明收益的不確定性以及隨著風險的增大而加大的損失概率[5]。

三、股票

如果可以確定一家企業有出色的經營能力,何不向前邁出一大步,選擇股票這種有更大收益潛質的產品呢?也就是說,選擇債券投資者永遠不會有所作為,完全可以計算出自己十年後的收益。這種安全性就像富二代從家庭里獲得了很多財產,獲得了一種安全感,一種保障性一樣。他們依賴於這個環境,享受這種保障和安穩。如其說一種保障,不如說一種束縛。正是這種環境,這種保障讓很多人放棄了不確定性,放棄了自己打拚、開創事業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對於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人來說,它並沒有什麼吸引力。

企業因為經營良好而擁有的償還能力,為投資者選擇股票提供一種確定性。其背後深層次的邏輯是在保證不虧損的前提獲得更大的收益。於是得出投資股票市場的第一原則:不虧損。

在金融市場上看似沒有門檻,很多人都可以開個賬戶,沖幾個錢就可以交易,但是真正能賺錢的人不多。

很多人都會心動,在短短的幾周之內,某些股票漲了百分之幾十。是的,今天這個股票漲了,明天那個股票漲了,有的還漲了幾倍呢。也有人說,他買了那個板塊的股票,賺了兩倍。這不由得令投資者深思,自己百般折騰可是收率還是那麼低,有這個必要嗎?但是仔細想想,事實真的是那樣子的嗎?不見得,雖然很多股票漲了,但是也有很多股票在跌,要不大盤的指數就不會像個迷茫的青年,一直在徘徊。已經有太多例子證實紙黃金和美股在短期內讓很多人賺到第一桶金,也讓很多人損失慘重。

我們需要分清自己的成功是因為運氣還是能力。股票投資就像做生意一樣,其所得的收益會再次投入其中,去追求更大的收益,如果投資者的期望不是建立在不虧損的前提下,很抱歉,前面再大的數字乘上一個0,結果還是0。也就是說,投資不是一鎚子買賣,不是一局定勝負的遊戲。而是像馬拉松比賽一樣,如果投資者想贏得這場比賽,就必須保證自己能跑完全程——「若不可以持之以恆,則必將毀滅」。

一時的賺錢並不能說明什麼,最困難的是保證一輩子都賺錢。那些投資能力偏低的人,應該優先選擇保本型的產品;但股票也絕對不是什麼洪水猛獸,許多投資者都可以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而這種能力就是我們一再強調的資產配置能力。擁有這種能力,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投資的第一原則的指導下,放棄股票市場的流動性進入風險投資領域。

[5][美]霍華德·馬克斯著;李莉,石繼志譯.《投資最重要得事》[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048.


推薦閱讀:

趨勢交易的兩道坎
【債市日評】20180314 經濟數據超預期
華爾街投資聖經《股票大作手回憶錄》全部精華(值得一生珍藏)
如何判斷股價便宜,合理,還是昂貴?
投資問答(22):什麼是普通股?什麼是優先股?│梁隼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