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地看問題—印度起步條件好,為何還沒發展起來?

因為:

1、傳統的種族文化:身份證明上父母這一欄目有隱含這種標籤。種族文化壓制了相當大比例的消費和生產潛力(體系中減少了這些由『一個個人組成』或『由人組成的組織』 組成的市場交易節點,或者壓制其活性,導致經濟活性非常低。)

2、失敗的土地制度:在沒有完備土地制度的前提下,生產力不可能被解放。(參考英國、美國、中國的土地制度為工業化創造了大量的自由工人,成為自由工人的前提是擁有沖抵不工作就無法生活的風險——起碼,他還有土地可以返鄉。否則,一個農民是沒有勇氣承擔高額代價去城市的。)(目前相當一部分是屬於征地被動遷移,而不是意願主動遷移)

3、過早的民主制度:在沒有具備大規模完整工業化生產能力、自由市場、強悍的單極資本力量、豐裕社會資源的時候,引入了極其消耗資源的民主制度;

以上 3種原因3種原因不同組合 導致了現在大家能看到的社會想像:

如:

1、無計劃經濟體系畸形的弱工業強第三產業道路。(以印度的自然稟賦比較優勢(充足的人力資源)和全球化的背景,它應該和中國一樣通過工業化和對外貿易參與國際大循環。)(引自:宋魯鄭)(印度也曾有過計劃性,但你懂的,姑且稱為:不斷扯皮狀態下的計劃/指南 的 建議/意見體系。鏈接:印度的計劃經濟)

2、因民主而反對導致失敗的印度計劃生育導致人口爆炸,而社會無力承擔這部分巨大教育、崗位等成本;(引自:宋魯鄭)

和中國的差異:

中國的好的地方是「一黨專政、計劃性」,促使大工業為人提供了足夠的崗位、經驗、豐裕資源,讓人有足夠時間去準備和面對 新變化產生的 新的人力訓練和升級 需求。

印度是否還有崛起的機會:

個人觀點:至少30年內是沒有的。


推薦閱讀:

人人平等和共同富裕的社會為什麼是社會發展的目標?
為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同情(憐惜)祁同偉的經歷?而侯亮平高高在上不接地氣的性格又是怎樣形成的?
剩餘價值被剝奪應該是合理的呀,為什麼不對了啊?
做零宣傳的「凈心劇」《情滿四合院》才是接地氣的「國民大生活」?
昂山素季稱「不論誰最終當選總統都由其主政」,「凌駕總統」執政是否是違憲?是民主的進步還是民主的退步?

TAG:系統思維 | 政治 | 經濟 |